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金秋时节,我们一行从成都出发,过汶川、茂县,沿着317国道前行,几度横穿大渡河,越过一座座崇山峻岭,穿行于一道道蜿蜒曲折的道路,跨过了数座雪山垭口,于第三天中午抵达传说中的色达。途中,车窗外色彩缤纷的彩林、草甸上成群的牦牛、颇具特色的藏式民居等美丽景致让我们忘记了长途奔波的疲惫,也渐渐适应了高原气候。</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色达是一个充满着宗教传奇色彩的地方。有人说,这里是一方净土,是一个洗涤心灵,感悟人生的地方。色达的美不仅在于自然之美,同时也在于人文之美。</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色达海拔较高,很多刚到此地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高原反应,尤其是登上海拔4000米的“坛城”时,高高的台阶,每走几步都会使人喘息。</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色达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是《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精彩纷呈。色达是藏语“金马”的意思,传说在这片神秘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为在地下埋藏着一匹“金马”。</b></p> <h3><font color="#010101">途中五彩缤纷的彩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往色达途中景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山上的经幡</font></h3> <h3><b style=""><font color="#167efb">一到色达,就看到高高的山上用汉藏文写着:“同心共筑中国梦”七个大字,每个字估计都有一栋房子那么大。</font></b></h3>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到色达,主要的看点是参观五明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郊,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这里有一条山谷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密布着数不清的红色木房子和寺殿,整体构成了著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明的含义:</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是:“声明”精通语言文字者为声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是:“工巧明”明一切工艺技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是:“医方明”明治病的各种医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四是:“因明”明鉴别、考定正邪真伪之理 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是:“内明”明自己修持的一切经藏、理 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为内明。</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次来到色达,就被眼前满山的绛红色房子所震撼,在这个高海拔、荒凉人稀的川西高原聚集了数万名穿着红色佛衣的人,确实令人感到惊讶。那一片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红色房子,里面住着的都是虔诚学佛之人。</b></p> <h3><font color="#167efb"><b> 有人说,没有去过色达,就不可能真正领略藏传佛教的精髓。在满山遍野的鸽笼般的小房子里,住满修行的喇嘛和觉姆。他们在这里以简单的生活寻求人生的真谛,追寻、探索、领悟佛法的真言。</b></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在佛学院东北部一座海拔4000米的山峰之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不治而愈。这里每天都有众多的虔诚者来转经祷告。色达,灵魂苏醒的地方,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这里的人终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修行。</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夜色降临, 色达的万家灯火, 密密麻麻,如星星点点,把整个山谷照亮起来,犹如天上的银河飘落在幽谷中……</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在色达的两天时间,感受到了色达天气的变化无常。到达的第一天还是晴空万里,第二天凌晨5时到达至高点拍摄晨景时,却下起鹅毛大雪,整个色达顿时变得四处白雪皑皑。人们在雪中兴奋地喊起了“色达下雪了”。虽然穿着冲锋衣,还是感到透心的冷,拍出来的片也一样“冷艳”</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行走在色达山顶的雪路上,是否感到寒冷或许只有双脚能感觉到。</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这两位喇嘛,面对着那一排排绛红色的小房子,他们在说些什么,讨论着什么,似乎只有佛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修行永不懈怠。他们的俯视,能化解所有的俗世忧愁,犹如空中盘旋的雄鹰,洒向崇山峻岭,溶于尘埃。来到这里修行的学员,他们的一生是注定无法割舍对信仰的膜拜,一切都是因缘。</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穿行在色达狭窄的巷道里,有个现象令人感到惊奇,就是这里的觉姆(女子求佛者称为觉姆,男子则为觉士或者喇嘛)很多。这些觉姆不仅只是藏族女性,还有内地、甚至国外的年轻求佛者。她们虽然理着佛式头发,戴着佛帽,但仍然掩饰不住少女的美丽脸庞。 这里的一些觉姆很不愿意别人拍照,发现别人拍到她了,会上来要求删去图片。</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在色达,可以去看独特的藏式民俗天葬。世界上奉行天葬的民族不是很多,藏族就是其中之一。多数地方举行天葬时是不允许游人观看的,但在色达可以,所以到色达看天葬也就成了行程的安排之一。大家可能在网上已看过类似的图片,但现场感受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氛围令人肃然。</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天葬台设在佛学院山谷的背面,山顶上布满了经幡。有条件的人家会用车把死者载过来,条件差一些的就用摩托车拉。而在过去,则是人背马驮。</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现在的天葬仪式,尸体解肢是在帐篷里进行的。 尸体解肢完毕后,点燃一柱浓烟,秃鹫从山坡上疾奔而下,奔跑激起的扬尘宛如万马奔腾,而且秃鹫极有纪律,按种群地位的高低分批而下,领头的吃了,后面的才跟上。</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亡者的头发挂在巨型转经架上(黑色垂挂物)</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阎罗山,代表着死亡和无始无终的轮转。阎罗山洞中,挂满了亡人的骷髅头骨,以此向人们展示死亡和无常的意义。从狭窄的阎罗山嘴巴中躬身钻进去,看到四壁都是骷髅头骨,有点令人感到惊悚。胆小的就不要进去了。</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藏传佛教认为: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秃鹫,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看了天葬过程,内心还是深受触动,毕竟这一习俗与我们的传统相差太大。一个人死后被背上天葬台,把身体的全部奉献给大自然中的秃鹫才算是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这在我们看来多少有些“惨然”,但却体现了藏族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纯朴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他们对笃信的佛教教义的践行。</b></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藏族人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在他们的观念里,人来自于自然,也应该回归自然。人一生中对自然有过很多索取,却少有对自然的回馈,在生命终结之时将肉体奉献给大自然,既是对自然的报答,也是让灵魂得以再生。</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