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杨文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家有母亲,十天半月回趟家,陪陪母亲,说说话,已成一种习惯。因为,每每听着母亲叙说乡间邻里这样那样的事情,好像在翻阅一本书一样让人享受。</p><p class="ql-block"> 昨日回家,母亲说给我有两个家庭两对夫妻两个兄弟的生活,让我听后久久心里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家乡山村里两个老实本分的庄家汉,她们是他们的妻。同一个山村,同一样的庄稼人,可因为她和她的习惯不同,两个家有了不同的生活结局:一个甜蜜,一个凄苦。 </p><p class="ql-block"> 他和他,两个男人是远门堂兄弟,一个叫金元,一个叫铜元。</p><p class="ql-block"> 他俩相同的是:同一天结的婚,同一样的酒席,迎亲的骡车同一样把新娘接进山村,后来他俩人,在农闲之余,又在同一个山旮旯里,同一个炸石场干活,做同一样的活:给人家拉石子的车做装卸工,挣同一样的工钱养家过日子。 </p><p class="ql-block"> 他俩不同的是: 金元每天一早要妻子哄小孩子一样才起床,打好水洗过脸,喝了牛奶或吃了鸡蛋喝了汤才哼上那自个才懂的小调来石场。来时还总背个黄军用包包,装着毛巾,香烟,茶水瓶,到工地换的工作服(一身破旧衣服),干活时总不时还就侃些个古经笑话乐乐。 铜元每天是在一声吼骂里起床,冷水抹把脸,拿上个冷馍就出门,一路上见人也没话,常年四季好像就那一身衣服,脏,也破,钮扣没了腰里用个带子扎着,在石场来来去去总是沉默寡言,偶尔有个笑脸也是很艰难的苦笑。 </p><p class="ql-block"> 她和她一样的庄嫁汉的妻,一样的农闲时在家相夫教子,可相夫教子的习惯就大不同了。</p><p class="ql-block"> 金元的她总是笑着说:“他就那人啊,懒得要命,得哄着他过日子”;铜元的她逢人总愤愤地说“倒八辈子霉了嫁给他,要不是我娃我早走了” </p><p class="ql-block"> 一样的男人娶了不一样的女人,一样的一掀石子端起,一个男人端起的是福,一个男人端起的是罪。</p><p class="ql-block"> 后来,金元孩子大了,挣钱养家了,他没再去石场,在村里自家屋里开了个小卖部。</p><p class="ql-block"> 铜元的孩子考上学,为筹学费他四处求借,可就连人借他的钱也没要回来,孩子哭,妻子骂……他一个人上了山,就在大年初一的中午上的山,过了雪化时,已上山五天了,在一个山崖下人们找到了他-----是跳崖自杀。</p><p class="ql-block"> 他们也不傻!她们也不笨! </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说法:“金元是一个有福的男人,铜元是一个有罪的男人。” </p><p class="ql-block"> “一个再垃圾的男人遇到一个好女人引导他,他随时可以横空出世。一个再牛逼的男人,遇到一个不懂事的女人,任你怎么挣扎她也能毁了你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段话,也更精辟的说出了夫妻相处之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身边无数的事实也验证,女人会说话,男人就听话。只要女人会说话,三流的男人也会变成一流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难道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想为男人辩护什么,我是想通过这两家人的婚姻,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p><p class="ql-block"> 有时,人本无心伤谁害谁,只是一些不自觉的坏习惯(如任性刻薄,无理取闹,恶语相加等等)日积月累的,就让幸福沦陷了。</p><p class="ql-block"> 天下家连家,家家不一样。为了你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千万别放纵坏习惯恣意疯长而错过了原本应有的一生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文平,笔名关中水木,1968年生,陕西富平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协理事,著有诗集《捋不直的炊烟》、小说散文集《山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