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敬老日

刘康祁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近年来螃蟹作为重阳前后的时令美食愈发收到重视,这或许与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物流便利,螃蟹这种时鲜可以便捷的运送到消费者手边有关。 螃蟹虽然味美,但吃螃蟹仍有需注意之处。依中医理论,螃蟹性寒,食多伤身,且不可与寒凉食物同食,传统中多用姜、紫苏作为佐料,并与热黄酒同食,以对抗其寒性。螃蟹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是高胆固醇、高嘌呤类食物,心血管疾病和痛风患者不宜食用。 对于爱茶之人,或可有另外一番解决之道。熟普洱茶茶性温热,正可克制食物寒性;同时熟普洱具有上佳的降血脂功效,洽可抵消螃蟹之高油脂特性。重阳时节天气渐寒,饮熟茶也可算是应时当令。 但需要注意的是,饮茶与食蟹,乃至其它任何正餐饮食,应保持足够的时间间隔。进餐时喝茶,茶汤稀释胃液,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还会降低消化酶的活性。进餐时饮茶对人体的伤害,远远超过它对人体养生带来的正向作用。以螃蟹之高油脂特性,饮茶宜在吃螃蟹起码两个小时候施行。 重阳节亦是老人节,中华民族自古便有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而九九重阳更是凝聚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民族风范。 在这个敬老的日子里,且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多了解一些老人喝茶的养生之道,为你的父母送上一杯暖心茶! 重阳节,敬老日,请停下繁忙的脚步,回到逐渐老去的父母身边,陪他们聊聊天,谈谈老年人喝茶的养生保健之道,让他们的晚年生活里有更多与你一起的回忆…… 最后, 利婷祝愿各位朋友们 重阳节日快乐! 健康平安! 幸福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