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拍”? —学习心得分享

筑波

合唱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其主要职责是通过肢体语言给合唱队员及观众传送视觉形象,引领人们进行合唱表演和艺术欣赏。 但是如何看懂、理解指挥的手势,是每个合唱团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对合唱团正确表达、诠释合唱作品也是至关重要的。 周六(2016.11.19)李朕指挥老师在给我们教唱、合排《在灿烂阳光下》时,我们唱到在第62小节~第71小节时,总是感觉跟不上李指挥老师的节拍,尤其是“难忘”的“难”,常犯滞后起唱的毛病。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李朕老师反复提到“合拍”这个词。 什么是“合拍"? 何谓“合拍”? 著名音乐作曲家、指挥家陈国权教授在最近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魅力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讲学中提到“不能不知的13条合唱指挥技法”之八是这样叙述的: 八、打好原拍与分拍、合拍 1、分拍:常用作减慢,它由下下分拍及下上分拍构成。 2、合拍:即将原拍两拍打一拍或三拍打一拍。 3、合拍与原拍结合运用:这时往往在旋律短促、灵巧处打原拍,旋律舒展、悠扬处打合拍。 在进行《在灿烂阳光下》练习时,李朕老师将曲子部分4/4拍打成2/4拍,也即打成“合拍”。 因此,在听从指挥练唱时,就应当将第70小节的第四拍(原拍)“难忘”的“难”唱成2/4拍(合拍)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也即“原拍”中的“难”(唱一拍)改唱成“合拍”中的“第二拍的后半拍”。 第94小节和第96小节“希望”的处理方法同第62小节和第70小节的“难忘”的“难”、第66小节的“激起”的“激”。 在有的合唱作品中,有时可以是既有原拍又有合拍的结合运用。 继续引用陈国权大师语,“合拍与原拍结合运用: 这时往往在旋律短促、灵巧处打原拍”(例如:第79小节~第90小节,“闪耀金光、金光,铁锤镰刀、镰刀,…。”); “旋律舒展、悠扬处打合拍”(例如第46小节~第78小节,“难忘那……”;第93~101小节)。 打“合拍”相当于是如下节奏,至少在我们心里应当非常清楚: 其实,之前在学习《船歌》时,李朕指挥老师已经运用了“合拍”的技法,即将三拍打成一拍。只不过李朕指挥老师没有提到“合拍”这个概念,而是说打“大拍子”。现在我的理解,“大拍子”就是“合拍”。 这样分析后,再回头唱《在灿烂阳光下》的第66、70、94、96小节时、就能正确领会李朕指挥老师手势的含义了,也就不会再滞后唱“难忘”、“希望”了。 无论指挥用哪种拍子或手势指挥,合唱团成员必须对曲谱中的音符、节奏、旋律、感情色彩等方面非常熟悉,对曲谱“成竹在胸”,才能清楚哪儿用的“原拍”、哪儿用的“合拍”,才能自如跟随指挥老师的“指挥棒”!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理解,也不知是否正确✅? 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