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离桐乡石门镇三十公里,可以说走即到。</h1> <h1> 第二次到石门镇丰子恺纪念馆,第一次因相机SD卡出现了故障,丟失了运河边(古吴越疆界)石碑的照片。</h1> <h1> 石门曾经是历史上苏州---杭州运河最繁华的地段,记载了古运河千年的沧桑。</h1> <h1> 在京杭大运河的形成过程中,一大批临河的名城重镇开始兴起,成为当时国内最繁荣、最富裕的地区。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段,也在那个时候,依靠漕运和民运逐渐繁荣起来。</h1> <h1> 京杭大运河自苏州流至桐乡县石门镇,形成一个120度的大湾折向东北,在转弯附近,有一幢坐北朝南的宅院。这便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教育家丰子恺的故居的“缘缘堂”。</h1> <h1> 故居“缘缘堂”始建于1933年春,丰子恺先生积攒自己的稿费亲自设计,采用中国式结构,全体正直,单纯明快,高大轩敞,三开间两层建筑,具有江南民居的深沉朴素之美。但1938年1月毁于日军炮火,后来在丰子恺方外莫逆之交即新加坡佛教协会主席广洽法师的创议和捐资下,在1985年9月15 日故居“缘缘堂”才得于按原貌重建,并正式对外开放。</h1> <h1> 丰子恺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专职漫画馆,这里不仅展出丰子恺本人作品及其生平介绍,还设有诸漫画名家作品陈列室。</h1> <h1>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h1> <h1>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h1> <h1> 潇洒风神</h1><h1> 丰子恺艺术生涯陈列室主要介绍了丰先生艺术的一生和刻苦耕耘的足迹。</h1> <h1> 老先生的人生创作之路从这里走出</h1> <h1> 丰子恺书画</h1><h1> 展出馆藏丰子恺先生的精品书画这些漫画的题材都是来自于作者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的生活情趣之中,大都是作者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现象而速写下来的。</h1> <h1>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h1><h1> 著作书目:</h1><h1>《子恺漫画》1926</h1><h1>《子恺画集》1927</h1><h1>《西洋美术史》1928</h1><h1>《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h1> <h1>《子恺小品集》1933</h1><h1>《随笔二十篇》1934</h1><h1>《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h1><h1>《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h1><h1>《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h1><h1>《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h1><h1>《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h1><h1>《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h1><h1>《艺术漫谈》1936</h1><h1>《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h1><h1>《漫画阿Q正传》1939</h1> <h1>《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h1><h1>《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h1><h1>《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h1><h1>《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h1><h1>《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h1><h1>《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h1><h1>《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1945</h1><h1>《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h1><h1>《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h1><h1>《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h1><h1>《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h1><h1>《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h1><h1>《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h1><h1>《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h1><h1>《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h1><h1>《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h1><h1>《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h1><h1>《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h1> <h1> 翻译书目</h1><h1>《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h1><h1>《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h1><h1>《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h1><h1>《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h1><h1>《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h1><h1>《源氏物语》(长篇小说)日本紫式部著,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h1><h1>《音乐的常识》</h1><h1>《音乐入门》</h1><h1>《近世十大音乐家》</h1><h1>《孩子们的音乐》</h1> <h1> 十年动乱期间,一幅画让他(戴上反革命的帽子)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h1> <h1> 丰子恺漫画馆1998年建于“缘缘堂”东侧,总面积820平方米,院子中间立有丰子恺全身石雕像。内设“丰子恺艺术生涯陈列室”、“丰子恺书画精品陈列室”、“中国漫画名家陈列室”、“中国当代漫画家作品陈列室”等四个展厅。</h1> <h1>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h1> <h1>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h1> <h1> 就是这幅漫画给他带来灾难,文革中造反派说他是欢迎“皇军”回来。</h1> <h1> 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h1><div> </div> <h1> 他把初心印在了画上:“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h1> <h1> 他细细地描绘家中的儿女:放飞纸鸢的欢喜、认真玩耍的快活、想要摘月亮的天真。他能廖廖几笔,甚至不画脸蛋,都能画出大女儿阿宝赤膊时的害羞窘迫。</h1> <h1> 丰子恺画笔下的儿童世界总是充满了中国传统的韵味,无论是寥寥几笔勾勒的青绿山水,还是孩童嬉戏的小身影,丰子恺总能将那些俗事,画出一种大雅。</h1> <h1> 折得荷花浑忘却 空将荷叶盖头归</h1> <h1>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h1><h1>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h1> <h1> 在春风杨柳里与小伙伴们学唱歌</h1> <h1> 种过蓖麻,也种过向日葵</h1> <h1> 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姐姐做媒人。</h1> <h1> 儿童不知春 问草何故绿</h1> <h1>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心碎的感觉(T_T)</h1> <h1> 树上挂飞机,缸里开轮船,地上拉汽车,</h1><h1> 我与小伙伴们都是海陆空总司令。</h1> <h1> 在画里,我们得以窥见丰子恺一生中的许多小事。那或许是他想告诉我们的:唯有怀着一颗温柔悲悯的心去面对世界,才会慢慢懂得那些小事情,才是生活的全部。</h1> <h1>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h1> <h1> 中国漫画家作品陈列室</h1><h1> 漫画家华君武、廖冰兄、丁聪、张仃、方成和已过世的张乐平、叶浅予和张光宇八位漫画名家的作品和生平。</h1> <h1> 当代书画家钱君陶所赠书画作品</h1> <h1> 钱君陶(1907~1998),浙江桐乡屠甸镇人,名玉堂、锦堂,字君陶,号豫堂、禹堂、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新罗钱君陶山馆、抱华精舍。他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他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 他是一位诗、书、画、印熔于一身的艺术家,创作有《长征印谱》、《君长跋巨卯选》、《鲁迅印谱》、《钱君陶印存》、《钱君陶书籍装帧艺术选》等数十卷 。</h1> <h1> 1925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学校,从丰子恺学习西洋画,并自学书法、篆刻、国画。擅装帧美术及篆刻、书法。1948年于上海举行个人书画篆刻作品。<br></h1><h1>曾为茅盾的《蚀》、巴金的《家》、《春》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刊物设计封面。</h1> <h1> 生前为任开明书店编辑、万叶书店总编辑、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西泠印社副社长、君陶艺术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桐乡市君陶艺术院院长、海宁市钱君陶艺术研究馆名誉馆长。</h1> <h1> 重建后的缘缘堂仍为砖木结构,保持原来高大、轩敞、明爽的特色,结构、布置乃至栽培的花木悉依原貌。青砖黑瓦,朱栏粉墙,具有深沉朴素之美。整个建筑由三楼三底的楼房和楼前小院及后院组成,总面积510平方米。</h1><h1> 缘缘堂的起源</h1><h1> 最初的缘缘堂是丰子恺在上海江湾永义里的一个宿舍,当时他正在立达学院教书。1927年初秋,丰子恺的恩师弘一法师来到上海,住在他家里。丰子恺就要求恩师为他的寓所起名,弘一法师让他在小方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结果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于是就取名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写成一幅横额,装裱后挂在寓所里。丰子恺后来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都把缘缘堂的匾额挂在居屋里,“犹是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h1> <h1> 按丰子恺的说法,当时的缘缘堂还只是“灵的存在”。真正给它赋形是1933年的春天,丰子恺在故乡石门湾的梅纱弄里自家老屋的后面建造了一幢三开间的高楼。这就是真正的缘缘堂。因为弘一法师写的匾额太小,所以又请马一浮先生重新题写。缘缘堂建筑极其优雅,被称为“一件艺术品”,丰氏即在这里创作、生活。</h1><h1> 弘一法师的文笔</h1> <h1> 从东边墙门进院,墙门里面上方“欣及旧栖”四个堆灰阳文大字,是根据当年丰子恺题书仿制复原,两大门百孔千洞,斑斑焦痕,这是从抗日炮火中抢救出来的原缘缘堂留下的唯一遗物,也是日本侵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h1> <h1> 红绿相衬,恬静和谐。缘缘堂正厅在院中面南,门楣上悬挂着叶圣陶书的“丰子恺故居”匾。</h1><div><br></div> <h1> 厅中“缘缘堂”堂额照马一浮原迹复制。</h1><h1>堂额下面挂一幅红梅中堂,系著名画家唐云仿吴昌硕画意之作。</h1><h1> 中堂两旁悬挂两副对联,内联是“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h1><h1> 此联原为弘一法师录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句,现仿制改成板联。</h1><h1> 外联是“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h1> <h1> 正厅内的陈设基本复原,除匾联中堂外,还挂有当代多位书画家所赠书画作品。</h1> <h1> 丰子恺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3子4女皆学有所成,在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都会好奇,丰子恺有什么教育诀窍呢?</h1> <h1> 从来不为子女筹划人生,孩子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从不干涉,但是会细心体察孩子的性格爱好。</h1> <h1> 丰子恺异常珍视儿童的“天真无邪”,他认真而兴奋地描摹儿童日常生活中那些耐人寻味的平凡琐事,称他们为“全部身心公开的人”。从这些画就可以看出丰子恺对孩子不加掩饰的爱。</h1> <h1> 正厅西室原为书房,东室除陈列丰子恺字画外,正中墙上悬一幅水墨写真的丰子恺全身画像。故居中共有丰氏遗物500余件,遗作180幅,赵朴初、李可染、唐云、钱君陶赠的字画多件。</h1> <h1> “缘缘堂”不仅是丰子恺的现实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仅几次撰文描述缘缘堂,还将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缘缘堂的名义结集出版,如《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h1> <h1> 出石门镇不远,路边有个“桂花村”。</h1> <h1> 桂花村坐落于石门镇同星村,因遍植金桂,而得名桂花村,继丰子恺故居缘缘堂、福严古寺后,又一旅游新的景点。 </h1> <h1> 桂花年糕</h1> <h1> 在桂花开放的季节,桂花村万树飘香,距景区数里外可闻到桂花之香,形成一大独特景观。 桂花村主要景区三面环水,沿河有成片的翠竹及香樟、银杏等数十颗大树,这里四季长春、碧水环绕,是浙北特有的农村生态名胜之地,有“小桂林”之称。</h1> <h1> 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大运河的漕运功能明显下降,依赖于运河漕运的工厂纷纷没落。不过,历史上的繁华,让运河留下了很多人文历史景观,京杭运河可以称得上是南段的风韵之河。</h1><h1> “千年运河,人杰地灵”,使杭州段拥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运河不仅留下了广济桥、里万物桥、拱宸桥等千年古桥,不少沿河地段也因桥而名,丁桥、斜桥、拱宸桥、祥符桥、卖鱼桥、德胜桥、江涨桥等,成为了浙江重要的地域文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