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海珠湖

 醒醒

一.海珠湿地公园 1、草绘主入口景区(从广场到水池),体会自然式广场的处理方式。 走进高大的公园门牌,一个若大的湖泊出现在面前,湖水清澈见底,小鱼喜戏游荡。荷花有的展露美艳,有的含苞欲放。莲叶紧贴水面,水珠闪闪发光。四周湖畔柳荫,古栏楼阁,曲径生情。独具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特色,岭南民俗文化荟萃。 二、海珠湖公园 1、入口用了什么处理手法?有什么好处? 入口构架框景,垂直绿化丰富了植物层次,花坛与黄蜡石结合营造出一组植物景观。色彩艳丽,线条流畅,软质与硬质相融合。植物材料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植物造景的节奏与韵律,让游客入湖后立即感受到轻快,活泼之感。 2.该公园水体的特点?有哪些水景类型?精选5张不同类型的水景照片上传 海珠湖公园是由内湖和外湖组成的。外湖实际上是由六条河涌相连组成的“玉环”,环抱着圆形的内湖,十分优美。其湖心岛恰好与广州塔、体育中心呈一直线。 湖心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集雨洪调蓄、雨洪利用、引水补水、生态景观、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休闲湖区。 栈道、曲桥是海珠湖湖面和绿岸的分割和联系。通过合理的规划,栈道和曲桥将小岛、大树、水面、水生植物等切割成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卷。 小面积的水域结合湖岸种植了大量观赏价值高的挺水植物,像粉花美人蕉、纸莎草、梭鱼草、再力花等, 临水列植于岸边,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挺水植物的生长范围,而且也有利于保持水生植物景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不同种类相邻相隔,不同空间高矮相搭配,不同叶形、质感相衬相对, 游人置身于栈道和曲桥之间,有“人行柳色花光里,身在荷香水影中”的美妙感觉。 3、仔细观察地形处理,并观察地形向水体过渡处(驳岸)的处理方式,精选5张不同类型驳岸照片上传。 ①自然式 ②规则式 4、概述植物景观的类型。拍8张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照片。 ①草坪 ②地被 ③灌木丛 ④孤植树 ⑤花镜 ⑥密林 ⑦绿篱 ⑧线状行道树 5.公园在主题表现方面如何结合广州地域与文化特征?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海珠湖除了其独特的水利功能之外,还加入了各种广府文化特色,以体现广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如海珠湖公园内的艺术驿站,游人可以在驿站内欣赏民间艺术家展示的广彩,广绣,瓷道等广府艺术,还有贯穿全园的岭南建筑,亦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元素。 6.以上两个公园在设计定位、设计形式和设计内容上有什么差别,又有哪些方面相同? 海珠湿地是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呈现了河涌交错,海湖相通,江渚密布,沟涧曲折的独特湿地景象。其内水域每天“潮起潮落”,构成了以湖泊、河流、沼泽、果园与河涌水网融为一体的三角洲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海珠湿地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广州市城区重要的生态隔离带,被誉为广州“南肾”,与“北肺”白云山一起构成广州主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 海珠湖公园是由内湖和外湖组成的。其湖心岛(在海珠湖的湖心,未来还将建设一座“海珠塔”)恰好与广州塔、体育中心呈一直线。如果说中轴线北段展现的是现代化城市景观,中轴线南段则是由湖区、果园组成的“生态绿轴”。镶嵌在广州中轴线上的海珠湖,是名副其实的广州“绿心”。 两个公园设计定位在生态,设计形式自然,湿地更显郊野自然的生态风光,海珠湖则在人工的规划处理下更显一派天然的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