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女山的“神奇”

抚顺县宣传

记者调查:抚顺日报 单小书 今年十•一黄金周,抚顺县最偏远、最安静的马圈子乡突然热闹起来,每天公路上车水马龙,游客云集,人声鼎沸,他们都赶往同一个目的地---天女山森林公园。 10月1日至15日,天女山景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0万元, 一个曾经僻静的山区小乡,一座寂寂无名的山岗,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一跃成为“辽宁最美赏枫地”,暴得大名,火遍南北,走出了一条以旅游牵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乡村旅游的奇迹。 探寻天女山奇迹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抚顺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科学定位、脚踏实地、驰而不息抓旅游产业的决心和勇气,可以看到新思维、大布局、精准发力和他们“巧干+实干”的成果和收效。黄金周后我们踏着余温,专程走进抚顺县,深入探析天女山走向“神奇”的秘密。 精准定位下的“人性化”开发 深秋是抚顺县最美的季节,层峦叠嶂、层林尽染。驱车南行,一路上“北湖”湿地、社河湿地抄道园、三块石森林公园和绵延百里的采摘点、观光农业小区、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令人目不暇接,每一处都给人新奇之感。 65公里的水光山色美如画卷,天女山森林公园名不虚传,丹枫似火,景观奇特,有石门飞瀑、龙松顶子、藏宝门、凤凰台、通天洞等30余处,拾级而上惊喜不断。可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山岭自然环境十分相似,以青山绿水为主的观光型旅游同质化严重。天女山是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的?是怎么走向“神奇”的?怎么做到人人“点赞”的? 随行的抚顺县工作人员道出了原委,天女山的开发建设不仅凝聚了“土”、“洋”专家的智慧,还凝聚有市、县领导的精彩创意,用“神奇”定位天女山就出自市主要领导的匠心,醉美“十八弯”的命名就是县主要领导的手笔,包括将“滴水砬子”更名为“天女山”都经过了仔细推敲。除了定位准确,景区在开发、管理上力求“人性化”,多条登山路线可供各年龄段游客选择, 百米一景或者百米一亭更让游人保持新鲜感和兴奋感,可以说天女山上每一处景点的开发、每一条游览路线的设计、每一个亭台的命名、每一场活动的策划都是深入研究游客心理和旅游市场需求的产物,这点点滴滴聚合成了 “天女山”的神奇吸引力。 不仅天女山如此,抚顺县领导班子为全县旅游提档升级量身绘制了一张“全域旅游”大蓝图,积极打造周边城市“自驾、休闲、养生游”最佳目的地。《抚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相关产业规划》等相继编制完成,按照“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把脉旅游市场需求,把整个县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来打造,力求全方位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 “全媒体”参与下的强势宣传 今年6月9日,天女山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人们视线,精心策划的天女山森林公园开园暨抚顺重机车巡演活动盛大开幕。抚顺县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和室内外广告, 面向沈阳、本溪、丹东、铁岭等周边城市,启动了全媒体预热宣传,营造了强大舆论声势,一时间天女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活动当天4万多名游客涌入抚顺县,车流如织、人气爆棚,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东方卫视、香港商报、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等50余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报道了活动盛况,微博、微信关注和点击阅读量达120万人次,全媒体参与宣传的突然性、广泛性,成功引起了周边市民和广大网友的关注。 此后在天女山森林公园举办的“马圈子羊汤美食文化旅游节”、“抚顺县首届首届枫叶节” 、“自行车骑行”活动等,均在强大宣传攻势下获得了成功,激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每次活动游客都数以万计。前不久,在《辽沈晚报》组织的“辽宁最佳赏枫地”评选活动中,抚顺县天女山森林公园和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不仅反映出游客对抚顺县山水风光的喜爱,也同时反映出了抚顺县宣传推介工作的成功。 抚顺县年初制定了《抚顺县整体宣传方案》,投入500万元宣传经费。十•一黄金周期间,抚顺县提前在沈阳市太原街、青年大街、市府广场、桃仙机场、地铁站出口等人流聚集区大量投放LED广告,并与抚顺日报、抚顺晚报、抚顺电视台、抚顺交通广播等媒体合作,及时发布旅游动态、枫红指数、负氧离子指数、采摘攻略等消息,吸引抚顺及周边城市游客到抚顺县休闲度假。 抚顺县在深入分析旅游市场后,主动与辽宁与自驾游协会联系,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多次联合开展大型自驾、骑行活动,利用“流动的风景”和大型活动的搭载力,成功拓宽了客源市场,进一步扩大“神奇天女山“、”多彩三块石”等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党委统揽下的“抚顺县模式” 虽然过了黄金周,天女山森林公园“有奖美景随手拍”,“知名主播带您畅游天女山”,“攀主峰、赏红叶、赢大奖”及“天女山梦幻泡泡秀”等活动余温仍在,10月15日的天女山,“赏枫游”丝毫没有降温的意思,1万余名游客专程从各地赶来,到这里,尽情享受登山赏枫之乐,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停满山前的车辆,谁会想到这样成熟的景区仅仅开园4个月时间。 翻开抚顺县2016年度旅游开发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可以清楚的看到天女山、三块石等景区内每个建设项目都对应一张倒排工期的“横道图”,图表上责任人、施工进度、完成时限一目了然。有了这张图表,在抚顺县,只要大家看准想做、要做的事情,一定会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完成。 按照“一项活动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班子”的工作机制,从县委书记、县长开始,县级领导都要参与抓旅游开发和大型活动。主要领导包抓、25个成员单位参与已经是惯例 ,每次调度会、协调会、汇报会召开后,各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快速协调推进工作,仅需两三天时间准备,就可以确保活动成功,梨花谷赏花节、三块石国际登山活动、金秋采摘节等有较大影响的活动均如此。 抚顺县“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抓“大旅游”的工作模式,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推上了更高层次,迅速有效地将各种力量和资源集中到旅游业这一突破口上,形成了全员抓旅游的强大合力。据统计,2016年该县实施旅游项目26个,现已围绕“两山一湖”(天女山、三块石、神州北湖)打造核心景区6个、景点50个,采摘园33个,农家乐及休闲山庄60家,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观光游到观光、休闲、养生、运动、体验并重的历史性转变。 “旅游+”思维下的良性循环 在天女山森林公园门区前,一名摆摊卖“软枣子”的农民告诉我们,黄金周期间他发了一笔小财,七天卖了一万多块钱,在我们的感叹声中,他有些后悔的说,今年准备的东西少了,还有人挣的钱是他的两三倍。 像这位农民朋友一样围绕旅游做文章谋发展的群众不在少数,在抚顺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有一种特别的思维模式,就是“+旅游”和“旅游+”思维,从领导干部到商贩农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凡是开发建设,无论什么项目都要考虑能不能助力旅游,交通部门按照高标准优先修好通往景区的公路,水利部门不忘在工程设计中加入景观元素……“百业扶一业,一业必兴”;凡是发展什么产业都首先考虑能不能靠上旅游业,各部门、各乡镇都主动从旅游视角思考、谋划、推进工作,研究适合在本地、本单位“落地开花”的旅游项目,“一业兴带得百业旺” ,该县的梨花谷、苏子生态谷、神奇天女山、醉美十八弯等景点一夜成名,多点开花,农家田园、民俗文化、花谷美景、自驾骑行……各色看点玩点精彩不断,实现了“+旅游”和“旅游+”的完美融合。 思维决定成败。黄金周抚顺县接待旅游者31.7万人,同比增长134%,旅游收入5790万元,同比增长114%。 天道酬勤,踏实苦干的抚顺县人真正尝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甜头。 市十二次党代会后,听到全市集中力量打造“一极五业”、开发“神州北湖”的好消息,抚顺县人如遇春风,机遇面前,抚顺县人一贯迅速主动,县委、县政府已经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进一步打造“神奇天女山” 和综合开发“北湖湿地”相关工作,满怀信心地开始书写新的“神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