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提升教学——初中数学组第九周七年级组公开课

美友231854

为了推进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切实改变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我校教师青年教室更好的发展。初中数学组在第九周(10月26日)开展了七年级的数学教师公开课。在本次公开课中,主讲老师有苏琳老师:七(5)班,梁晓菲老师:七(1)班,梁晓卉老师:七(4)班。我们一起进入她们的课堂。 第一节课,苏琳老师的新授课《3.1.2 代数式》,通过展示学习目标,给予学习自学指导,自主完成导学案内容,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动手上台板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针对学生的上台板演情况,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对易错的点能够及时讲解到位。 苏琳老师,在让学生做题的同时,走到学生中,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低头小声指导部分学生的错题。 学生在老师讲解完成后,对老师的练习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充分体现了苏琳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学情的充分了解。 第二节课,梁晓菲老师的新授课《3.1.1 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亮点是通过用生活中出现的字母:NBA,扑克牌,《阿P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通过唱“一只青蛙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提起了兴趣。 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工开展讨论任务,最后由小组推选汇报讨论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说的能力。 第三节课,梁晓卉老师的新授课《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本节课的引入比较新颖,从一道包含了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题入手,PPT展示多种错解,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再进行板书纠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让学生通过读整个式子,使学生更能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梁老师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学生做的题,利用投影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同学做的情况,能够及时更正出现的错误。 听课老师也在认真的对本节课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听课从多方面进行评价,会有更加全面的分析成果。 三位主讲老师和初中部的数学教师在第四节课,都参与了积极,有效的评课。首先由三位老师讲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其他参与听课的教师评课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每位教师各抒己见,对于不足之处,也能全盘托出,作为今后提高的目标,组内讨论气氛浓厚,达到了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科组长毕小梅老师,王华绵老师,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这些年青教师,让我们受益匪浅。 具体说来,本次公开课有以下优点: 1、善于应用多媒体; 2、课堂设计精,结构巧; 3、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 4、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学”不到位,老师放手的“放”不到位;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能及时评价,多用鼓励性语句; 3、学生的小组交流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有了见解后再无同学交流,达成共识; 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1、转变课堂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做到备学生,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 3、对于板书,不能忽视,这是知识的传播的窗口; 通过开展本次互听,互评课活动,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