<h3>“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这个条文讲的都比较严重影响脾胃之气的肿瘤、急性肝脾肿大、红细胞增多症、贫血、部分结核。 什么是食癖气块?癖是什么?《抱朴子言卷》“饮过则成癖”,饮食过度引起的癖,日本的丹波元坚《杂病广要》“癖者僻在胁肋”,“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癖块只在胁肋部分,表现为坚硬不移的有形的,对这个治法从前医家常用“消磨疏纳”的方法。朱丹溪“气必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他认为气是不可能成块的,能成块说明是有形之物的,气属阳,成块一定是跟痰饮,食积,瘀血相搏击才能成为气块。“食”只是事发的原因,但病邪是由气滞、痰阻、瘀血、湿聚、食积这些因素造成的。</h3> <h3>小时候的一个病案: 我伯伯的朋友过年时突然感到右上方很疼,像椎子刺一样,晚上疼的厉害,有时候疼的根本不能入睡,服用西药中药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到后来吃任何药物都没有改善,人日渐消瘦,最后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或者是转移性肝癌。他生活没有规律,一天只吃一顿饭,还喝酒干活,这么长的饮食不洁导致内伤。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一但脾胃气机出现紊乱,这个人的整体情况都会出现急剧的下降,比如近两年他的消瘦,脸发黄发青四肢无力,没精神失眠白天乏困,嘴唇发白大便时而便秘时而拉肚子,长时间的脾胃内伤加上不规律的饮食和大量的饮酒导致积聚。当时的治疗通过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加减和艾灸手足三里,大概2个多月的时间再去医院检查,病症消失。当时也没有做进一步的确切治疗,医院认为也有可能是误诊,但他面色变的红润了,有精神了,也不觉得疲劳了。</h3> <h3>食癖就是一个积聚,因为脾胃气血不足,饮食不消造成的积聚,气不会形成块,形成块是有形的损伤。如果是气滞痰阻,这个痰块一般在左胁,如果气滞造成的湿聚,结块一般在右胁。这也不是决对的,我最近有位病人男56岁,他属于食癖气块,并且身体的湿很重,他出现的位置在右侧脖子上。医院用抗生素治疗却有反复,找到我: 大便粘厕,身感疲劳,有长时间的饮酒史,喜食油腻,运动不够,爱人又处于强势,就出现气块气滞,加上前期治疗错误,对食癖气块无论是针灸、中药一定要以温补为本。因为这是属于脾胃运化的失常,脾气不升或胃不降浊导致积聚产生。他就是典型的脾胃升降失常,脾不升清所以平时会觉得劳累,胃不降浊所以稍微吃点东西就觉得头昏沉犯困,并在咽喉部觉得有痰,但他平时是不抽烟的。</h3> <h3>我给他的治疗是针刺手足三里,然后配合太溪穴,方药是四逆汤加桂枝汤的变方,前期效果不错,气块没有很快消化而是在口腔的内侧有一个小通道,可以通到口腔里面,轻轻的允气可以吸出脓血来,吐道地上像痰和血样,这说明温聚气块往外透发。让他别吃辣的,别吃鱼肉,羊肉,后天不用吃药单纯艾条,气块越来学小,身体也越来越想,他自己都说原来我身体可以这么好。</h3> <h3>就在疾病快全愈时,他没忌口吃了有大量辛香料的鱼肉,那个小通道闭住了,气块也不见了。辛香料导致排瘀疮口闭合,这个病已经不能用艾灸针刺透发阳气的办法来治疗了,因为病位太深,这属于中医的逆证,难治或治不了。病越表浅治疗越简单,平时看的到或用手摸到的气块肿块,并不严重。</h3> <h3>条文中选用手足三里,手三里虽没有血性,但治疗气积瘀阻的很多疾病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气滞,腰疼都会选到三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中轴的穴位可以降逆胃气,中医认为脾自左而右升,胃自右而左降,胃气降肺经之气也降,人体出现下降不足,疾病都可以远足三里。食癖是脾胃之气的虚弱导致升降失常,所以在针刺或艾灸手足三里时一般用补法来调理脾胃之气。第二句条文“肩上疼痛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肩周炎,部分胆囊炎,心绞痛。肩周炎平时肩部怕风,无论肩部或肚子怕风,都会出现肩上疼痛连着脐部,有部分人打喷嚏时会明显感觉肩上好像有根筋连着肚子痛,平时乏力,有烧心的症状;还有部分原因心绞痛出现的肩部痛一般在左肩,平时还容易出现胸闷心痛的现象。如果单纯的肩痛连着肚子,针刺艾灸手三里可以治疗,但如果胆囊炎和心绞痛要及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不能单纯止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