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北京,晴好,但天气仍冷。在北京研修的最后一天里,我们迎来了领导的关怀。厦门市教育工委林佳添副书记、教科院林伟庆院长冒着寒冷天气,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教育学院培训地点看我们来啦! 领导关怀 倍加温暖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晖与来自厦门的两位领导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卢晖副书记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的总体情况及培训特点,学院高度重视厦门学员的培训,组织得力的团队进行安排。林佳添副书记感谢北京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希望双方以后在更宽广的领域进行培训合作! 接着,两位领导到教室看望正在进行小组学习的学员们。叶金镖副主任代表学员向两位领导汇报学习情况,他从专家讲座、观摩学习,以及学员互助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两位领导对学员认真的学习态度、丰硕的学习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林院长勉励大家要研究质量监测工作,思考多元适宜教育策略,为提升厦门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多做贡献。林副书记以“感谢”“拜托”两个关键词展开,让学员们既感到温暖,同时也更增添了一份责任。 小组协作 思维碰撞 上午的学习任务,各小组讨论制作思维导图。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经过思维碰撞,讨论协商,观点聚焦,一份份饱含集体智慧充满创意的思维导图出炉了。 破冰之旅 愉快交流
下午,活动一开始,金钊老师组织我们这些成年人玩起了儿童游戏。大家分别按“1、2”报数后随机分成两组围成同心圆,燕真老师带领大家唱起《北京的金山上》、《两只老虎》两首歌,停止时各自找到自己的“有缘人”。虽然都是来自厦门,但很多人却是第一次交谈,话题从身边事谈起,不约而同地又谈到教育。两轮活动下来,大家的心更近了,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精彩展示 智慧分享 破冰之旅活动结束后,各组开始展示并汇报小组学习成果。一个个富有诗情的名字,一份份匠心独运的展示,彰显厦门教育者的研修热情和梦想之光。 第一组作品《牵手》。世上只有一种教育,那就是“爱”的教育。教师要用爱的双手,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第二组作品《开往春天的火车》。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经过学习、借鉴、碰撞、内悟、践行的过程,希望通过研究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其导向作用,提升教育质量,并让师生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感,让厦门教育更加生机勃勃。
第三组作品《“冻”在鹭岛,“懂”在京城,“动”在厦门》,用三个近音字,诠释了他们的学习心路。 第四组作品《构建评价框架》。小组认为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评价不就只看结果的分数高低,而应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力、学业负担等方面因素。建立科学的教研观。教研不应只关注结果,不应只凭经验式;而要关注过程性,更关注实证的教研模式,更关注教研的课程化。
第五组作品《三乐》,用鱼骨图寓意揭开表面见本质,智者乐教、行者乐范、学者乐悟,用质量监测提升核心素养。 颁发证书 共谋愿景 各组的精彩展示,不仅让大家重温了学习旅程的快乐,也进一步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强大。精彩展示活动结束,紧接着进行优秀学员表彰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为了感谢北京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叶金镖副主任代表学员赠送了“一流培训”的锦旗,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内心的感谢。陈丽教授代表北京教育学院对大家提出了期待,勉励大家用所学成果为厦门教育服务,引领更多教师实现专业成长。金钊老师带领我们经历了两次头脑风暴,不仅实现了思维碰撞智慧分享,也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培训组织的另一种方式。年轻的班主任张乃明老师,全程陪同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这些,都让我们内心感动,深深铭记。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十天,因学习课程充实而觉得时间匆匆,但十天的经历,必将让我们不断忆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第二小组成员:
李玲玲、许碧煌、陈兰忠、邓秀娣、林奕美
蔡幼吟、洪延平、吕玉敏、邵文川、王冬晖
吴春梅、张雅芬、王双莲、徐初品、席霍斌
2016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