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传精神,不忘初心勇向前”——2016年朔州市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学习纪实

中国西口---杀虎口

<h3><font color="#010101"> (中国西口—杀虎口/王军芳/图/文) 虽然昨天历经了12个小时3000里的长途奔波,但在朔州、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市委党校)的周密安排下,学员们经过一夜休整,个个精神饱满,昂扬向上,激情四射。于早餐后,准时在驻地大厅集合。处处体现了朔州市青年干部听党指挥,纪律严明,年青担当的精神风貌!<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员们在上课路上。 井冈山、八角楼、黄洋界,这些早就编入课文、刻入脑海、融入血液的地名,终于即将见到,学员们怎么能不兴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身红军服,一个行军包,一副绑腿,一条腰带,仿佛将学员们带回到了那个烽火狼烟的年代。怀着对井冈山无比崇敬的心情,学员们一步步走向目的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6年朔州市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班。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班主任江强主持仪式。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明荆出席并讲话。 (井冈山干部培教育学院报告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举行授红军帽仪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顶红军帽,一个庄严的军礼,构成了隆重而又简洁的授红军帽仪式。在接帽、行礼的瞬间,心头猛地一震,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溢于言表 ;一种责任感,一使命感在血液里沸腾,一种拔云见雾,醍醐灌顶之感陡然升起。这大概就是仪式意义所在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举行授旗仪式。 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明荆向朔州市委党校班主任雷海滨授班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朔州市委党校班主任雷海斌接受班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全体学员面向班旗庄严宣誓(支部书记王宫贵领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江西干部学院副院长黄书华为学员授课。学员们认真听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课间休息,学员花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是学员们到井岗山的第二天。根据学院班主任江强同志安排,先集体照相留念,然后体验红军生活,进行拓展训练。对此安排,大家都很兴奋,也很珍惜此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员们整装前行,心情十分畅亮,迈着矫健有力步伐,踏着工农红军的足迹,在班主任带领下向目的地-----雷打石革命遗址开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正式开训前,教官让学员们忘记职务、性别、年龄之分,记住在井冈山,身着红军服,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br> 为了增强学员们的团队意识和互助配合的能力,教官安排大家做了一些游戏。比如,让大家在30秒内由方块队形变换为圆形,以检验学员的大局观;报数为“井冈圣火”,顺时针进行,报“火”者同时拍手,检验其应变及应力。违者要受罚。同时,分别以报“井冈”、“圣火”数,將学员分为了两个团,即红29团、红31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图为受罚学员在做俯卧撑。此外,又经过两轮游戏,就确定了炊事班学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31团是当年毛委员所领导的部队,29团是彭德怀元帅领导的部队。因此学员所分成的两个团都想打红31团番号 。教官让各团先民主推选出团长,然后,各团组织学员肩并肩缩成一个小圈,右转,后面学员手托前面学员肩膀,前面学员坐后面学员腿上,同时分别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坚持久者打红31团番号 。各团认真组织,学员们主动放弃性别、职务、年龄之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最终二组胜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团队,团队,团队!团结就是力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二组胜出,大家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伸出大母指,以示庆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按照教官要求,各团分别民主推荐了党代表。这样团班子就正式组建完成。杀虎口被教官确定为战地记者,专门负责记录精彩瞬间,做好活动记录工作。<br> 红31团团长王建功,党代表李廷玉,旗手刘永旺。红29团团长杨成清,党代表王宫贵,旗手安伟德。各团分别按要求制定了三大纪律、团歌、团徽、口号。<br> 红31团的三大纪律是:听党指挥,步调一致,作风过硬。团徽由红五星中间加个阿拉伯数字31组成,红五星象征着人民军队---红军,31象征着31团。口号是:31团攻坚克难。<br> 红29团的三大纪律是: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严以律己。团徽是由广武长城的月亮门抽象图案组成。口号是:2929我最优秀。<br> 奇怪的是两团团歌均是《团结就是力量》,这也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吧😄<br>  接下来分别举行授团旗仪式,并向各团团长授发了臂章和配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29团团长杨成清接受团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31团团长王建功接受团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官向红31团团长王建功佩戴团长袖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官向红31团团长王建功授指挥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31团团长王建功向红军战士授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官向红31团全体指战员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官向红29团全体指战员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31团全体指战员高举军旗,斗志昂扬,向红军三大纪律颁布地----遂川县荆竹山“雷打石”进发。<br> 毛委员宣布红军的三大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是打土豪缴获要归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29团全体指战员在雷打石前宣布本团制定的三大纪律,并解读团微,共唱团歌,高呼口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31团全体指战员在雷打石前宣布本团制定的三大纪律,并解读团微,共唱团歌,高呼口号!<br> 嘹亮声音,在山谷回响,震彻云霄,激荡心灵,让学员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真的无法想象当年红军艰辛,纪律之严明!真的无法想象党与群众的、人民军队与群众血脉相依的鱼水之情!真的无法想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军旗帜飘扬,口号呼声震天。时空仿佛回到 1927年的10月24日,毛委员率领工农红军在此宣布红军的三大纪律。仿佛看到老人家当年的身影,听到他浓重的湖南口音。<br>  时隔89年之后的今天,2016年10月26日,学员们在此重走了当年的道路,重温了这一历程。现场再现并感悟了这一场景。学员们感觉更应该倍加珍惜人民政权,更加坚信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完成宣誓仪式后,按教官要求,部队向中驻地出发。由选出的炊事班学员为大家准备午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出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29团在军纪诞生地门前合影留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到老俵家,团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战士们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劈柴的劈柴,洗菜的洗菜,杀鱼的杀鱼,烧火的烧火,不一会儿香喷喷的一道道美食上桌,饱了大家的口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光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饭后稍作休整,教官便将队伍集合起来,安排了下午的科目,就是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当年的困苦和艰辛。<br> 为了营造战时紧张气氛,教官决定由31、29两个团,分别担任攻、守方。<br> 但在确定攻方时,出现了小插曲。两团都想担任攻方。怎么办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终经过民主协商,由31团团长和29团政委采敢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一次决出,胜者为攻方。<br> 结果,29团胜出执行进攻任务。31团执行防守任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任务明确后,教官带领31团火速奔赴前线部置阵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在当年红军行走的羊肠小道上的急行军,31团指战员刚作好准备,就与尾随而来的29团遭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31团坚决防守, 激烈搏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9团顽强进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激烈搏杀多个回合,29团绕道上游,终于突破了31团防线。31团团长下令撤退,转移阵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9团突破防线,乘胜追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战斗间隙,尽显女战士柔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31团抓紧撤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9团一路直追。由于31团撤离时,未留掩护人员,在主力即将撒完时,被29团追上,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战斗结束,撤出阵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清点人员,检查装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战士负伤,紧急包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伤情严重,火速转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演习结束,团长讲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授予勋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获讲感言,女战士说:“不愿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全班学员战后言欢,合影留念😝<br> 尽管有些疲惫,有些学员在战斗体验中湿透了衣服,有的还负了伤,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没有一个退出掉队的。<br>  这也许受了红军的感染和影响,这也许就是井冈山精神的魅力👍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巍巍井冈山,深深红军情。不知不觉,历史的车轮悄然跨过89年。人民共和国已经崛起,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解放军已经壮大,各兵种更加健全,武器装备日益现代化。井冈山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br> 那么作为红军后人生活究竟如何呢?特别是作为当年因左倾路线被错杀的袁文才、王佐的后人生活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到井冈山第三天的行程。<br> 上午,我们与来自江苏、广东等地的学员一起聆听了袁文才烈士嫡孙袁建芳、王佐烈士烈孙子王茂生,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同志长孙石金龙,老红军战士江志华孙女、电视剧《井冈山》主题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演唱者江满凤的讲述。<br> 两个小时的真情在线,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了老红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信念坚定、敢闯新路的光辉形象,同时又展现了他们母子深情人间大爱的柔情。真正地震撼了心灵,使我们对理想信念、权力名利、纪律底线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共产党员这一称号有了更加深刻认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午,开展现场教学。我们先后参观了井冈山斗争全景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员们认真参观展览,并听讲解员介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正式瞻仰前,带队老师又给学员们生动讲述了井冈山斗争史和红军将士欲血奋战的故事。据介绍,共有四万五千多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其中近三万名红军战士为无名英雄。<br> “松柏苍翠寄哀思,烈士英灵佑后人”。听着讲解,我佛仿听到万马齐鸣、子弹呼啸,看到了战士舍身忘死、奋勇杀敌的身影。老师一句‘’同学们,下面进行敬献花圈仪式‘’将我拉回了现实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由两学员抬着花圈走在前面,学员们分三路纵队怀着沉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地向纪念大厅前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6年朔州市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向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敬献花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朔州市委组织领导杨成清代表培训班整理花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全体学员向烈士三躹躬,并默哀三分钟。仪式后学员们又参观了纪念碑、雕塑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晚餐过后,学院安排前往红军剧场观看大型实景剧《井冈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场震撼而富有特色的演出,是中国最大的红色实景剧,绿色山水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实景,实现了红色文化与高科技完美的结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重回革命年代的“红色”人文和自然环境。 整场演出共70分钟,由序幕《血》拉开序幕,分《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在红军后代井冈山儿女的叙述中展开,整场演出体现人物细节,以个性化的叙事结构给人以亲近感和头尾呼应的完整感。 <br>        序〈血〉:同4000多平方米的巨幅红绸演化成铺天盖地的血海和冲天而起的红云。红云之下,展现在您眼前的是走径30米的通体明亮的巨型镰刀斧头——一个巨大的党徽。 第一章〈旗〉:表演主要以朱毛会师,创建了第一支工农武装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基本主题,充分利用实景演出场地的长度、宽度和空间,充分利用演员阵容规模,以各种旗为主题道具,展现井冈山根据地发展壮大的过程,情节脉络包括:聚集-会师-根据地-红军的诞生四大部分。 第二章〈灯〉:这是一个优美、平缓但孕育着力量的段落。用主题音乐〈八角楼的灯光〉反复演绎和主题道具上千盏马灯来带动场景的变化。 第三章〈情〉:这场以动态的情绪,体现井冈山朝气蓬勃,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原生态的客家山歌、民俗风情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乐观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把小井医院、朱德扁担、井冈情怀等主题贯穿始终。 第四章〈火〉:这是整部戏的高潮部分。逼真的反会剿战争场面,在您面前真枪真炮的打了一仗,现场爆炸烟火冲天,竹林和山野中,燃烧起一簇簇数丈高的火焰。表现了井冈山军民用血与火保卫根据地的壮烈场面。包括迎敌-激战-血与火-铜墙铁壁四个部分。 第五章〈路〉:以十送红军为主曲,感人至深的送别场面,将演出推向情感高潮,延绵数里的火把形成光的道路,象征着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和辉煌。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其中有一幕以曾志为原型的情景再现,为了参加革命,割舍自己的骨肉,交予当地佬俵嫂养育,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孩子的哭声震彻五百里井冈!好多学员饱含热泪!我感觉,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实景演出能让所有人都发自肺腑的流泪,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实景演出能让所有人都如此地动情动心!<br> 最后一幕很暖,很感人!——三送红军到拿山,所有红军战士举着火把送别观众,这种形式在其他的演出中很少看到!很有新意,很有想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八角楼的灯光》是一篇大家都学过的小学课文。从那时起在心中就有了一个愿望,到八角楼看看。今天,是我们井岗山之行的第四天。早餐后,班主任江强同志宣布了今天的日程安排(日程早有安排,只不过来井冈山学的班次过多,每天以实际通知为准)。听到这个消息,尽管大家已有预期,但还是很激动! (图为,学院讲师为学员们现场教学)<br>  八角楼位于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是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因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br>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委员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br> 现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在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盏轻便而简朴的小油灯。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我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八角楼位于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是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因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br>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委员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br> 现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在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盏轻便而简朴的小油灯。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我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该图网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参观完八角楼,学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学院班主任江强同志的组织下来到了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毛主席在《西江月·井冈山》词中描写黄洋界保卫战情景的诗句。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但对黄洋界详情却不一定知晓。<br> 黄洋界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br>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17公里,海拔1300多米,雄峰耸立,陡不可攀,是井冈山的险要哨口之一。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院讲师为学员们现场教学。纪念碑为毛主席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挑着稻谷沿着红军当年的挑粮小道爬了一小段,就一身大汗,气喘吁吁。红军战士、朱老总当年可吃得是何等的苦?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油然而生,心中暗下决心回到工作岗位上,要以百倍劲头儿,扎实工作,为群众服务,决不能愧对‘共产党员’这一身份。<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俵看我们满头大汗,给我们杀了一颗西瓜,品着挑粮的苦西瓜的甜,心里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想想自己在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抱怨,与革命前辈的经历相比,真是汗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接下了,学员们又来到了小井村红四军医院旧址。小井村群山环抱之中,山谷中一片小小的洼地,正中的是水田,周边不多的几户人家。<br>  据介绍,当年朱毛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为了能够有一个红军自己的医院,红军战士从每天5分的饭钱里每人节省出1分,用来筹建红军医院。井冈山山高林密路险,只有五条通往山上的小路,均被红军牢牢把住,真正是易守难攻。小井村由于人少地偏,深藏山谷之中,外人难以寻觅,地理位置很安全,由此红军医院就建在这里。小井村红军医院共9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有32间病房。医院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曾志,医务室主任段致忠。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来时已近五点,医院为木质结构,出于防火安全考虑没有灯光,学员们用手机灯光照亮,认真参观展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短暂的学习行程画上了句号,留给我们无尽思考与感叹。<br> 再见了井冈山!再见了革命的摇篮!<br>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种子已植入学员的灵魂。2016年朔州市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一定会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新时期‘右玉精神’,实践好党的宝贵经验,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br> 在此衷心感谢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感谢学院班主任江强同志!敬礼!同时,真诚地欢迎你们到朔州来,传经送宝,听朔风,观桑源,走西口古道,品塞上美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点燃理想的火把,照亮前进的道路,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好脚下的道路。让我们伸开双臂,迎接挑战吧,2016年朔州市优秀中青班的学员们!<br> 感悟:<br> 张晓梅: 八角楼里灯光明,黄洋界上雾气重,草木森森井冈山,不忘初心勇前行。<br> 胡志东: 漫山翠绿井冈山,革命圣地辈英才;遍地杜鹃茅茨坪,红色摇篮踏足迹。黄洋界上枪炮声,仁人志士洒热血。八角楼里油灯闪,信念方向传四方。 挑粮小道逶迤行,难忘初心勇前程。红色教学舞台剧,内心震撼泪满襟。<br> 米宗泽:井冈行 中青干部出井冈,山高路遥兴致高;才俊到来现日光,龙腾虎跃展风采;课程安排重信念,四天五夜学教忙;课堂讲授争优异,现场教学气氛恰;井冈之行感受深,灵魂深处震撼强;一日井冈一生情,井冈精神辈辈传。<br> 冦 超:坚定信念是航灯,执政为民永传承 。<br> 李国强: 坐在车上,看着窗外一片葱绿,回想井冈山六天的日日夜夜,心情澎湃,久不能息。特赋诗一首表心情!----授班旗,戴军帽,唱红歌,迸激情;鸣号角,体艰程,并肩战,“浴”水情,同甘苦,战友心;红后代,诉艰辛,为主义,献终身;革命陵,寄哀声,四万魂,传忠名;全景画,憾群心,黄洋界,少致胜,破敌胆,扬美名;井冈情,先烈魂,坚信念,树理想,返“北欧”,勤传颂,守本责,为民奋!<br> 齐今强:万里走井岗,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代代传!<br>  王军全: 行程千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不忘初心:井冈山的山间小路,是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八角楼的灯光,是映照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我们要用井冈山精神补思想之钙、聚笃行之力、尽为民之责。</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