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淡作品简介之一:情寄热土

林道淡

<h3><font color="#010101">恩师王文芳先生的题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故事从这里开始</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硯邊絮語 林道淡<br><br><br>我喜爱海南山水,因为那是我的故乡,我生于斯,长于斯,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有太多的记忆和遐想,那里的景象宁静平和,层层叠叠的植被绿荫环绕,海边迎风摇曳的椰林,以及椰林下面的一个个宁静平和的小村庄,还有在村边草地上放牛的老人和孩子们。它们一同构成了海南山水的美丽景色。<br><br>热土上的守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长相依</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传统中国山水画,不论是技法还是结构,常用秋山的疏朗和艳丽来表达。它所表达的是传统文人对现实生活面前的无奈和逃避心理。生活在当代的我,有我对生活的喜爱与欢乐,也有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人所面临的种种无奈,我们也需要逃避。但是我的无奈和逃避因为环境和文化基因问题与古代文人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已经读不懂古人,在海南这块热土上古人有的只是被遗弃的感觉,而我却热切希望用我的画笔来表达我对这块热土的爱恋之情,表达我对生活深沉的爱,也表达我的无奈与抗争,甚至是我的烦恼与颓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海南四季如春,没有明显的季节交替之分,如果套用传统的表达方式,地域特征就很难体现。因此,传统的笔墨技法在此时此地必然地要经历一个探索和开创,没有现成的模式。我曾经尝试用西洋的水墨素描来进行技法对接,但是不能见其意。</span></p> <h3><font color="#010101">何需扬花向谁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6年,将近天命之年的我,经过一番努力,带着厚厚的行囊和满脑子的困惑来到我神往已久的北京画院,拜在著名的山水画导师王文芳先生的门下,诚心接受王文芳先生的精心教诲。为后来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走近一种当代文人画的新境界。<br><br>夏日清晨</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甜蜜的春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王文芳先生是北京画院首屈一指的山水画导师,他的西部山水,一反传统的小情调,立意高遠,笔墨雄浑,大笔勾勒出大西北的雄伟肃穆和神秘庄严的美。1998年先生在50岁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山水画个展,在京城掀起了一股西部旋风,能够于先生门下立雪是我此生的骄傲和自豪。进入北京画院之前,我用了大量时间仔细研读了王文芳先生的多部著作,通过北京画院一年多时间的紧张学习和创作实践。拜谒众多国内美术界的老前辈,聆听和体会了前辈艺术家们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多次拜读了老师的《我的山水画宣言》,深刻领会王文芳先生的山水“三美”精神及深厚的文化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透过椰林看村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最美不过平静二字</span></p> <h3><font color="#010101">2008年百年奥运前夕,我在海南省书画院举办了个人山水作品展,这是我学成归来对故乡的汇报,得到了同行及社会各界的一些好评。更可贵的是得到了海南著名画家宋锷先生的醍醐灌顶。宋锷先生是我恩师王文芳先生的学弟,按辈分我该称他师叔,他学识渊博、笔墨精到老辣,见地深刻,曾经得到王文芳老师的高度评价,因为他在海南美术界的影响力,大家都尊称他为宋老,宋剑锋先生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中国文化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宋锷先生在其给画友许为艺的画册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化最初是以游牧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后来又发展到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今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要建设和发展的是海洋文化。”他认为,海南地处开放的最前沿,应该最先建设和发展海洋文化。<br><br>苦涩地里的生命绿洲</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野树尚且知靠让</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如今,宋锷先生已经驾鹤西归,他所思考的海洋文化所包含承载的种种文化内涵,还没来得及向我们详细阐述,便带着他的遗憾走了。但他的嘱咐常在我耳边响起。我想,宋锷老的叮嘱是一个时代的话题,值得我自己去探索。画坛同仁们经常都会遇到同样的一个困惑:我们该怎么画?我们该画什么?也许,在宋锷先生界定的海洋文化里面,有我们最想要的答案。<br>  </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白云下面是故乡</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我个人认为,所谓海洋文化,就是一种比过去更为开放的文化。不论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它的文化价值取向,都应该是能够吸收各种文化元素为自己所用的一种多元化的艺术,而这种艺术又必须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当代中国山水画艺术重要的环节不是笔墨技法,笔墨技法在绘画艺术里仅仅只是一种表现手段,而艺术家更多需要的是表达艺术家对当今社会生活一种思考,一种对中国传统文人价值观、文人山水画的传统精神和哲学思想的思考。<br>  每位画画的人作画有自己的目的,做派也有很多种,作画方法也有很多种。有些人只是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而学画,这种人有一些绘画天赋,喜欢拿着一个写生夹在大街上游荡,在人多的地方就停下来画上几笔写生稿,引来众人围观,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这种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立刻放下画笔,只把画画挂在嘴上,经常到各种画展现场,对别人的作品评头品足。这类人一辈子都是绘画艺术的门外汉,不能列为画家同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画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br>  。第一种是把画画做为一种谋生手段;从画行画开始到画行画结束,一辈子就像一部绘画机器,都是按照别人的意图画画,他们有熟练的绘画技巧,作品主要是以摩写前人作品为主。其中一部分也能逐步走进独立创作,步入专业画坛,最后还获得一定的成就,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在他们的眼里,画家是一门课程和一个职场和谋生的职业。第二种是从艺术院校毕业出来以后碰巧被安排到艺术院校或者艺术团体任职,在职场中他们也会不断地努力进取,得到一些行业高人的指点;当他们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以后会奋不顾身地攻击别人,尽可能占尽行业话语权,借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他们也会收到相对应的收获,比如参加各种展览会和争得各种级别的奖项,又在各级艺术团体中讨得一定的职位,比如各级美协的主席副主席,基本上都是由这部分人组成。第三种纯粹是为了提高个人兴趣和修养而画画。这类人有殷实的经济基础,但是需要在业余生活中有更高更丰的精神生活,他们追求的是画画过程中的愉悦,不问过后的收获,因此完全不思进取,虽然偶尔也会在不经意间画出一幅好作品,但都是无心之作,可读性不是太高。只要能够娱乐自己,就已经非常满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第四种是唯美主义者。美是他们的毕生追求的目标,他们是用心灵和自己的生命作画的人;他们把绘画当做一种语言,一种让自己与世界的沟通和表达方式,把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美的感悟,借助绘画艺术语言,既充分而又隐晦地表达出来,以达到自己与世界的平等沟通的目的。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他们会用大半辈子时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他们是艺术殿堂里面的殉道者,心中怀抱着一块圣洁的艺术香巴拉。绘画艺术在他们的心里是一首诗、一支歌、或许是一种极少数人才能领悟到的一种思想境界。他们能够享受孤独,善于咀嚼寂寞,能够在孤独和寂寞中取得自己最想得到的精神营养。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也不会因为环境而放弃。也许能够理解他们的人都早已离世,或许尚未出世, 或者就在世上但是处境也跟他们一样不为人知,这些在他们心里都不会在意。他们是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上孤独地游荡着的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幽灵。美,才是他们一生神往和追求的圣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昨夜新雨过山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抉择是艰难的炙烤<br><br>  每一位画家到了一定的境界都会同一个问题:画什么?怎么画?<br>  时间事物千千万,而一个画家的生命和自己的经历和精力非常有限,用少得可怜的有限去探索、发现和表现无限,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美,但是要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出来,又能够被世人所认同,不能不说是在自找苦头,因为从艺术史上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几百年也就出来几位大家,成功的概率近乎零。可是既然选择了皈依就不能轻言放弃。<br>  放眼四周,有多少人最后放弃了艺术?太多太多了。虽然放弃的每个人都有很多理由给自己辩护,但是终究改变不了已经放弃的事实。绘画艺术是艺术家把心与纸笔进行交流,因此也就要求艺术家有更多的世间进行独立思考,也注定了他们是人世间的独行者。不会享受孤独的人是不可能有思考的时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片刻的宁静<br>画什么?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一个人从绘画爱好者或者艺术院校学生到一个绘画艺术家的升华过程,是从开始的学会用绘画技巧进行平面形象基础表达方法到一个需要表达什么的纠结过程。绘画艺术也称为美术,美术就是表现美的艺术,它首先需要发现美,只有首先发现美,才能表现美。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光”。这句话在很多艺术学院的学生那里都很熟悉;一个人首先要培养出一双‘’发现美的眼光‘’,才能谈得上表现美。<br>如何才能培养出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光‘’?有人认为,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美。其实不然,虽然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的美,但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的美只是一种低俗的美,一种来自于感官感性和本能的美,这种美并不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美。美,分为低俗的美和高尚的美,低俗的美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发现的美;而艺术家需要发现的是普通人无法发现的美,这种美来自于感官和感性而完成于理性升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闲花点出淡淡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何处求得大绿荫<br>追逐感性美还是理性美,是区分一个人究竟是画匠还是画家的分水岭。由于单纯追求画面效果更加大众化,更能够怡人,因此画匠们在画面的卖相上面下足了功夫。因此从单幅作品的画面效果看,画匠的作品要比画家的作品更漂亮,但是由于过多地考虑市场因素,一味取悦他人,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自我创造,这些作品总是缺乏可读性,不耐看。而一个真正的画家的作品虽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怎么好看,因为画家不可能满足于咀嚼前人剩下来的馍,总在不断地抛弃前人已经开创出来的已经近乎低俗的美,甚至还不断地否定自己已经开创出来的美,不断地探索人类尚未发现的更为理性的美的形式,因此画面往往比较陌生,不容易被同时代的人所共同认可。因此我们可能会人为它并不美,因而被同时代人所拒绝。<br>是否能够将自己的审美取向升华到理性美的境界,也是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达到超乎常人的艺术境界的标志。(待续)</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守望的老土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海南文昌是我的老家,这里的人喜爱文化,崇尚自然文明的生活方式,人口密度比较高,很多年轻男人只能远渡重洋去谋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有些人一去就是几十年,家里老人去世之后老祖屋就变成了老土墙了,原来的屋子里面已经长出大树了,但是他家的一切村里人都不会占用,屋子里长出来的一草一木都属于原来的屋主,这些大树似乎是在天天等待着这块土地上老主人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南风过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高高在上的人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根在沃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旧时涛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退潮后的喧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榔里格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深山远眺是绿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小黎村远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重回梦乡正合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故乡的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远方在招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盛夏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大雨未到风先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林道淡:山村离我并不远</span></p> <h3><font color="#010101">一片椰林几座山,<br>几株红树立荒滩。<br>纵使天下无人爱,<br>也不隨俗画牡丹。</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