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黟县的宏村月塘北畔正中,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汪氏祠堂,名乐叙堂,又名众家厅。
这也是宏村唯一的祠堂。因为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汪家的子孙。 这是汪氏祠堂的正门。 在汪氏祠堂正门的楹柱上刻写着古联文:
“基开雷岗绵世泽,绪承越国萃簪缨。” 进入大门,走过天井,这就是祠堂正堂的门楼。 正堂的门楼的上部,雕刻十分细致。 大堂正面悬挂的“恩重宜长”的牌匾,是表彰明嘉靖壬午岁赋奉征云贵道运粟主簿汪昭的。
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即汪思齐,在山西任运粟主簿。建祠时,汪辛不在家乡,但出资过半,德高望重,村人推崇其妻胡重娘及子仕和、仕隆主事兴建。历时四年完成。时县尹黄彪建言:宗祠,是宗族祭礼聚会的地方,是听取祖训宗规的地方,“子子孙孙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可取堂名为乐叙,意为“秩叙敦伦,永履和乐”。族人同意,汪辛并写下《乐叙堂记》。 汪氏祠堂正堂明间正中挂“乐叙堂”匾。
中间三幅画像分别是汪氏初祖,徽州、宏村的汪氏先祖。 汪氏祠堂正堂中间挂着三幅画像分别是汪氏初祖,徽州、宏村的汪氏先祖,而在三幅画像的左边挂着的这幅女子画像,是胡重娘(既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即汪思齐的妻子),是她从西递嫁到了宏村,并设计了宏村的牛形仿生学的水系。 在汪氏祠堂里挂着的宋、清代人的题字。 在进入正堂的迎门有一排六扇屏风,之上写有《思齐公乐叙堂记略》,记录了宏村七十六世祖汪思齐邀好友县尹黄讳彪为汪氏宗祠取名的全过程。 这是在屏风上的《思齐公乐叙堂记略》。 这是在屏风上的《思齐公乐叙堂记略》。 这是在屏风上的《思齐公乐叙堂记略》。 迎门一排六扇屏风的背面是朱熹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妻之所贵者,柔也。…… 汪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
汪氏宗祠现为黟县重点保护文物保护。
摄影&编辑:Xiong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