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阿里 2/北线

扎西德勒

<p>&nbsp;(上接 穿越阿里1/南线)</p><p><br></p><p>D09 狮泉河-革吉-改则 &nbsp; &nbsp;&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而位于狮泉河边上的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行政公署和噶尔县政府所在地,距离拉萨市1655公里,是国道G219新藏公路上的重要驿站,游客到阿里地区旅游的集散中心,也是阿里北线起点。</p><p>&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这里靠近南疆地区,市面上有很多穆斯林餐厅。我们补充了水、干粮等必需品,今天起将穿越藏西无人区——感受大地苍茫,不负一路风景!</p> <div>今早摸黑出发,遇见旭日初升。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蜿蜒着的狮泉河陪伴了我们好长的路程。</div> <h3><font color="#010101">今天从狮泉河到改则的道路几乎全程柏油路,不少路段也是今年刚修好的。据说阿里地区在十三五规划中,将投入近三千亿元用于实现区内县城与县城之间通柏油路的目标。路边上的这湖是一个几近枯竭的盐碛湖,看上去离我们停车的地方貌似很近,但下车后走到湖边居然花了1个多小时!正所谓"望山跑死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措再措的路上,雪山湖泊相伴。</font></h3> D10 改则-措勤<div>今天天气晴好,过了洞措后转向南行前往措勤县,路况从此开启了无人区模式——土路搓板路或者没路,不少路段整修封路,车子得绕"路"从乱石子滩上行驶。其实从这起,路况基本都这样了,昨天的柏油路,已成了遥远的回忆。</div><div>我们走了经改则到措勤的北线,意味了放弃了经雄巴到措勤的中线,中线虽然比北线近,但路况差。不过,放弃中线也就放弃了一措再措的一路美景(措呐措、昂拉仁措、仁青休布措、扎布耶茶卡)。</div> <h3><font color="#010101">洞措,位于省道301与省道206交汇处,我们正是从这里向南拐进S206前往措勤的。湖面上水鸟成群,湾畔更是其栖身之地,只是湖滩上是一片沼泽地,不好走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藏野驴,不像藏羚羊那么敏感,人走近些它也懒得理你。不过真走近了,它们奋蹄就跑,体型像马。</font></h3> D11 措勤-扎日南木措-当惹雍措-文布南村<div>好宁静的早晨,不时还有藏羚羊出没,真心不想惊扰它们。我们在沉沉的天空下出发了,一路大措特措,经扎日南木措向着苯教圣湖当惹雍措进发。</div> <h3><font color="#010101">车一拐弯就上土路了,一过垭口就进入了越野模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扎日南木措,西藏第三大湖,也是咸水湖,湖面海拔4613米,就在阿里措勤县城的东南方。我们所在的观景台是在湖的北岸,风大气温低。天公不作美,对岸雪山在云雨里若隐若现,在等候拍摄的时间里,我们早已冻成狗样!</font></h3> <h3>过了扎日南木措之后,在辽阔的藏西高原草原上,几乎没有道路、没有方向、没有其他游客,任你驰骋、自由追逐。。穿越的感觉就是这么酸爽!只是...这路往何方?</h3> <h3>穿越路上,车车才是主角!@格西 总是一马当先,为你点赞!而在第二位置的我们,就要吃灰啦...</h3> <h3>美丽的卓玛</h3> <h3>和她的三个孩子</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午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当惹雍措——西藏雍仲本教最尊崇的圣湖,也是西藏第四大湖,海拔4530米,位于古象雄王国遗址附近,距尼玛县约150公里左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午餐时刻,在风光旖旎的湖边草滩上,我们面朝圣湖,狼吞虎咽,将所剩无几的馕、饼、牛奶等一扫而光!或许,"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font></h3> <h3>南岸边上的达尔果山有七座山峰,形似七座排列整齐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苯教奉为神的圣地。</h3> <h3>从中午用餐的地点,驱车顺着湖边来到同在湖边的文布南村用了两个多小时。文布南村,海拔4600米,就在当惹雍措东北角的湖边上,现有大约一百来户村民,清一色都是苯教信徒。这里是西藏高原最原始的宗教苯教的发祥地,象雄王国的腹地。早在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之前,西藏高原曾经分布着几十个小王国,其中位于当惹雍措一带的象雄王国创造了极高文明,形成自已独特的语言和文字,疆域辽阔,公元八世纪时被吐蕃所灭,但苯教作为象雄文明的精髓,至今仍然对西藏有着深远影响。在如今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一带仍然保留着许多苯教寺庙。</h3><h3>这是我们入住的客栈,面朝圣湖,风景正好。安顿完毕,支好脚架,@叶子 开始折腾他的相机了。</h3> <h3>在客栈露台上拍照的,所见即所得。足不出户,美景尽收。</h3><h3>傍晚时分,云层越来越厚遮天蔽日,期待中的日落美景又被没收了。</h3> <h3>今晚改善生活了。。新鲜的牦牛肉炒辣椒和炒洋葱、新鲜的蕃茄炒蛋、小瓜清炒、酸味白菜,还有不夹生的饭饭、淡淡的青稞酒,舒心舒胃!特别是牦牛肉炒辣椒,俺是近水楼台。。从此开始,我的饭量大增(至今),这个行程我长胖了,是有原因的哈!<br></h3><h3>再次感谢 @屈银 亲自下厨!感谢 @linlin451和众女神在寒风冻水中赤手洗碗!</h3> <h3><font color="#010101">D12 文布南村-尼玛-双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当穹措。离开文布南村向北行驶不远,就来到当穹措,其藏语意思是"小的当惹雍措",与当惹雍措同在一个湖盆,两个湖原本是连在一起的。</font></h3> <h3>文布北村,也叫文布乡,位于当穹措边上,规模比文布南村大多了,省道S205沿着湖边从村里穿过。文布南村信奉的是苯教,而文布北村信奉的则是藏传佛教。</h3><h3>可惜的是,我们并未在村里停留,匆匆而过。</h3> <h3>眺望依坡而建、面朝当穹措的当琼寺。</h3> <h3>三驾马车依次穿过文布北村,正在奋力爬坡的 &nbsp;@屈银,加油!过了垭口,迎接我们的却是一路风雪。</h3> <h3>天地一色雪茫茫。</h3><h3>一路风雪,车开得不快也不敢开快,逐渐拉开了距离。虽然走的是省道,也仅是车辆留下的车辙而已,下雪时很容易被覆盖,加上没有路标也没有参照物,我们就在这座经幡飘扬的山上迷路了。@石头 绕了几圈找不着方向和感觉,这时惊喜发现手机有信号了,县城这就不远了!@石头 一轰油门冲上山顶,环顾四周,终于看见银装素裹的山下,那座最年轻的尼玛县县城(不是骂人,说的就是尼玛)。</h3> <h3>在尼玛县城一家川菜馆用过午餐后,我们继续向着双湖县方向行进。双湖地处国家级羌塘自然保护区内,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越靠近双湖,就可见到越多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精灵藏羚羊。</h3> <h3>一只落单的、悠哉游哉的藏野驴。<br></h3> <p>远远的一队藏羚羊悠然走过。藏羚羊有别于其它羊的标志,就是白屁股,长角的是公的,无角的是母的。</p> <h3>湖边的天然牧场</h3> <h3>嬉戏中的藏野驴</h3> <h3>藏野驴的体型和长相真的很像马,其区别主要看尾巴:</h3><h3>马尾巴:马其实是没有尾巴的,而是由马屁上长出的毛而形成"尾巴",也就是说,马尾巴是全毛的。</h3><h3>藏野驴:是有尾巴的,在尾巴的中段或下段才长毛。(其它驴也应该一样吧)</h3> <h3>D13 双湖-普若岗日冰川-色林措-班戈</h3><div>今天原计划行程是:双湖-普若冈日冰川-双湖,由于受天气影响未能到达冰川而改变。</div><div>【简介:普若岗日冰川位于羌塘西北部的双湖县东北部90公里,属国家级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距那曲镇560公里。普若岗日冰川是除了南极、北极以外,世界第三大冰川,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也是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冰原面积422平方公里,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最低处海拔5350米。该景点冰川、湖泊和沙漠相互伴生、三位一体。 普若岗日冰川处于羌塘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沿途及其周边地区可观赏到成群的藏羚羊、藏野牦牛、藏野驴等野生动物。11月至来年4月份前后,可观赏高原湖泊令戈措冬冰墙、冰洞等奇景。】</div><div>受普若冈日冰川和藏羚羊的诱惑,今早我们继续向羌塘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挺进,这里与可可西里保护区相邻,是观赏和拍摄藏羚羊的好去处,目的地是普若冈日冰川。由于这里还属于半开放景区,且天气多变和交通不便,游客罕至,今天就仅有我们三驾马车。出发时已是雨夹雪天气,在距离普若冈日冰川大约10公里的垭口上突遇一场昏天暗地的暴风雪,为安全起见,我们只能后撤。。就这样,很遗憾地错过了与普若冈日冰川的初次相遇!期待着,这一次的遗憾,是留给下一次的精彩!</div> <h3>不过今天的收获也是满满的。如此近距离的实地观、拍藏羚羊,真的很兴奋!很早以前是在电影《可可西里》看到的,对矫健、精灵的藏羚羊留下了深刻印象。前面几天虽然也有拍过,但老远的,一蹦一跳就没了踪影,车上抓拍的也是糊的。<br></h3><h3>列队接受"检阅"的藏羚羊。</h3> <h3>出来凑热闹的野牦牛</h3> <h3>由于未能游览普若冈日冰川,我们比原计划多出了大半天时间,大家商量后一致同意提前撤离双湖,当天赶往下一站——班戈县。匆匆午餐后,启程了。</h3><h3>奇特的双湖山体</h3> <h3>色林措,位于申扎、尼玛、班戈、双湖四县的交界处。截至2014年6月,色林措面积已达2391平方公里,比纳木措多出369平方公里,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最深处超过33米。色林措湖区是传统的牧区,主要放养牦牛、绵羊。</h3> <h3>色林措也有"鬼湖"之称,与拉昂措一起成为西藏仅有的两个"鬼湖"。传说色林是一个大魔鬼,每天要贪婪的吞噬千万生灵,后来被莲花生大师追到羌塘南面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所以这里就有了"鬼湖"这个名字。传说哈!</h3> <h3>吸天地湖水之灵气,练功中的 @linlin451。忘了拍视频。</h3> <h3>今天中午从双湖出发,一路狂奔来到色林措,实在是辛苦了!休整一下是必须的。</h3> <h3>班戈措,亦称“傍格湖”、“硼砂湖”,位于班戈县城西北方,海拔4522米,面积54平方公里。属咸水湖,班戈县名源于该湖名。湖滨为天然牧场。</h3> <h3><font color="#010101">D14 班戈-巴木措-纳木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班戈县城经过一夜休整后,我们满血复活地出发了,经巴木措前往纳木措扎西半岛——大北线的最后一个景区,我们就要回到人间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巴木措观景台上,创作中的 @叶子 很厉害!</font></h3> <h3>巴木措又称为布喀池,意思是勇士湖。位于班戈县城以东,离圣湖纳木措不远。海拔4555米,面积180平方公里。</h3> <h3>巴木措的湖岸线景色很吸引人,周边也是天然牧场,只是为了赶路前往纳木措,我们并未下到湖边玩耍。</h3> <h3>风景在路上,风雨雪在前方。</h3> <h3>一路穿越到天边</h3> <h3>由于路况较好,风雪影响不太大,只是担心:纳木措,你还好吗?</h3> <p>  当我们来到纳木措乡,向右转入扎西半岛方向时,纳木措景区上空还是乌云密布,但随着我们向前开进,雨雪却在退却散开!到达景区时已是丽日晴空。。高原的天就像孩儿脸,说变就变。。</p><p> 不过,车还没停好就发现了不对劲,往日熙熙攘攘的景区,今天竟然空空荡荡没人!没车!一打听,原来昨天连夜大雪封山,必经之地那根拉垭口受阻不放行车辆!从拉萨方向过来的游旅车进!不!来!</p><p> 其实,人潮退去的纳木措,才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时刻。在念青唐古拉雪山的映衬下,湛蓝的湖水、静静的湾畔、飞翔的红嘴鸥,还有暖暖的、懒懒的午后阳光,让壮美的纳木措多了几分妩媚与柔软。遇见这般静美的纳木措,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p> 下午开始,随着那根拉垭口逐步放行,扎西半岛的车辆游客才逐渐多了起来。</p> <h3>湖边的白塔游览区。</h3> <p>  那根拉垭口,海拔5190米,这里是翻越念青唐古拉山脉,来往纳木措的必经之地,也是眺望纳木措的观景高地。</p><p> 由于天气多变的原因,担心那根拉大雪封山禁止车辆通行,影响我自己次日前往青海西宁的行程,不得已独自提前一晚回拉萨,因此在那根拉垭口这里,就要作别纳木措了。</p><p> 有些不舍,因为在扎西半岛另找的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来不及和朝夕相处的队友们一一道别,感谢@屈银 @亮子的相送。。</p><p> 有些遗憾,又一次未能在扎西半岛过夜,错过了纳木措那醉人的落日黄昏、璀璨的浩瀚星空以及绚丽的旭日朝霞。</p> <p>  传说中有一种风,只流浪在一座山谷,任凭时光已老,在山谷中回响依旧。来自圣湖纳木措的凛冽寒风,在这山谷中不知疲倦地呼唤着,似乎在让你铭记、让你回眸、让你别太匆匆。。</p> <h3>D15 我在拉萨等你</h3> <h3>拉萨的阳光</h3><div>依旧温暖而惬意</div><div>拉萨的时光</div><div>让人难舍难离</div><div>而午后,我即将告别这里</div><div>顺着"天路"往西宁</div><div>这是远行的放逐</div><div>更是回家的心系</div><div>但此刻的思绪</div><div>留在了高原雪域</div><div>留在了藏西阿里</div><div>期待着</div><div>下一站</div><div>我在拉萨等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