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 滕王作为中国古代王爵封号之一,历史上有17位之多,而最有名的滕王当属唐朝的李元樱,世上若无特指,说起滕王也就是指李元樱。 </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滕王阁作为文人墨客登临聚会之所,宴乐演艺之处,迎授庆典之地,历史上也有三座,一座在山东滕州,一座在江西南昌,一座在四川阆中,均为唐朝滕王李元樱所建,南昌滕王阁只因王勃写就的绝世骈文《滕王阁序》而名震古今,世上若无特指,说起滕王阁也就是指南昌滕王阁。</b></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拍摄于南昌滕王阁</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 下面我将分“六个人、三块匾、四个一”,给您解说不一样的滕王阁</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6px;"><b>第一个人:李元樱</b></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拍摄于《滕王宴乐》演出现场</font></h3> <h1> 李元樱(630年~684年),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樱出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受到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乃“滕派蝶画”的开山鼻祖。639年被李世民封于山东滕州为王,故称滕王。李元樱一到山东时,就大兴土木并建有滕王阁一座。后被唐高宗李治贬到苏州贬为刺史,不久,又被贬到南昌任都督,653年,他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建了一座高耸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679年,又被贬为四川阆中为刺史,在那他又建了阆中滕王阁,684年死于阆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6px;"><b>第二个人:阎伯屿</b></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电影《滕王阁传奇》</font></h3> <h1> 阎伯屿,675年任洪州都督,重修了滕王阁,并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举行一个赞颂滕王阁的“笔会”。阎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展露。宴会酒过三巡,阎提出为重修滕王阁作序之事,宾客事先毫无准备,都托辞不作,当请至王勃时,王勃却不推辞,接过笔墨就写,阎心虽不悦,却也不便当众发作,便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报与他知。顷刻之间,部下跑来报告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一听,冷冷一笑:老生常谈,没有新意。接下去,王勃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慢慢吟味,开始感到出语不凡,待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不禁拍案叫道:“奇才,奇才,真是奇才!”。</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三个人:王勃</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电影《滕王阁传奇》</font></h3> <h1>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初四杰之首,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九岁作《指瑕》十卷。十六岁时,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王勃少年得志,恃才傲物,作《斗鸡檄》一文激怒唐高宗李治,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得参军一职,却又因私杀官奴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但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寿被贬为交趾县令,676年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而死。<br></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6px;">第四个人:朱元璋</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拍摄于南昌滕王阁</font></h3> <h1>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1362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1363年2月,二军激战于南昌,朱元璋采取前后夹击战术,消灭了陈友谅,奠定了明朝建立的基础。朱班师回军南昌时,便在滕王阁上大宴功臣,为了表彰死守南昌的赵德胜,他将宫步门改为了德胜门,并改龙兴为“洪都府”。</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6px;"><font color="#ed2308">第五个人:汤显祖</font></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手机百度</font></h3> <h1>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1598年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写成作品《牡丹亭》。第二年,江西巡抚王佐新修滕王阁落成,大开宴席于滕王阁上以示庆祝,席间,大学士张位也在座,张位和汤显祖有着师生情谊,觉得汤显祖的《牡丹亭》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和重视,他便向王佐推荐,请江西梨园子弟艺人于滕王阁上演出这个崭新的剧本,以庆祝滕王阁落成的活动。<br> 从此以后,滕王阁上经常演出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其他新戏。</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六个人:梁思成</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手机百度</font></h3> <h1> 梁思成(1901年---1972年),中国著名建筑师,滕王阁在历史上屡建屡毁,最后一次被军阀毁于1926年。1942年,梁思成路过江西,时任省建设厅厅长杨绰庵,欣闻老师梁启超之子思成来赣,给予了热情接待。洗尘话旧,杨先生诚恳的谈到,一旦战事平息,将重建江南名楼滕王阁,并希望梁教授能给予支持,绘一套图纸以备重建之用。梁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一请求,绘制了《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h1><h1> 1957年11月,江西省确定以1942年梁思成设计方案为基础重建滕王阁,梁思成建议:滕王阁原是建在城墙上的,因此重建时也应为它建一个高约十公尺左右的高台,以代原来的城墙。然世事多舛,新的滕王阁直到1985年才奠基重建,1989年完工。至此,滕王阁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才得以重新以他的雄姿屹立于江南。</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拍摄于南昌市滕王阁保育院,明清时的滕王阁旧址就位于此地</font></h3> <h1><b><font color="#b04fbb"> 滕王李元樱与王勃虽然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一生中却并无交集。前三个人,一个建了这个阁,一个请了人来写序,一个因为写了序成就了这个阁的名,也因为有这个阁也成就了这篇序的传世。后面三个人,一个是在这个阁上欢庆胜利,准备迎接一个新的朝代开始,意义重大;一个是在这上演了一部伟大的戏曲,使得作者更加名声大振,传播广泛;一个是现在这个阁的设计者,没有梁思成就没有现在滕王阁的壮观和雄伟。</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一块匾:雄州雾列</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手机百度</font></h3> <h1> 来到滕王阁景区前,就看到这样一块匾“雄州雾列”,这四个字是来自王勃《滕王阁序》第一段: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意思是:雄伟的大州像雾一样涌起,这是形容洪州的繁盛之景;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繁多,这是形容洪州的人才之广。<br> 我们熟悉的星爷~周星驰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大家知道吗?星妈凌宝儿毕业于广州师范大学,因为很喜欢王勃的《滕王阁序》,给儿子取其中的诗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为名——周星驰。她希望儿子长大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结果周星驰没有让星妈失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二块匾:滕王阁</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手机百度</font></span></h3> <h1> 现在我们来到雄伟的滕王阁前,大楼顶部高悬着2米×5米的刻有“滕王阁”三字的金牌匾,它出自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之手。<br> 滕王阁,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9次之多。今日滕王阁既不是最初的建筑,也不是王勃作诗文时重修的楼阁,今日的滕王阁只是在某一特定“地点”上拥有同一名称的建筑。但从人们把“滕王阁”三字巨匾装在这座仿宋建筑的那一刻起,就如同灵魂附体——滕王阁重生了!</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三块匾:瑰伟绝特</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手机百度</font></h3> <h1> 滕王阁殿中上方那个狂草的匾额,能认全的人不太多了。这四个字分别是“瑰伟绝特”,匾的四周还雕有九条龙,因此此匾也叫九龙匾,它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草书匾”。<br> 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滕王阁的独特之处,它取自于韩愈的评价“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因此,滕王阁就有了“西江第一楼”的美誉。</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一个一:一个传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拍摄于南昌滕王阁</font></h3> <h1> 传说,王勃在去探望父亲的途中,刚好赶上都督伯屿的宴会,并在宴会上一气呵成写就《滕王阁序》,谁知先前被阎公内定写序的阎公女婿吴子章内心非常不开心,他指质王勃是抄袭前人所作,并当场吟咏了滕王阁序全文,一字不差,王勃非常气愤,说:序的后面还有一首诗你知道吗?于是接着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屿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王勃,请他补上。赶到驿馆,王勃对来人说:“我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屿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派下人去见王勃。王勃接过银子,叫下人伸出巴掌,他在来人手上写了一个字,告诉下人:赶紧回去,路上不许打开巴掌。待下人赶到滕王阁处,打开巴掌,阎伯屿什么也没看到,是空空的,大家都奇怪:怎么是空(kong)字呢?阎公恍然大悟说:对呀!就是空【kōng】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二个一:一出大戏</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拍摄于《滕王宴乐》晚会现场</font></h3> <h1> 《牡丹亭》又称《还魂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br> 南宋太守杜宝女儿杜丽娘,年十六,一次游园,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竟然相思成病,不久天逝,死后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br> 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去临安考试,偶游花园,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而杜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丽娘鬼魂游到花园,与柳生欢会,后柳梦梅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柳梦梅在杜丽娘的陪伴下到临安考加了考试,并高中状元,最后,杜宝一家得到了大团圆。</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6px;">《汤显祖四百周年纪念券》由中国印钞造币南昌印钞出品发行、中国工商银行独家销售,因纪念主题重大、发行机构权威、工艺水平高超、发行量稀少、江西地方特色浓郁等,深受钱币收藏者亲睐。</span></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三个一:一句名句</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手机百度</font></h3> <h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彩的一句名句。书面的意思是:说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秋天中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其绝妙之处在于:落霞是由上往下落、孤鹜是由下往上飞,一上一下对衬;秋水是近色、长天是远景,一远一近对衬;这上下二句又是一动一静相对衬;还有,这孤鹜是点、长天是线、秋水是面,又是点线面相结合,有着强烈的层次感。加上词句对仗十分工整,更让人佩服的是,上下句中还各自成对:"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截图于百度知道</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四个一:一曲唐音</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凌子拍摄于南昌市图书馆</font></h3> <h1> “楚调唐音”是空间和时间的结合,即:流行于楚地的歌吟方式,发展到唐代时的定型。这种古老的歌吟方式发展到今天,虽未绝传,但已十分罕见,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名录。<br> 凌子有幸在《豫章讲坛》现场聆听过楚调唐音代表性传人宗九奇老先生用楚调唐音吟唱的《滕王阁序》一段,并录音学唱了点皮毛,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滕王阁的现场给大家吟唱助兴。</h1> <h1><font color="#ed2308"><b> 至此,凌子的滕王阁解说就全部结束了,希望我的解说有助于加深您对滕王阁的了解和认识。谢谢赏阅!</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