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向南飞

李世友

时下正值加拿大五彩缤纷的秋季,经常看到一群群大雁从头顶飞过,不自然地想起了五十多年前上小学时读过的一篇散文:“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当年读这篇文章时,从未想过大雁南飞为什么排人字或一字的队形。近日午后散步时,拍摄了几张加拿大黑雁的照片,谨与大家分享,希望您能喜欢。 大雁又称野鹅,属鸟纲,鸭科,是大型候鸟。全世界共有九种,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和班头雁,通称为“大雁”。 大雁为什么向南飞?因为它们走得太慢了!哈哈,我喜欢这样的答案。 大雁属食草鸟类。有的书上说大雁也捕食昆虫及魚虾,本人不敢拘同。和鸭子不同,大雁是素食主义者。大雁在秋季从北方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南方越冬。在那里,它们继续觅食并收获爱情,雌雄大雁开始交配。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它们再结伴返回它们的出生地 - 北方。此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受精卵 - 雁蛋。尔后,产蛋,抱窝,哺育下一代。 大雁有坚贞纯洁的爱情,从不独活,一群大雁中很少出现单数。如果一只大雁死亡,另一只或者自杀或者郁郁而亡。人类在爱情忠贞方面,是否应向大雁学习呢? 一字形的纵队快形成了! 人字形(或倒V字形)队伍已见雏形。 大雁迁飞时为什么要排成这种特殊的队形?你见过孤雁南飞吗?大雁长距离迁飞时之所以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是为了节省能量。孤雁的力量是不可能长距离迁飞的,因为空气阻力太大。大雁要远距离迁飞,它们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科学家研究发现,前面的一只大雁在拍打翅膀飞行时,翅尖下面产生一个微弱的低气压区,后面的那只大雁则利用这个低气压区来减少空气阻力而滑翔。这样一个跟着一个,特殊队形就形成了。很容易想像,头雁是非常累的,消耗的能量也最多。在一群迁飞的大雁中,大家轮流当头雁。大雁以这种特殊的队形迁飞,可以节省70%的能量!它们飞行时,还发出“𠵱,呀”的叫声,用来联络同伴和吓跑天敌。人类真应该好好向大雁学习,将团队的力量和潜能发挥到极致! 加拿大黑雁(Canada goose),头顶和颈部均为黑色,两侧的颊部具三角形的白色斑块,身体为灰褐色。每年秋天从加拿大飞往美国南部或墨西哥北部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加拿大。 黑雁翅展长度为160 - 175 厘米,雌雄同形同色,雄雁略大于䧳雁,重约3 - 6.5 公斤。雌雁每天只产一个蛋,一窝蛋的平均数量约为5 - 6个,一生可产60 - 70个蛋。加拿大黑雁的平均寿命为15 - 25年。大雁的飞行速度大约为70 - 90 公里/小时,可以连续飞行1500公里。 这些加拿大黑雁在刚收割完的玉米地里觅食,为南飞储备能量。 这是它们在玉米地里寻觅的美食。 它们很贪吃,撵都撵不走。瞧,刚撵走,又落下了!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刘禹锡的著名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描述了美丽的秋色及诗兴大发的激情,遗憾的是本人小时候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否则或许能在此吟诗作赋呢! 但是,我还是坚信“秋日胜春朝”。你不觉得我的这张渥太华的秋景照能与春天的美图媲美吗? 每次看到这些大雁时,就想起了内蒙民歌“鸿雁”。我要是会唱歌,一定会将这首很多人都喜欢的歌献给你们。无奈我五音不全,那就以“鸿雁”的部分歌词来结束此文。期待下次再聚首,千杯万盏不为多:“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