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秋末冬初是船底顶最美丽的季节,我们11月4~6日穿越船底顶,阳光灿烂,天朗气清。沿途群山巍峨,山高谷深,乱石穿空,山险岭恶一览无遗;金色大草坡连绵起伏蔚为壮观,如诗如画,绝美啊!我们8驴首攀船底顶,全程顺利平安快乐,最美季节驴行最美船底顶。堪称完美!</font></h1> <h1> 芋头、青青、山中山、卡夫卡、柴玲、东、罗罗和韦8人,于2016年11月5日下午2点半全部顺利首登船底顶。船底顶穿越是“广东自虐巅峰之作”的“魔鬼级”线路;是一条对队伍体能意志、团队合作、装备等要求甚高的复杂线路。</h1> <h1></h1><h1> 我是二年前参加中山户外活动后才知道船底顶的,它位于广东英德和韶关曲江交接处,由于顶峰酷像船底而得名。主峰海拔1586米,为两市最高峰。<span style="font-size: 16px;"><br></span></h1><h1>1)广东省最艰苦、最经典、最具挑战性的穿越线路<br>2)广东驴友毕业线路<br>3)广东省内自虐巅峰线路<br>4)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排名第二。</h1><div><h1> 为了上船底顶我一年前就开始留意收集船底顶资料,在今年二月美篇了《船底顶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上船前完成详细登顶攻略《相约船底顶(4~6日罗新线)》。</h1><div><h1> 上船,每个驴子的心中目标。国庆后我四周找上船队伍,求带。是的进入最好登山时节,上过船的强驴们也都为更精采目标进发忙碌,维有靠自已方能不错过今年上船最美时节。</h1></div></div> <h1><font color="#010101"> 船底顶——一个让驴友们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地方。驴友们已经探出了多条徒步线路,比较成熟的是A罗新线,B石布线,C联山线及各驴友根据起始点自行选择或开发的路线等。此行,我们是首次穿越船底顶,由于无向导也没上船经验,所以选择经典的罗新线穿越。</font></h1> <h1>【穿越路线】<br>1) 周五早上启程:中山—罗坑一平坑—白房子(露营)<br>2) 周六:白房子--水渠尽头—溯溪—乱石坡—断崖—船底顶—望顶(露营)<br>3) 周日返程:望顶--落日大草坡—高幛顶--峡洞—电站—罗坑—中山</h1><h1>船底顶罗新线卫星地貌图:</h1> <h1><font color="#010101"> 11月4日早晨7点半在中山体育中山东门广场(三支旗杆)集中,中山队员集结完毕,韦在顺德高速路口上车。我们互相整理并分配好公共物资,合照留影,8点准时出发———上船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上船,对于广东省及华南内玩户外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的。不过对于圈外人士,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啥意思,在此,先科普下。船底顶位于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海拨1586米,位于英德和曲江交接处,是两市的最高峰。横跨英德,曲江,乳源三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十船九雨),空气清新,湿度大,山势险峻,多峡谷,全部为原始森林,矿产资源丰富。</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船底顶穿越是一条全面覆盖广东各种山地地貌的线路,既有丛林、草坡,又有碎石坡、巨石阵,还有溯溪、攀崖路段,线路较长,如果天气不好,云雾缭绕时,会给辨别方向带来很大难度,容易迷路。由于线路较长,中途下撤点少,船底顶穿越号称是:“广东省最艰苦、最经典、最具挑战性的穿越线路”,又号称广东省户外的“毕业路线”。</font></h1> <h1> 我们自驾到罗坑镇,谢谢一夫当关提供9座面包车,节约最大的费用。每个人的包包都塞得满满的,男队员近40斤,女的30斤,就快把车塞爆棚了。</h1><h1>我们的装备是:</h1><h1>1) 集体装备:煲锅各一套,炉头两个,气罐3瓶,药、露营灯、对讲机</h1><h1>2) 个人装备:背包、背包罩、睡袋(温标必须达到5度以下)、防潮垫、登山鞋、头灯(必备否则劝退)、备用电池、、餐具、哨子、户外雨衣、药品、登山杖、防寒替换衣物。 </h1><h1>3) 食品:米8斤,面条6米,鸡两个,腊肉腊肠,包装甜酒4碗。</h1><h1>早餐及晚餐集体开炉,2个晚餐,3个午餐,2个早餐,午餐可吃干粮。</h1><h1>个人干粮:压缩饼干、巧克力、牛肉干等若干。每人备水2升,每到补水点及时补充。</h1> <h1> 8点正起程,从中山西上高速到大良出口接上阿韦,经广州l环城高速转广乐高速到曲江樟市镇出口,沿着山区公路直达罗坑镇镇政府。<br> 中山户外以腐败出名的队员此回竟然集合成群上船,等出笑话了😜。大伙一路上欢歌笑语,在此等窄小的车厢里也不忘装13😄,我们的口号是快乐上船。</h1> <h1> 把车停放在罗坑镇政府大院内,我们背上行囊在大门合影,找车到山脚,以节省时间。</h1> <h1> 我们在镇府大门租上一辆皮卡直奔船底顶山脚。开车前是不能忘照相的✌。</h1> <h1> 这那象美女? 倒象是女土匪下山抢劫后回山寨样😂</h1> <h1>进山标志牌</h1> <h1> 皮卡车经过半个小时的摇晃,到达上山水泥路终点。免去了两个小时的水泥路徒步,为抢占白房子露营地创造有利的条件。<br><h1> 真正的徒步爬山开始了!</h1></h1> <h1><font color="#010101">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身负重装,个个走得神采奕奕。</font></h1> <h1> 沿着崎岖不平的盘山机耕路徒步走向坪坑村,幽深的峡谷,粗旷的山峦,凹凸不平的山路,别样的情趣,万般风情,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br> 这段路拖拉机是能上的,我还是建议徒步最佳,安全又观景,一路上基本上没有分岔路,沿着机耕路走没有任何问题。</h1> <h1> 站在山脚下仰望,晴朗气清,山清树翠。头脑中所有形容山高巍峨的词全涌了出来,但最终我无法准确地用上一个,更多的是慨叹。</h1> <h1> 一路上可见太阳的光芒照向山野,已11月了阳光仍是让人感到有点热,背着沉沉的包怎能不出汗?好在大山让树木把阳光遮盖住,让人感到凉爽。初冬的阳光还是让人喜爱的,让石门台山区变得更加灿烂、美丽、辉煌。</h1> <h1><font color="#010101"> 远处山腰处,在密林里露出了几座房顶,就是平坑村了,如同世外桃园一样,平坑村是一个比较老的山村,村子里面就几户人家和一个山村小卖部,这里可以补给一些干粮、酒以及一些山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平坑小卖部,罗新线上的标志性房子,必经之地,在此可购到简单物品及新鲜疏菜。平坑之后没有人家,所以此次为最后一个可撤退点;小卖部有二层,可以在这住宿与露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小卖部我们停留休息了二十分钟,喝上了8元/瓶的啤酒,买了两棵白菜,店主为我们冲上滚热的山茶,一口下肚,舒服透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从平坑村出来,沿着机耕路行进。抬头看天,在下午斜阳的照射下,远处的群山露出真容,被高山挡住日照的林海,墨绿森森。山里的空气清新,天蓝的像一泓秋水,让人总想多瞅两眼。</font></h1> <h1> 大水管,罗新线的重要丫路口标记,到此要左转下山到第一吊桥。</h1> <h1>平坑—白房子<br> 平坑小卖部出发,到白房子(水渠的起点),整段路是机耕路,本路段无法行驶机动车辆(除摩托车);全程4公里,徒步约2小时;该段路分为两个部分,到第一座吊桥的之前属于下坡路,过吊桥,然后到白房子都是一段急速上升的路段。</h1> <h1> 到达第一吊桥, 年久失修,铁索差不多断了, 不过还有桥墩等支撑。桥下左侧也能通过。上船人一定会从桥上通过拍照留念。</h1> <h1> 晕,怎可4人同时过这破旧不堪的铁索桥,危险啊!为警示我得把这照片放进来,下不为例!</h1> <h1> 罗罗过桥姿态优酷,实为多人同时过桥摇晃所致。</h1> <h1> 卡夫卡是最后一位顺利走过吊桥的。</h1> <h1> 过了第一吊桥之后进入痛苦急升的机耕路,从山脚溪河边沿盘旋曲折的山路上到山腰白房子拔高三百多米,重装徒步拔高非常吃力😥。</h1> <h1> 常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背着大包不远万里去徒步爬山?是哗众取宠?追求情调?还是真有人所未能领略的独特乐趣?</h1> <h1> 徒步爬山是某种意义上的苦行,完全靠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外力,只靠自己的双腿而不是机械的力量,只是自己一步一步地丈量一点一滴的感受,而不是坐在车上以每秒六十码速度呼啸而过的瞬间,欣赏美景山色方式多得是,躺在床上一样可欣赏。</h1> <h1> 没有车辆可以代步,没有牲畜帮你负重,无从选择,无法回头,回头还是同样的大山大壑,不如前行,终有尽头。你只有一个选择:玩命爬,玩命走,忍受永无尽头的苦累,哪怕累得吐血崩溃,你也只有一个念头:我得走下去。</h1> <h1> 到了,白房子到了!太阳也在落山,它那耀眼的强光从山顶脊喷射出来,用灿烂的光芒欢迎我们的到来。</h1> <h1> 日落后的群山格外妖娆,因为山高,我们在背阳山腰上,4点半就见不到太阳了。</h1> <h1> 远处巍峨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之下,披上了一层金黄色,显得格外的瑰丽。“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李 觏 </h1> <h1> 白房子是船底顶穿越的地标之一,上船的人都知晓,其实没什么特别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屋,是个露营点。我查阅了许多攻略,发觉这白房子是上船虐不虐的关节点。如能在这扎营,第二天登顶就轻松很多了,而从罗坑镇里或坪坑村扎营你就得早晨6点前起程,下午五点到达顶峰(强驴大神除外),那真苦逼极了!<br> 因此,我的上船攻略就是以第一天必须在下午5点前赶到白房子为中心展开的。</h1><h1> 三天的行程就很均衡了,都是8点起步,下午4点多到目标点。几乎都是第一批到达露营点,选到最好的地方搭帐篷,让穿越轻松点。</h1> <h1> 哈哈!有了充足的时间当然努力装13、腐败,一觉睡到自然醒。看青青去那都是S个够!</h1> <h1> 白房子的合影一定不能少😍</h1> <h1> 白房子大堂刚好容下我们7顶帐篷,还留有过道,让人人出入方便,平整的木块地睡得舒适,就是下刀子雨也不用怕。</h1> <h1> 在这露天洋台上,青青大厨可以大展拳脚,两台煤气炉同时开火,想不腐败都不成,真有点后悔,干麻不背多几份美味上山呢?😂</h1> <h1>糯米甜酒鸡肉汤,大补开胃暖身子🍲</h1> <h1>夜宴开局🍚🍝🍜</h1> <h1> 美味佳肴后,又与白房子的主人一起开始音乐酒巴了,这店主把泡了五年的野生灵芝酒都开封了,国庆时我们中山户外朋友上去叫他开,主人找了个借口说不够时间,还是我们四大美女够味力,嗲几句再加个肚皮舞💃就把灵芝酒开了😍</h1> <h1> 白房子露营就是好,20元/人露营费包热茶和热冲凉水,比武功山强多了。在此有热水澡暖身,比吃什么都消困啊!<br> 今晚在此露营就我们和深夜赶上来的湖南开心户外队共15人。不来这扎营不是找虐麻。</h1> <h1> 11月5日清晨6点醒来,朝霞在天边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随着晨雾的渐渐散去,大山缓缓揭开了她神密的面纱,远处缕缕的轻纱漂浮在黛青色的山峦上,近处的森林蒙蒙眬眬,显得十分安祥静谧,树影轮廊线的上空,不时腾出一团一团的雾气。</h1> <h1> 我赶紧开炉做饭,腊肉腊肠局香米饭,吃它个饱饱的,迎战7公里长的"魔鬼级"乱石坡🗻💪</h1> <h1> 要多吃点,吃饱些,中午尽力减少用餐时间。今天己知穿越队伍不少,虽然不会登山比赛,可山上能露营的地方就这么多,晚去了住得有点风险了😊</h1> <h1> 早餐后太阳终于从山的顶上跳出来的。太阳离开山顶慢慢上升,顿时霞光万道,好像天空也被燃烧起来了,漂亮极致。今天又是一个晴朗天,远处群山的峰顶清晰可见,在朝霞的影照中山峰都穿上金色的大衣,一切清新亮丽。</h1> <h1> 准备起程,人人拉根活动关节,今天路途极度艰苦,乱石坡、攀岩下断壁、登顶下灌木林,力争下午5时赶到望顶营地。</h1> <h1>背好行囊合照起程</h1> <h1> 与偶遇的湖南开心户外队合影,这是一群有十多年登山经验的中老年户外队,有二位已六十多岁,身子结实得很,走同样的路程他们夜爬到白房子二个半小时,我们下午可用了三个小时。其队长年纪最大,前后一个月带队三上船底顶,行动敏捷身子好,膝关节灵活,看来你越担心自个的滕关节就越快出毛病,哈哈,好关节原来是靠爬山练出来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h1> <h1> 白房子出发,船底顶的美景要开始了,沿着悬崖壁下面被砸出的水渠一直走,该路段一路非常平整,但是路不宽敞;偶尔还需要经过一些突出的石壁;全程5公里,徒步1个小时;整个路段沿着水渠走,全程可不补水,一直走到水渠的尽头就是登山及溯溪的起点。</h1> <h1> 水渠是在山腰上开炸而成,顺山形而转,山谷底树木森森,群山雄伟壮美,举目远眺,只见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无限风光,摄人心魄。</h1> <h1> 从白房子到乱石坡,一路沿水渠边走。水渠依山而修,山势险峻,石头突兀,走在它的下面总让人担心会掉下几块来。</h1> <h1> 渠顶岩石尤如泰山压顶。</h1> <h1> 水渠旁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我们到达了第二吊桥。吊桥悬在半空,瀑布从吊桥上倾泻而下,吊桥下的深渊险而壮观,足以让人晕眩。</h1> <h1> 吊桥修建于民国时期,本来是战争的时候使用的,解放后弃用再无检修。所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我们一个一个轮流过这个桥。吨位较大的伙伴走在上面摇晃地特别厉害。</h1> <h1> 到水渠的终点正在修建引水桥,即将完工,要在引水桥上通过有点危险与艰度。</h1> <h1>罗罗你得走稳点了</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水渠的尽头开始,将进入溯溪的路程,如果下大雨的话,该路段是非常的悲催的,应立刻返回白房子观察天气变化,等待时机。全程沿着大的石头溯溪而上,正常需要一小时才能进入乱石坡。途中有一乱石坡不能上,过了最后补水处的乱石坡才是正宗上顶乱石坡。</font></h1> <h1> 前段溯溪由灌木丛与巨石组成,荫凉还可拉小树枝而上。此时登山杖得收起来了,它帮不了你,还影响你的四脚爬山。</h1> <h1> 将登山杖插回背包处,戴上手袜方是正道。</h1> <h1> 这回你瞧见我背多少东西上乱石坡了吧,上船底顶最考验人的是要负重。山上是无人区,所有用食品都得背上去,此山没有一位吃苦耐劳的挑夫,一切靠自已。</h1> <h1> 看看我们的院长领队芋头和柴美人,包包大到可把自己装进去,依然最先登顶,女强驴,业余马拉松爱好者。尤其是芋头领队平时出差公干去那跑到那,每天十公里。她的自我介绍是:一般人脑筋没我转的快!</h1> <h1> 眼前这乱石坡不能上,它可令不少驴子苦不堪言,只能回头是岸😭。</h1> <h1> 溯溪快到乱石坡时有一段要拉绳索过悬崖,有难度但不算太危险。</h1> <h1> 罗罗:在此也装13,利害!塞车了。<br> 女强驴,南方的山随时可出发,速度快,男驴们别跟,很易把你拉残。</h1> <h1> 真正的乱石坡开始了😂</h1><h1> 这是一条由驴友开发出来的最经典登顶之路,分两段,总长7公里。第一段乱石坡走两个多小时,第二段走了半小时,从山腰八百多米,爬升到山顶一千五百米吧。身负重装爬行惊险得让你恐惧、崩溃。一条长长的由滚石冲积而成乱石坡,坡度约为60度,整个山谷里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望不到顶在那,真让人纳闷叹服,这从那滚来这么多的巨石,难道是盘古开天地鬼斧神工的杰作。</h1> <h1> 沿途两边与远处的山壮美的不要不要,天蓝的啊,让人心醉。这海拔高、晴空万里、无污染,那满眼色彩太神奇了。</h1> <h1> 我们必须攀岩而上,登山杖是用不着了,接近山谷中段部分由于缺少水的冲刷,许多石块边角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或一脚踩空后果无法想象。</h1> <h1> 我们的青青去哪也忘不了摆她的造型</h1> <h1> 这里风景倒是不错,山谷悬崖直立,怪石嶙峋的,只有岩石没有路,要登顶为有沿山谷乱石坡选路而上,但并没有清晰的路,看那有人迹磨过石头从那上。与前面的人不能靠太近,避免其过后石头滑动,小心安全第一。</h1> <h1> 累了,靠在大石头上可欣赏远处群山,这高大险峻的山,亦然屈服于我的脚下,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棒,真的好棒!爬山人的感觉又浮现了,哈哈有这娇傲情绪真的不行😂,必须一步一专心。</h1> <h1> 对于广东的登山驴友来说,船底顶是一个圣地。这是什么地方?它有如金庸小说当中“光明顶”,也是只有身怀绝世武功的人才能登上的极地,同样是危险重重的武林大会会场——船底顶,成为广东省徒步旅行的“毕业线路”,看了我们连续两个小时在爬乱石坡,会明白为何称是最难的一条徒步线路,只有你对自己的体能足够自信才能进入考场船底顶。</h1> <h1> 你们看清楚了,这才是真正的爬山,手脚并用,身体中心向前,尽量翘着屁股爬(背包过重,很容易导致后仰)。</h1> <h1> 攀爬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脚下,还要抬头看哪个方向攀爬的难度低一点。这过程中脑袋是不容多想其他事情,只有“这石头松不松,那块大石头可以依靠抓牢,左边一点比较好爬上去,这边不行会摔……”。就是累了也得找到个相对稳当点的石谁前休息下。</h1> <h1> 在这自然而成的乱石坡,比那人工造就的山石生动得多,乱石坡乱出了一片奇景,乱得那么生动活泼,乱得那么野蛮奔腾,乱得如此伟岸雄霸。阿东:来个雄姿配套一下👍。</h1> <h1> 乱石坡铺满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乱石,不仅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而且迂诞怪妄,妖魅幻景,堆积得没有规则,竖长一条,横躺一方,斜刺里插着的,夹缝中挤着的,或如成阵一片巨石阵。这可给攀峰人展示强壮的台阶了!</h1> <h1> 阿韦:来自顺德,马拉松运动员,大良山小就经常飞车到中山参加户外夜爬。</h1> <h1> 抬头仰望,顶在那😭?。</h1><h1> 如果你觉得我们这已经够辛苦的了,那好吧,我只能对你说,我们这次是人品好大爆发,乱石坡上天空晴朗,气温暖和干爽,攀爬乱石坡我们全体队员提前顺利完成。但船底顶可是个十船九雨的高山气候,大雾冒雨迎风却是常有的事,中途下彻打道回府再新再来,加上到达乱石坡的时间没计算好那才真TMD苦迫了。还有常有人爬错乱石坡的,更是被虐得不要不要😭。</h1> <h1> 爬完第一超长大乱石坡,下一段山路,再又爬 了一段约30分钟的较小石头乱石坡,爬第二乱石坡最好沿坡边缘爬行,石头小很易滑倒。</h1> <h1> 哈哈!第二乱石坡也要到终点,卡夫卡与柴美人竞兴奋到表演技巧来。真的,所有的乱石坡都爬完了。</h1> <h1> 终于爬出乱石坡了,如果你不曾颤抖在无休无止的乱石坡中,你便不会明白,那一场行走的故事,你也难以理解,那一次华丽的抗争。</h1> <h1> 山是心灵的牧场,人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山路上远离了浮躁奢华,摒弃了功名利禄,人像回到了童年,天真无邪,憨厚淳朴,自然本色。心像静水明月,一片澄明,沉静自在,走在每一条山路上,是一种彻底的放松和休闲。爬上了两段苦B的乱石坡,座下来美极透了!</h1> <h1> 爬山人的故事各有不同,但他们却复制着同样驴行轨迹———痛苦、痛快、上瘾。闯过了乱石坡,剩下的路程就会很爽,那种狂喜不是爆炸般的,而是情不自尽的愉悦和满足。</h1><h1> 接下来是船底顶上更美丽故事。</h1><h1>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h1> <h1>本篇内容与照片由全体队员集体完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