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狮子爸爸的茶会》

天微晓

《狮子爸爸的茶会》是个很有意思的绘本,不同的读者读它,会看到不同的内容。每一个内容的侧重点,也都具有它自己独特的教学价值。 1.热热闹闹的茶会 小朋友们读《狮子爸爸的茶会》,看到的当然会是一个有趣的茶会。从对茶会的期待,到努力争取邀请动物朋友,再到茶会举行中的种种意外,有多少有意思的事情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孩子们仔细看看封面。打开绘本,反扣上,让封底和封面同时呈现,就会看到完整的茶会场面。看看小动物们的表情是多么陶醉:它们有的喝着茶,有的吃着水果,还有的拿着蛋糕……孔雀张开了了美丽的尾巴,企鹅举着话筒放声歌唱,乌龟背着一杯饮料泼泼洒洒地迈着舞步,一群小蚂蚁拍着长长的队伍跟随在搬蛋糕的两只蚂蚁后面……最开心的,莫过于三只小狮子了! 如果还想要引导孩子们更仔细地观察,不妨让孩子们把绘本翻到28、29页,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热闹的茶会场面。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场热闹的茶会,进行一次很好的语言表达训练。 2.安静vs热闹 成人总是喜欢安静,孩子总是喜欢热闹。这样的矛盾会出现在任何一个家庭,也同样会出现在任何一个班级。孩子会争取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人也会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狮子爸爸想要的是一个安静的茶会,他会给小狮子不断解释各种动物参加茶会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小狮子们听了狮子爸爸的话后,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个人认为这一点不符合小孩子的个性)。意外的是,鸵鸟、鹦鹉的以讹传讹,导致所有的动物都前来参加狮子爸爸的茶会了。 他们真能按照狮子爸爸的约定,保持安静吗?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我们一年级时共读过的关于规则的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和蔼可亲的甘伯伯在小动物们不遵守规则导致翻船落水以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只好穿过这片野地,走路回家了。我请你们到我家喝喝茶。”《狮子爸爸的茶会》这个绘本中的爸爸,既有坚持自我的原则,也有甘伯伯的和蔼可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情节让我想到的是,我们如果想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这个绘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能像茶会上的那些动物们一样遵守狮子爸爸的规则吗?这个问题叩问着每个孩子的内心,也会引领着他们的行为。如果顺势举行一个小型茶会(或者类似活动)来进行实践体验,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很好地遵守规则。 3.画外音里的故事 有没有发现,《狮子爸爸的茶会》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狮子爸爸的茶会到底是怎样“吵吵囔囔、臭气哄哄、热热闹闹、无比成功”,书中根本就没写,用这一句话就戛然而止,让人感到还不过瘾。 怎么办呢? 其实有一个办法能让孩子们在想象的世界中尽情地体验狮子爸爸的茶会那“吵吵囔囔、臭气哄哄、热热闹闹、无比成功”的场面。 那就是借助画外音。 这个绘本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拟声词来表示的画外音。比如狮子爸爸在对小狮子说“那些黑猩猩总是到处捣蛋”时,他的头脑中想象到的是那种乱糟糟的场景面:几只黑猩猩拿蛋糕打仗,把茶水往对方头顶倒……插画中有好几个拟声词:“啊!”“哇——哦!”“哟——嗬!”“哈!”借助这些词,我们可以想象黑想象捣蛋的场面,就像看见我们的孩子在生日宴会上拿着事物扔过来扔过去一样,揪心啊!不过,如果是孩子们去想象这场景,一定会开怀大笑。 不同的页码,有着许多不同的画外音。如果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动物,同时发出这些声音,天哪,那会是怎样一种动物大狂欢? 对了,这就是那场吵吵囔囔、臭气哄哄、热热闹闹、无比成功的的大派对。 4.深度的思维训练 我在第一次读这个绘本时,就发现有好几个地方让人特别好奇地想继续读下去。 比如,当我们读到“只是他们没有留意到一个大问题……” 那个大大的“大”字提醒着我们,故事将有大转折了。“亲爱的孩子们,你来猜猜看,那个大问题会是什么呢?” 想想看,此时孩子们会是怎样的兴致勃勃!他们对故事情节充满期待,他们会发挥自己所有的想象力,去编写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故事。 再比如,当鸵鸟提醒狮子爸爸动物园来了很多游客时,狮子爸爸说“我觉得我们还是别管那么多,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这句话时,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呢? 第二天,小狮子们请求狮子爸爸再举办一个“安静的小茶会”,狮子爸爸会答应小狮子们吗?如果再次举办茶会,又会发生什么新故事呢? 选取两三个点,让孩子们去猜测,去想象,故事会变得更有趣味。猜着了,是一番成就感;猜不着,故事的意外会更加紧扣孩子们的心弦。这样开放式的问题,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思维训练。 5.奇妙的发现之旅 其实,这本书中还有许多信息值得一看再看。 那些大小对比鲜明的字,更加突出地提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那些花花绿绿的插图里面,也暗藏着许多玄机。 还是以“只是他们没有留意到一个大问题”为例,大大的“大”字,引导着孩子们思考是什么大问题,却容易忽视,这句话的背景看起来像一块大石头,实际上是大象的耳朵!!! 那么,在这本书里还有哪些你没有发现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