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浪漫丽江行 昆明空军文工团战友聚会散记

诗境行者

题 记 离开丽江已经好多天了,感觉依然置身在丽江青山绿水的诗情画意之中,依然沉浸在战友相聚的欢歌笑语里。 在美国从事音乐教育至今嗓音依然清纯的花腔女高音刘琳,从加拿大飞来参加聚会的陈岗,胳膊打着石膏依然开朗朝气的聂医生及罗干事,为这次聚会处处操劳的模范夫妻龚毅黄虹,仔细记好每一笔账的蔡伟娟,随时带着我们各种红布标的鲍亚萍……一个个战友,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深,一幅幅战友情深的画面,依然不断地闪现在我的眼前。 在丽江,就有以文字记叙这次战友聚会的想法,因为照片虽多,但有着先天的基因缺陷,穷于思索且不会讲话。在与孙少兰交换意见时,她也有相同的想法,真可谓不谋而合。这样,就有了这篇散记——《浓情浪漫丽江行》。虽然散记记叙丽江战友聚会挂一漏万,但我还是希望,参加和没有参加这次聚会的战友们,都能喜欢。 一 九月,金桂飘香,秋菊吐蕊,葵花结实……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一个使人神思飞扬的季节。 应战友- -纳西优秀儿女孙少兰之约,原昆明空军文工团的部分战友,从美国,加拿大,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西安、贵阳、昆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越千山万水,相聚在巍峨的玉龙雪山下。 宋代诗人王禹偁诗云:“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卸掉了肩头的担子,挥别了人生的冗繁与匆匆,丽江战友聚会与过去的几次聚会相比,多了一份从容,一份惬意,一份浪漫。丽江聚会,是一次浓情浪漫的从容之旅。 真想不到我和李殿华一行,乘付为斌夫妇的‘’牛车‘’,在丽江与战友们的首次见面,竟然在玫瑰小镇周边的乡野。 付为斌是第一次参加战友聚会,见面寒喧后,当大家知道他从文工团当年一个普通的后勤人员,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已经成为一个大老板时,无不交口赞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接着,战友们漫步小径,饱览秋色,步入小镇,欣赏玫瑰。下午,高原的太阳低垂着悠闲,稻田亮金,秋风低吟浅唱。长天阔野,惬意随性徜徉。尔后,战友们在一位退伍老兵经营的农家乐聚餐,欢歌笑语中,喧闹的都市已经远去 ;人生的万般烦忧已经远去,蓝天下,只有追忆在飞翔,浓情在展翅,还未酒过三巡,战友们一个个就酒醉倒在黄昏的田园牧歌中。 二 在孙少兰与纳若(和国军)的精心安排下,战友们下榻的第一站是束河古镇的悠堂。束河古镇依聚宝山而建,依山傍水,北瞰玉龙,东瞻象山,文笔山,呈祥献瑞,被堪舆学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得天地之灵气,丽江木氏就发祥于此,历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而不衰。 初到束河,踏着青石小路,曲折蜿蜒的小巷会把你的思绪牵向远古。虽然马帮的铃声已经远去,但悠悠流水,还在诉说过去的故事。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民居,就像一幅幅翻不完的历史长卷,展现着古镇昔日的魅力与风采。细品雨中束河,犹如一位端庄优雅的古代仕女,不施粉黛,风韵天成,矜持典雅,妩媚着她的自信。 三 到了丽江的第二天,孙少兰就安排战友们在干海子蓝月谷剧场,观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印象 丽江》。雷鸣的鼓声穿越远古,震撼着玉龙雪山;醉人的酒歌,倾倒着野性与对生命的达观,使人荡气回肠;祈福的歌声,婉转悠扬,倾吐着纳西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对客人的真情祝福与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 这是一部以大地做舞台,高天做背景的恢宏巨制;这是一部融纳西历史、文化、神话、歌舞于一体的壮丽诗篇。 谢幕之后,奔驰的马队已去,婉转的歌声已逝,但那擂响远古的隆隆鼓声,依然在撞击着我们的心扉…… 四 午餐之后,我们登上了海拔3240米的云杉坪。云杉坪又名锦绣谷,在玉龙雪山主峰右下方,相传这里是纳西族神话传说中玉龙第三国男女青年殉情处。 赴云杉坪途中,突然大雨倾盆,我心中思忖,这是传说中殉情的阿若、阿命磅礴的泪水吗? 到了云杉坪,神奇突然出现了,大雨戛然而止,云开雾散。玉龙雪山耸立着他的巍峨,一丝丝白云缠绕山腰,飘怱着她的妩媚。 在汉族人们的眼里,男人是土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我想 ,巍峨的玉龙雪山不就是殉情的阿若的化身,那一朵朵白云,就是殉情的阿命,这是他们相依相偎,以无言的曼舞,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眺望云杉坪,四周云杉立翠 ,中间秋草泛黄,一只只牛羊悠闲地啃食秋膘,若不是远处木屋偶尔飘出的一丝丝烟火 ,我真以为这是童话世界或是人间仙境。 返回途中,孙少兰告诉我:上山时,她一直在祈祷雨住天晴,谁知道,雨还真的住了。听到这儿,我心中不免感叹:玉龙雪山,真是一个 叫天天答应,叫地地答应,叫神神答应的神奇之地呀! 五 下了云杉坪,到达蓝月谷。蓝月谷因为天晴时水的颜色是蓝色,山谷形似月牙而得名。 细雨中,蓝月谷山水迷茫,别有一番情趣,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虽然此时蓝月谷气温稍低,但雨中拍摄婚纱照的两对新人,为蓝月谷增添了一道亮丽,几分喜色。 年轻人,祝福你们 ! 离开蓝月谷,我们又朝拜了玉峰寺。玉峰寺始建于康熙三十九(1770)年,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寺院内外,种有山茶、樱花等名贵花木,尤以万朵山茶驰名中外。据专家考证,此树是在建寺时栽种,树龄已有三百多年。 由于季节关系,进入玉峰寺,我们并没有看到迎风吐艳怒放似火的万朵茶花,但三多老人爱花,护花,与花生死与共的故事,却深深的感染了我们。 在与丽江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进行联欢时,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奏员,板胡、高胡、二胡样样精通的老大哥黄庆年,即兴演奏了护花老人随想曲,曲还未终,他已经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将生命融进山河大地,融进树木花草的民族与老人才能坚守的执着呀!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支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的壮丽交响曲! 六 游丽江,必游玉水寨。玉水寨是纳西东巴教圣地,是历史之寨,文化之寨,民俗之寨,美食之寨,是古城溯源。因此人们说:看遗产,到古城;看风景,到玉龙雪山;看纳西文化,到玉水寨。 玉水寨是由玉水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开发。2013年,玉水寨被认定为丽江市、云南省著名商标,公司被评为云南省首届风云滇商最佳企业文化奖。2014年,董事长和长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和长红董事长的夫人叫杨丽梅,是一个嫁给纳西汉子的汉族姑娘,聪明能干,落落大方,楚楚动人,爱好文艺,是孙少兰的好友。知道我们聚会丽江,多次邀请我们到玉水寨做客。 百闻不如一见。到了玉水寨,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寨子取名玉水。寨子里,青松滴翠,古木成林,碧水流玉。东巴壁画廊、东巴始祖庙、纳西民居建筑、水车水碓水磨房、高山草甸风光……使人流连忘返。东巴祭祀活动、东巴舞展示、白沙细乐演奏,使人赏心悦目。 进入玉水寨,细雨中,东巴师为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庄重地进行了祈福仪式。之后,在一个东巴文化气场浓郁的教室,东巴师对我们一行进行了一场情趣盎然的东巴文扫盲。 东巴文,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所有文字,均源自天地万物,表达出纳西人对天地山河的赞美与崇敬。从这些生动美妙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文化的演进,看到了纳西人广阔的胸怀与聪明睿智。 我们到玉水寨的当天,和长红董事长专门从外地飞回玉水寨和我们欢聚,并精心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烧烤宴。烤山羊,烤野猪,烤腊肉,烤土豆,香气四溢,闻之,就使人垂涎欲滴。红酒,白酒,自酿酒,觥等交错,欢歌笑语之中,我们与和长红董事长夫妇及他们的员工,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很快融为一体。 餐罢已是黄昏,热情的主人,在园内点燃篝火,这也再次点燃了我们的欢乐,点燃了我们的激情。熊熊篝火,使夜空生色,欢歌笑语,响彻玉水寨。 让友情在相聚中起舞。 让青春在蓬勃中起舞。 让生命在欢乐中起舞。 离开丽江那天,杨丽梅又为我们设宴饯行,当她与纳若、胡慧琼一桌一桌为我们唱歌祝酒时,一丝恋恋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纳若,一个身高1米8的纳西帅哥,在我们聚会期间,一直陪伴着我们,忙前忙后,安排食宿车辆,联系旅游景点,仔细周到,犹如家人,给了我们难得的温暖与帮助。后来,在得知他已经是丽江非常著名的纳西歌手时,我更对他产生了一份敬意。 战友孙少兰,为了这次聚会,除动用了她的全部社会资源外,全家总投入,组成帮帮团,接机送机,接站送站,忙碌在整个聚会之中。从和长红、杨丽梅、纳若、和慧琼、孙少兰他们身上,我看到纳西人淳朴、爽朗与热情好客的品格与美德。 丽江真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地方啊! 七 泸沽湖,位于四川盐源云南宁蒗交界,以男不娶,女不嫁的“阿注婚”而闻名,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世外桃源而著称。摩梭人的婚俗,是当今世间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的一朵奇葩。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 泸沽湖摩梭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女儿国。女人,特别是老祖母在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掌控一家的大小事务。 我们去泸沽湖的那天,天下大雨,新路阻断,只得绕行230多公里的老路。一会儿车行山顶云端,一会儿穿行江边谷底,一天的旅途虽然辛苦,但我们依然觉得不虚此行。 在泸沽湖,我们住在小洛水一个背靠狮子山,面朝泸沽湖的猪槽客栈。 ‘’猪槽‘’,源自摩梭人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泸沽湖地区突发大水,一位母亲见洪水冲来,急中生智,把两个孩子抱进猪槽,自己却葬身水底。这两个获救的孩子就是摩梭人的祖先,为了纪念伟大的母亲,摩梭人就拿整段木头挖空做成猪槽船以之志纪念。以 ‘’猪槽 ‘’命名客栈,显示了客栈主人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与坚守。 猪槽客栈,分前后两院,前面是现代一点的建筑,后院是纯正的摩梭式建筑。后面的建筑,一木到顶,花楼、祖母屋、经堂一应俱全。客栈前,格桑花随风摇曳,抬头望,泸沽湖碧波荡漾,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进驻客栈时,迎接我们的是两位衣着前卫的姑娘,她们牛仔短装,帽檐朝后,初看就像城市里处于叛逆期的‘’小半截‘’,她们忙前忙后为我们安排住宿,沏茶倒水。我们原以为他们是客栈老板雇来的服务员,在熟悉以后,我们才知道那位瘦小、白皙、古怪精灵的姑娘就是这家客栈的小祖母,而那位大一点的姑娘就是她的姐姐。在小祖母身上,已经看不见摩梭人的影子,她更像是一位久居城市的‘’文艺青年‘’。在以后的交谈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小祖母读过大学,走过数十个城市,见多识广,道起各种时髦,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这也使我更懂她家客栈服务台的下面那句‘’像猪一样生活、象牛一样干活‘’自嘲式的语言了。泸沽湖,由于有了小祖母这样一代的回归,传统中又多了几分现代。 在泸沽湖,最使我们尽兴的就是乘船游湖。一早,我们一行乘三条游船出发,远山影影绰绰,湖水一平如镜,这让我们很快想起了儿时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大概是心灵感应吧,霎那间歌声就从三条船上,此起彼伏,各船间相互挑战,相互戏谑。歌声欢笑声滑过水面,散向四野,一时山呼水应。青山,陶冶着我们的性情;碧水,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人船山水,融为一体,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忘情于山,忘情与水,此时此刻,我们也成为山水画卷的一部分。 船快抵岸,受美丽山水的感染,中间船上突然响起文工团有‘’帕瓦罗提‘’之称的顾俊杰《重归索莲托 》的歌声: 看这海洋多么美丽, 多么激动人的心情, 看这大自然的风景, 多么使人陶醉…… 静静的湖面,优美的抒情旋律,直上云霄。山在倾听,水在倾听,战友们在倾听。山醉了,水醉了,战友们醉了。情至浓处,音及高点,突然曲终声止。猛然间,山寂水静,过了一会儿,战友们一个个才如梦初醒,拼命的鼓掌呐喊起来。 欣赏之余,我暗暗赞叹,中国一级导演有这么高水准演唱技巧与嗓音的,除了顾俊杰,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第二天,大家环湖。‘’走婚桥‘’上走了一遭,‘’定情树‘’下定神片刻,就与泸沽湖匆匆惜别,移师大研古镇,入住丽江古城壹号大院酒店。 八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之一。古城的修建,充分体现了纳西人的智慧与审美情趣,源于黑龙潭的玉泉水流至玉龙桥下,一分为三,古城街道,依水而建,形成家家流水,户户面溪的独特景观。 与束河相比,丽江古城,多了几分繁华,几份美艳。两者相比,如果说丽江古城是大家闺秀,而束河到像是小家碧玉。到了晚上,丽江古城新华街大石桥右侧一带,灯火辉煌,歌声喧天,使其成为闻名中外的酒吧一条街。 游丽江没有到木府,就等于没有到丽江。丽江木府占地40多亩,在主轴线上依次建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建筑,两侧楼台亭阁,花园回廊,汇天地山川之气,使其成为别具一格的特殊宫府。明末徐霞客的《游滇日记》,描写木氏土司官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漫步于丽江古城,斑斓的五彩石铺就的街道,曲折蜿蜒的小巷,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小桥,充满浪漫情调与诗情画意。站在桥上,会使人想起卞之琳的诗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行走在悠长的小巷,会使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幽怨的姑娘…… 有人说丽江是艳遇之城,在如此美妙的山水画卷之中独行,心情荡漾的人们,有点梦幻般的浮想联翩,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九 长江是与黄河齐名的祖国母亲河。其下游,江面宽阔,浩浩荡荡,常常是千帆竞发,万船共渡,流淌着一份从容与大气。但长江在其上游却是另一个样子,其中金沙江段的虎跳峡就以雄奇险峻而闻名于世。 虎跳峡是万里长江第一大峡谷,江流最窄处仅30多米,江心一块巨石,把激流一分为二。传说有一猛虎,从玉龙雪山一侧纵身一跃,踩着江心巨石,跳到哈巴雪山一侧,故此江心石取名‘’虎跳石‘’,我想,虎跳峡大概也因此而得名吧! 承蒙老天眷顾,去虎跳峡那一天,晴空万里。由于前几天大雨,虎跳峡正值丰水,深入谷底,头顶万丈绝壁,脚下滔滔江水。抬头看天一条缝,低头看江一条龙。激流狂泻而下,势如奔虎,咆哮轰鸣,构成世界上罕见的激流奇观。 看着滔滔江流,我想:同为一条江,上游与下游竟有这么大的不同,虎跳峡段的金沙江,多像长江的青春期,冲撞、狂放、激情四溢;而黄浦江段,多像长江的成熟期,平和、博大,从容坦荡。 站在虎跳峡边,望着滔滔激流,我突然想起孔子当年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真快,真是弹指一挥间。回头看,文工团昔日的俊男靓女,现在一个个已经秋风上头白发生了。 战友们,珍重! 十 三股水风景游览区是丽江新开辟的一处游览区。这里曾是茶马古道滇西北进藏的必经之地,而今,这里新建起茶马古道陈列馆。铜铃、铜锅、铜水壶,马鞍、马蹬、马蹄铁……有关马帮生活与文化的东西,这里一应俱全。除此以外,这里还展示了从前生活于此的人们,生产、交换和生活中使用的种种老物件。 在三股水,最使我感兴趣的是三桥同景,翠竹溪流。下到山腰,有一座高高的吊桥,长有100多米,站在吊桥,仰视 ,是高速公路;俯瞰,是曲折栈道,不同的路,不同时代,就这样和谐的融合和在天地之间。 通过一段田间小道,我们下到谷底,这里修竹高耸,郁郁葱葱,狭窄处,遮天蔽日。饱含负离子的空气,无偿地洗清着我们的肺叶,综综溪流,目中无人地吟唱着他们欢乐的歌谣。 不论是修竹还是溪流,生在名山圣水,还是存身穷乡僻壤,这不是他们所能选择的,只要他们自守高节,奔流不息,欢乐自得,都应该得到人们的称颂。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游罢三股水,孙少兰的好朋友纳西著名女歌手和慧琼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家宴。一进和慧琼家,迎面是一个院子,鲜花铺径,小桥流水,亭榭楼台。从她家的院子,一眼就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品位。大家坐定,她与纳若、杨丽梅又一桌一桌为我们唱歌祝酒。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款款情义,斟满酒杯,温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和慧琼,孙少兰的一个朋友与发小。将朋友众多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设家宴款待,这使我们看到了纳西人的热情与博大情怀。 后来在与玉水寨职工联欢时,我们有幸静静地倾听和慧琼的歌声。嗓音干净,清亮、水灵,一开口就有一种‘’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穿透力与韵味。这又一次使我想起三股水的翠竹,和慧琼、纳若他们不就是生长在丽江自守高节的一丛丛翠竹吗? 十一 昆明空军文工团的战友在丽江聚会,引起了丽江有关部门的重视。丽江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先后与聚会的部分同志,就丽江文化、纳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讨论会上。谢洪、孙芝兴、黄庆年、李咏梅、姜国琴、刘红曦等人,就丽江纳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受到了协会、研究会领导的重视。 期间,丽江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还与昆明空军文工团聚会的战友们,在拉市海剧场进行了热烈的联欢活动。 联欢由丽江电视台全程录相,由谢洪与当地电视台著名美女主持人联袂主持,可谓珠联璧合, 使满场生辉。 鼎鼎大名的谢洪,是我们文工团的骄傲。丽江人戏称其为熊猫级人物。他是中国功夫片的拓荒者。当地群众对他执导的《神秘的大佛》、《国际大营救》、获法国巴黎1988年华语影片雄师奖的《京都球侠》以及《海灯法师》等作品都赞不绝口。 在这次聚会中,谢洪斡旋协调,排练节目,主持联欢,真可谓是整个活动的扛鼎人物。 演出开始,纳西文化传承人拉伯阿新等人,演唱了纳西民歌,其他纳西天化传承人先后演奏了白沙细乐,演唱了原生态的纳西民歌……他们的演唱、吹奏,犹如铜锅酒,洋芋焖饭,腊排火锅,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奇特的悠长韵味,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纳西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动人魅力。 联欢会上,战友李桂兰亮嗓《刘三姐》,顾俊杰放歌《我的太阳》,刘琳倾情《我爱你中国》,孙少兰闺蜜李咏梅纵情《长江之歌》,黄庆年二胡倾诉《绿叶对根的情意》。孙芝兴在得知哥哥病逝的情况下,含悲展翅《鸿雁》,黄虹带病坚持《拉丁舞》……整个联欢,欢乐中,又多了几分感人。 舞台上,当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展开,“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歌声深情而起的时候,我抬头看见台上演出的战友孙少兰、王慧、黄虹、陈小月、鲍亚萍、蔡伟娟、姜国琴、刘琳、李桂兰、刘家成、李咏梅,一个个眼含泪花。在建国67周年的前夕,手捧五星红旗,想起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怎不叫人热泪盈眶!而此时此刻,台上扮演江姐的正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孙少兰。 孙少兰,国家一级演员。她少年学艺,天资聪颖,悟性极强。纳西的血脉,给了她直爽开朗的性格;滇西北高原的明山秀水,给了她清澈嘹亮的嗓音;昆明空军文工团的部队生活,又给了她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舞台。得天时地利之便,在昆明空军文工团期间,高频率的演出活动与艺术实践,使她的表演艺术与技巧日臻炉火纯青。1977年,空政复排歌剧《江姐》,刚满二十岁的她,在十一个备选演员中脱颖而出,被选中饰演江姐,一举成名。此后她又在歌剧《洪湖赤卫队》、《芳草心》、《雪域风云》、《爱与火四重奏》、《女飞行员》多部歌剧中担任女主角。 今天,站在丽江这块养育了自己的热土上,为自己的父老乡亲演唱《江姐》,怎能不使她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啊! 联欢会结束时,孙少兰在舞台上唱起纳西民歌《纳西篝火啊阿哩哩》。纳西音乐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文工团战友、纳西文化传承人、拉市海员工,情不自禁地拉起了手,在舞台上围成一圈,踏歌起舞…… 纳西文化,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一个独特的文化,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一个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的文化,一个吸引全世界目光的文化……使我喜爱,让人迷恋。 这次丽江之行,悠久鲜活的纳西文化,热情好客的纳西朋友,给了我们多少友谊,多少帮助,多少欢乐,多少思悟啊! 阿哩哩,阿哩哩, 纳西山水阿哩哩, 纳西文化阿哩哩, 纳西人民阿哩哩…… …… 刘红曦 2016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