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 宅

苦李

这个世界,一切都在永无休止地变化着。每一轮变化,都意味着有些东西会被淘汰出局。如果遭遇淘汰的是房屋,那就是废宅了。 废宅也会变,名人的废宅会变成历史文物,庶民的废宅会变成建筑垃圾。我能接触到的只能是后者,虽没啥价值,但一经拍照留存,似乎也可以参合进社会变迁的回音。 有时傻呆呆地胡思乱想,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后,如果还有互联网,如果我留在网上的这一‘美篇’又恰好被人偶尔看到,他们一定会惊叹‘’哦呀,古时候的人原来就是住在这样的东东里面啊!‘’哈哈,我先笑了,笑傻呆呆的自己。 废话少说,来看看我们今后还有多少机会能见识到这样的宅这样的墙这样的风光。 用泥土夯筑的墙,冬暖夏凉。 用竹片编制的壁,外抹一层灰泥,估计可以大大降低造价大大降低地震伴生的伤害。 也有看起来不像废宅的。但既然已经被主人弃置,废,也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远远望去,这是一栋很不错的乡间别墅。 走近了看,四围藤蔓,满目萧疏,空荡荡的窗洞,孤零零的天线……似乎要向路人倾诉些什么。 临风户半开,铁门斑斑驳驳。 进去看看,人迹杳无,杂草丛生,估计主人家早就不留恋这里了。 一首唐人朱庆余的七律《题废宅》涌上心头。 古巷戟门谁旧宅? 早曾闻说属官家。 更无新燕来巢屋, 大有闲人去看花。 马厩未摧尘满枥, 小池已涸草侵沙。 荣华到歇皆如此, 立马踟蹰看日斜。 眼前的废宅,虽不能说就是是官家的,但估计也是发达人家的。倒不一定是荣华到歇,可能主人家有了更好的选择亦未可知。 这处院子很大,围墙內长宽约四十步。 洞开处,铁门已经不知去向。 院内杂木数株,蒿草遍地。 破屋,全都空空如也。 另一处,门柱仅存,想象没废之前,应该是很气派的。 路边废宅,有鼠出没。 宅已废,门柱上的对联还透露着曾经的喜庆。 老资格了,只看挑枋上的那个装饰件。 宋朝人戴复古曾经用一首七绝描绘废宅,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废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他写的是一种战乱后的景象。不过,废宅的出现不止是战乱, 某些积极的因素也会催生废宅,比如城镇化大潮就扮演了废宅催生婆的角色。不为废宅唱挽歌,但有些事总是难以忘怀,这块大地上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生活,吃的穿的住的行的…… 社会在发展,废宅仍将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