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镇

欧阳铁夫

靖港镇自古得水运优势,坐落于湘江西岸,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然而,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古镇渐趋萧条,人烟稀少,大有变为废墟之势。从自然规律来说,靖港古镇由繁华最终变成一片废墟,走向消亡,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看了同样让人落泪。 清朝同治年间的《长沙县治》说:“唐李靖驻兵于此,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 靖港的老百姓为感佩李靖的功德,特在靖港镇李靖祠以祀,旧有戏台,其对联是这样写的: 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 唱大江东去,九天烟云,好凭弦管吹开。 靖港镇还是湖南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太平军大败清军的场景依稀可寻。 伫立长堤,倾听江涛拍岸,心灵与身后曾有“小汉口”之称的古镇一起震颤,一起感受那江、那河、那庙宇、那古街、那悠渡、那清清脆脆圆圆润润的叫卖声……在望城,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古镇靖港,用沧桑的面孔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不知道唐代名将李靖是怎样一位横刀立马的人物?是否真的在这过去叫芦江的地方,驻过兵、扎过寨?是否真的是因为他军纪严明,百姓拥戴,才将这个小镇改名靖港……但在风云变幻的磋砣岁月,背负世俗与灾难重荷的靖港人,对此坚信不疑,代代传颂。 在南岸堤飘送过来的清凉的二胡声里,许多老镇人仍然在述说靖港昔日的韵致。由南向北流的湘江与自西而东淌的沩水,紧紧依拥。傍水而生的三角洲地带上的古镇靖港,在水运唱主角的年代里,理所当然地占尽舟楫之利。 昔日上宁乡、去长沙、发湘潭、下岳阳,往返湘阴、益阳、安乡等地的船只帆影不绝,湘米、淮盐、花生、园茶、蚕豆、禽蛋、绸布、棕麻等据此集散,商贾云集,店铺相连,绿女红男,穿梭不绝。紫云宫戏台,最是个牵魂的去所,那副台联,仍然有人倒背如流:“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唱大江东去,九天烟雾,好凭管弦吹开”。从紫云宫到杨泗庙,是曲折迂回的麻石路,因沩水湍急而下,留下一截半边街,形成独特景致。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陌头,始建于清雍正七年,是长沙自清朝以后保存的最完好的青楼遗址。宏泰坊穿越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清朝风月史,也见证了靖港古镇曾的荣华,同时它也薄弱地负担了古镇衰落和落漠,岌岌可危的木楼梯吱吱呀呀,传送着谁人的情丝。 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想起和说起靖港古镇曾经的辉煌,毕竟那些繁华的日子在老人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曾经让他们心里有着很重的优越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优势渐行渐远,古镇昔日的辉煌渐渐被百姓遗忘,空留的古镇不再以水运商埠引航高歌,只能临江静坐聆听汩汩北去的江水,摆着一幅翻新的模样,让人们瞻仰它的历史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