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西城(南区)小学语文“翰文育新”跨校教研活动在三义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以微课为载体,深入解读教材”。活动展示了四节微课,并分别进行了课后评课。 教研员王丹老师主持了此次活动。参加活动的有来自本市各区县“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的老师们,以及西城(南区)中年级“翰文育新”跨校教研组的老师们。 第一节微课内容是三年级《掌声》,由椿树馆小学的王禹楠老师执教。王老师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人物的性格变化和情感变化。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 课后,椿树馆小学的王京晶老师从“抓住重点词语,揣摩人物心理;情景再现,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两方面对这节微课进行了点评。 第二节微课内容是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由实验二小广外分校的武洋曦老师执教。武老师抓住“同一时刻”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课后,实验二小广外分校的刘葵老师总结了本节微课的四大特色:把握主线,抓住关键;多形式读,深入文本;手段辅助,情景相融;适时进退,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教育特点。 第三节微课内容是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由北京小学侯婉婷老师执教。侯老师从西沙群岛的鱼“多而美”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借助想象、积累运用。 课后,北京小学的黄莉梅老师从“关注学段目标、明确单元目标、聚焦重点难点”阐述了“精准目标 提高实效”的关键性;从“依托文本、有效积累,借助想象、丰富语感”体现了“精选策略 提高素养”的重要性。 第四节微课内容是四年级《颐和园》,由三义里小学隋宏霞老师执教。隋老师通过回顾全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进而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课后,三义里小学的孙莹莹老师从“紧扣教材、精准定位”和“贯穿想象、读出感受”两方面强调了教学重难点设计的重要。 此次活动再次为“翰文育新”组的青年老师们搭设了成长的平台。王丹老师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和老师们交流了什么是微课以及开展微课教学的价值意义,帮助老师们找到了微课与精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清晰了深入地进行教材解读的途径,使老师们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