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们这个班一一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经济651班,22个人分别从全国8个省(市、区)来到上海,来到华纺,走进同一个班级成为班友,至今已五十一年了。五十一年来,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那五年朝夕相处所凝成的班友情。有一副对联非常形象地展示出这种班友情及每位班友的精神风貌: </p><p>上联: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p><p>下联:当班友古稀 精神矍铄 </p><p>横批:潇洒人生</p><p><br></p><p>影集共三个部分: </p><p>1、校园生活。从进校到毕业离校前的记述和照片; </p><p>2、工作迁徙。简单记述每位班友毕业分配的工作单位及陆续调动的情况; </p><p>3、聚会抒情。这是本影集最主要的内容,以文字和照片展示各位班友各种相见聚会的幸福时刻。 </p><p> 三个部分引出三个“地”:①进校来源地,②毕业分配地,③退休定居地。这三个“地”简单记录了每位班友几十年的生活轨迹,也充分展现了每位班友的生活情趣。</p><p><br></p><p>注:三”地”的顺序均按从北至南,从东至西的顺序。</p><p><br></p><p><br></p><p><br></p> <p>第一部分 校园生活 </p><p> 首先,回顾一下我们从哪8个省的中学一同考上了华东纺织工学院:</p><p>入学来源地(8个)北京1(许),山东2(李、张),江苏3(陈、丁、惠),上海8(陈、曹、何、谭、凌、姜、斯、顾),浙江1(万),河南3(崔、翟、黑),湖北1(汪),广西3(高、姜、黎)。</p> <h3> 我们的班主任是孙景奎老师,指导员是徐正权老师;经济教研室主任是马柏年老师,本室任课老师还有高章博老师、焦子襄老师、周世逑老师、李长遂老师和张绮春老师。</h3> <h3> 入学后,我们即投入新鲜而紧张的大学生活。我班属于纺一乙大班,与纺材651班共用一个教室一一中心大楼438室,而上课是根据不同课目分别到不同的教室,每天上下午的课要去几个教室。</h3> <h3> 1966年,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所有学校都停课闹革命。我班班友响应号召,有的结伴去革命圣地参观,有的去工厂或农村或矿山学习和锻炼。 三年后,工宣队进驻各大院校,到我班的工宣队师傅有四位:、胡师傅、朱师傅、我们也都回到学校,回到班里,在工宣队带领下积极学习。</h3> <p> 1966年9月15日,学校组织学生去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有几位班友在天安门广场及北京香山公园留下了这两张珍贵的靓影。</p> <h3> 1970年8月,我们按时毕业、按时分配,此前,工宣队也轮换,杨师付、沈师付来到我们班,离校前,全班22人悉数聚齐,与两位师付一起留下这张珍贵的惜别合影。</h3> <h3>第二部分 工作迁徒<br> 毕业分配地(8个)河北1(汪),安徽1(许),河南1(崔),湖北8(陈、丁、顾、黑、凌、谭;陈、姜),湖南4(高、何、黎、万),四川1(曹),重庆1(姜),陕西5(惠、李、斯、翟、张)。 下面是每个人的工作和迁徙经历<br></h3> <h3>汪烈 毕业分配到河北邢台市棉纺厂,先后调至湖北襄樊市五一棉厂、市纺织工业公司、国家纺织工业部和中国华源集团,退休后定居北京。</h3> <h3>许惠珠 毕业分配至安徽淮南棉纺织厂,后调至中国民主建国会淮南市委,退休后定居上海。</h3> <h3>崔梅兰 毕业分配在河南平顶山被单厂,后调至市外经委,退休后定居河南平顶山。</h3> <h3>陈洪通 毕业分配在湖北安陆棉纺织厂,后调至湖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经销公司,退休后定居湖北武汉。</h3> <h3>丁正元 毕业分配在湖北安陆棉纺织厂,后调至江苏省江阴市江动纺机制造有限公司,退休后定居湖北武汉市。</h3> <h3>顾建华 毕业分配在湖北安陆棉纺织厂,先后调至湖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贸易公司、经销公司和上海宝钢集团,退休后定居上海。</h3> <h3>黑春云 毕业分配在湖北安陆棉纺织厂,先后调至 省纺织科研所和湖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退休后定居上海。</h3> <h3>凌宏 毕业分配到湖北安陆棉纺织厂,先后调到湖南衡阳纺织机械厂、江苏太仓纺织仪器厂和上海浦田服饰有限公司 ,退休后定居上海。</h3> <h3>谭成策 毕业分配在湖北安陆棉纺织厂,先后调至上海纺织工业局和上海三枪集团,退休后定居上海。 下面4张生活照分别是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和退休后。</h3> <h3>陈国琴 毕业分配至湖北化纤厂,后调至深圳市美林化学纤维有限股份公司,退休后定居广东深圳。</h3> <h3>姜达里 毕业分配至湖北沙市棉纺织厂,后调至广东佛山中发棉纺织公司,退休后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市。</h3> <h3>何红 毕业分配到湖南常德市织布厂 ,后调至上海市民政局,退休后定居上海。</h3> <h3>高佩琪 毕业分配至湖南安江纺识印染厂,先后调至湖南省纺织工业厅、华升公司和省纺织行管办,退休后定居湖南长沙。</h3> <h3>黎懿弟 毕业分配至湖南零陵地区棉纺织厂,后调至广西柳州第二棉纺织厂,退休后定居广西柳州。</h3> <h3>万树先 毕业分配至湖南汩罗纺织印染厂,后调至湖南岳阳洞庭苧麻纺织印染厂 ,退休后定居湖南长沙。</h3> <h3>姜桂杰 毕业分配到重庆第二棉纺织厂,后调至广西北海市纺织工业总公司,退休后定居广西北海。<br></h3> <h3>曹立明 毕业分配到四川西昌地区冕宁县丝厂,后调至福建三明市纺识工业供销公司,退休后定居上海。</h3> <h3>惠丽华 毕业分配至陕西宝鸡棉毯厂,后调至江苏镇江针织厂 ,退休后定居江苏常州市。</h3> <h3>李效颜 毕业分配到陝西五二五一部队农场,先后调至扶风毛巾厂、山东省淄博市纺织工业公司、淄博二棉,退休后定居山东淄博。</h3> <h3>斯关明 毕业分配至陕西西北第七棉纺织厂,后调至江苏苏州第二染识厂,退休后定居江苏苏州。</h3> <h3>翟心芝 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宝鸡地区床单厂,先后调至宝鸡市轻纺工业局、陕棉十二厂、陕西省纺织工业总公司,退休后定居河南郑州。<br></h3> <h3>张秀贤 毕业分配至陕西第三棉纺织厂,退休定居陕西西安。</h3> <p>第三部分 聚会抒情</p><p> 退休后定居地(11个)北京1(汪),山东1(李),江苏2(惠、斯),上海7(曹、顾、黑、何、凌、谭、许),河南2(崔、翟),湖北2(陈、丁),湖南2(高、万),广东1(陈),广西2(姜、黎),陕西1(张),加拿大1(姜)。 </p><p> 退休后,我们的时间充裕了,思念之情也随之开始活跃了:儿时的记忆、父母的恩情、工作的点滴、朋友的情义等等,但可忆又想及的可能是大学的班友之情,一是上大学是每个人的人生重要转折点,尤其是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大学毕业就奠定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道路;二是每个人对自己成年后至参加工作之前这段时间所处的朋友是最真挚最难忘的。因此,同学聚会尤其是大学同班同学聚会就成为大家所热望的事情,只要有可能都会积极参加。 </p><p> 华纺有一个惯例,学校会组识毕业三十年的同学回母校聚会。1999年,学校组织69、70两届毕业生的回校聚会,当时大家都还在上班,好象回去的很少,且那时大家都没有照相机,回去的班友也未留下影像资料。</p> <h3> 1990年11月3日,12位班友回校参加了毕业20周年的聚会。那时刚40多岁,还是风华正茂之年,看,一个个笑得好开心。</h3> <h3> 1993年3月,高佩琪到北京出差,在纺织部大楼与汪烈及其他几位校友见面。</h3> <p> 1993年5月12日,翟心芝到湖南出差,在长沙与高佩琪万树先相聚。</p> <h3> 1993年6月25日,高佩琪在江苏出差,与斯关明及其他几位校友在苏州见面。</h3> <h3> 1998年11月,汪烈和纺材651的邢庭芝在广西出差,与姜桂杰夫妇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