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秋色

南山一岳

<h3><font color="#010101">南山一岳原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金秋十月,一直想赤脚站在故乡那黄灿灿的稻田里,拍一张满眼金黄色的照片,那是丰收的喜悦……。虽然关于儿时暑假种田、收割的记忆里,是又苦又累。但也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故乡农耕是这样子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河曲村,河曲垌。<br>  国道324线上的一个小村庄,榃滨河环绕着村里北面的弯弯曲曲的山脚,向东流经大滂街河仔口,再汇流入泷江河。河流弯曲拥抱着村落,故名河曲村。1968年规划更改了河道在村里南面流过,得出一个大大的稻田种植区域,村人称河曲垌,这是我们山区镇里的主产粮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0年代初期,大修后的324国道在河曲垌中间通过,把稻田种植区一分为二,也把一个传统围合式的乡村美景破坏得面目全非,河曲垌已名存实亡了。过去哪种傍晚炊烟四起,儿童嘻笑家长打闹,饭菜飘香、鸡吠相闻的田园生活,也难以再次重现眼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70年代是河曲村人气鼎盛的年代,也是河曲垌最美丽的年代,秋收的风景是最漂亮大气的了。那时的河曲垌,有着可以开轮式拖拉机通过的,东西南北贯通的机耕土路,即十字路基。路基旁边是灌溉水渠,水渠里,泥鳅、黄蟮、鲫鱼、姣婆鱼、白眼游、田螺、水蛇等田基美食,我们儿时常有渔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河曲村,秧地埂。<br>  秧地埂,种稻秧苗的田埂,集体生产队时的稻秧苗都集中在这里培育,再分插到每块稻田里,故得名。<br>  1984年9月份,岑溪及罗定当地均下大雨,连续下了3日3夜,上游发大水,据说是十九世纪本地最大洪水之一。9月9日大水冲垮了秧地埂河堤,缺口达几十米宽。河水带着黄泥,经秧地埂直冲入河曲垌,百亩良田顿成一片泽国,是年秋收损失慘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河曲村在1970年左右,禤、张两姓总人口约120人。随着人口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建起了砖瓦窑厂、水力发电厂、水力传动碾米厂、腐竹加工厂、养猪场、生盐加工厂、榨油房等集体企业。上世纪70年代起,村民就用着免费的电灯照明,其中的水轮泵灌溉工程,40年后的今天还在运转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水力碾米、发电枢纽工程遗址。地面泥瓦建筑在2010年左右全部塌陷,引水匝道已堵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水力传动碾米机的底座遗址,这水力碾米机当年风光无俩。儿时常见一担一担的稻谷放在地上轮候排队。山河村、河岔村、黄榄根村、大山顶村等邻村的村民都来这里碾米,热闹非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水轮机传动罗盘,水轮机现在已深陷泥沙中。河水经进水匝道流入埋在水仓中的水轮机,驱动水涡轮转动,再由垂直传动轴带动罗盘飞转。罗盘带动皮带传动,白天驱动碾米机,夜晚驱动发电机发电。值班人员要在无法完全停转的传动罗盘上面,每天互相调换碾米机与发电机的驱动皮带,对技术要求相当高。<br>  可别小看了这个枢纽工程,得由专人负责碾米、发电。当年生产队是记工分的,这个岗位似乎颇受年青人欢迎,白天可以同本村或邻村来碾米的村民插科打诨的开开玩笑,晚上有个值班室可以睡觉,还可以通宵亮着电灯玩扑克牌、看书学习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儿时的天然游泳场,同龄的小屁孩都能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自由泳,蛙泳,跳水,潜水……。还可以躲猫猫,躲进河坝档水板下的瀑布里面,让你找不到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于1968年的混凝土河坝,当年建造这工程可不容易呢!没有电力、没有任何机械,就靠着肩挑背扛的战天斗地的勇气!堂叔曾生动的描述过,当年是如何令滔滔河水断流,又如何在断流的瞬间加固堤坝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大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河坝,我们俗称大陂头。它起着两个作用:一是蓄水碾米、发电;一是蓄水灌溉农田。</font></h3> <h3>河坝原貌,2018年4月大修中……</h3> <h3><font color="#010101">  水轮泵进水匝道,河水流经匝道,冲击水轮泵内的涡轮转动。涡轮带动叶片泵,把河水泵上高处的集水池,再经集水池分流河水到稻田灌溉。40多年了,它每年都在默默无语地辛勤地运转着。直至今日,水泵老矣,尚能灌溉!而且它几乎不烧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水轮泵全裸照,风韵尤存!不管你来不来,它就在这里,守望相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久违了的稻草垛,现在都是把稻草杆烧在稻田里作肥料了,这块田的主人还固执地扎着稻草垛?很遗憾的,在村里是没法看见用稻草搭的牛棚了。稻草,那可是以前耕牛用以过冬的粮食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错过了金灿灿的、大气滂薄的稻田最佳摄影期,来一张小面积的稻穗特写吧,虽然我还记着农耕的辛酸劳累。是它,令我长大强壮,令我学会感恩。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故乡,故乡必有它!</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