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微距摄影昆虫记(一)

馨缘

整理一下2016年初学相机摄影的我,记录的一些昆虫的各种姿态,通过拍摄、上网查找和请教一些昆虫拍摄老师,让我对部分昆虫有了一些了解和认知,微观昆虫百态,你就会知道微观世界有多精彩。 (1)螽斯:和我们常见的蝈蝈是一个类别的昆虫,前喙向下方倾斜,前足胫节基部是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雄性脱皮3-10天开始名叫,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雌虫是“哑巴”,成虫7-9月为活跃期,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是害虫的天敌。 一只螽斯再试探着想跳下来,此片命名《跃跃欲试》 在梳理触角的螽斯,此片命名《梳妆》 在吃早餐的螽斯,此片命名《美餐》 (2)纺织娘:有多种体色,有紫红、淡绿、深绿、枯黄等,紫红少见属于珍贵品种,俗称“红娘”或“红沙娘”,淡绿色称“翠纱娘”,深绿色的称“绿娘”,枯黄色的称“黄沙婆”或“黄婆”,属于植食性昆虫,喜欢吃南瓜,丝瓜的花瓣,也吃其他昆虫,晚间摄食、鸣叫,有一定的危害,属于害虫之列。 翠纱娘瞪着双眼睛在看着我,此片命名《注视》 蚱蜢别名扁旦勾,雌虫比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复眼,危害禾本科植物。 《悬崖止步》 背你过独木桥,此片命名《爱》 蚂蚱又名蝗虫 《绿野虫趣》 蜉蝣: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幼虫在水下大约1-3年长成成虫,成虫不取食,没有咀嚼能力,上颚退化消失,下颚也退化,雌蜉蝣几小时后就死亡,雄蜉蝣可以活一到两天,最多7天,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蝎蛉:世界已知约500种,北半球较多。大多在森林、峡谷或植被茂密的地区。数量少而不常见,多取食死亡的软体昆虫,捕食各种昆虫,或取食苔藓类植物。头呈喙状长翅目,四翅狭长腹特殊;蝎蛉雄腹如蝎尾,蚊蛉细长似大纹。 一只享受惬意生活的蝎蛉 象鼻虫:头和喙延长,形似象鼻,触角长肘状,喙突出,有专门的沟以容纳触角。体表多被鳞片,多数为褐、灰色。口吻很长是用来觅食的口器,不会咬人,绝大多数是陆生,性迟钝,行动缓慢,假死性强。 象鼻虫 这两张蜗牛东张西望的在俯视,固命名《东张西望》 摇蚊:口器退化,不会叮人吸血的一种蚊子,触角上密布细毛,体无鳞片而且静止时前足伸出不断摇动,摇蚊成虫几乎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体的液体。还是比较可爱的蚊子吧! 蝽类:半翅目昆虫,体小至中型体壁坚硬而体略扁平,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着生于头的前端,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触角一般4~5节。复眼显著,单眼有或无。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前翅基半部革质或角质,称为半鞘翅,一般分为革区、爪区和腹区三部分,有的种类有楔区。很多种类胸部腹面常有臭腺,可散发恶臭。 椿象又名臭虫 猎蝽 蝽 缘蝽 角蝇对牛的危害最大,喜欢大量聚集于牛身上,可吸取牛的血液,对牛的产奶量有很大影响。角蝇是从国外引进的外来物种,大小大约是家蝇的一半,可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角蝇 黄草蛉:深秋的草蛉低头像似在聆听,此图片命名《“蛉”听》 绿草蛉 叶蝉 豆娘也名“蟌”,这是一种叫叶足扇蟌的豆娘,雄虫的中足和后足是白色膨大的,身体颜色是青灰色,雌性颜色偏黄。 一只和我躲猫猫的豆娘 感觉被我发现了和我卖萌。 豆娘之恋 背着露珠的小昆虫像不像送水工,此图命名《送水工》 果蝇 果蝇 果蝇 果蝇 此蝇身披露珠,固命名《露蝇》 弱肉强食,此图片命名《猎杀》 苍蝇 惊喜的发现,屁股上有露珠,此片命名《一“定”有“缘”》 蛾类 蛾 展翅的羽蛾 尺蛾幼虫 蛾 蛾 蛾 蛾 蛾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蛾、麟翅目、灯蛾科。成虫白色,复眼黑褐色,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雌成虫触角褐色,据齿状,翅通常为纯白色。 蝶类 蚊子和瓢虫偶遇,此片命名《狭路相逢》 跳蛛 蜘蛛 蜘蛛 一只网上行的蜘蛛,命名《悬丝诊脉》 人脸蜘蛛 蟹蛛科动物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有时举起第 1 对步足向左右张开。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 蟹蛛 蟹蛛 扑食中的蟹蛛 熊猫蜂 食蚜蝇,它们长的和蜜蜂像极了,也有透明的翅和黑黄相间的腹部,飞起来同样是嗡嗡的声音,可蜜蜂和食蚜蝇不但不是亲姐妹,在亲缘关系上还相差很远呢!蜜蜂在分类上属于膜翅目,和胡蜂,熊蜂是亲戚;食蚜蝇属于双翅目,苍蝇,蚊子才是它们的姐妹。它们的区别很多,蜜蜂的触角是屈膝状的,食蚜蝇的触角却是芒状的;蜜蜂的后足粗大,有的甚至还沾有花粉团,食蚜蝇的后足细长,和其它足没什么大的不同。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蜜蜂有两对翅,食蚜蝇只有一对翅,后翅像苍蝇、蚊子等退化成了一对小棒槌形的结构,叫平衡棒。食蚜蝇完全属于益虫,对人体没有伤害,大家完全不必感到害怕和恐慌。” 天牛 麻竖毛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