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七月的青海,随处可见连片的油菜花海,繁花似锦的高山草地,还有皑皑的雪山、悠悠的白云、蔚蓝色的湖水和多彩的民族风情。2014年7月,当好友提出去青海旅行时,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br><br>第一天,前往门源花海。我们是从广州飞兰州参加青海之旅摄影采风团的。从兰州出发时,天上还飘着零星的小雨。离门源大约90公里的地方开始爬坡,地理知识告诉我,这里正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雨慢慢停歇下来,半山飘着雨后升腾的云雾,路边则不时闪现一两块抢眼的油菜花地,让人手痒痒的。带队的老师提醒我们,好戏还在后头呢。<br><br>下午2点45分到达门源县青石嘴镇。按约定,旅游团不包早餐和午餐,于是我们自己找个小店简单应付。这里是回民聚居的地方,餐馆大多也是回民开的,有个特点,干净整洁。初次接触回民,觉得他们淳朴、友善,很配合我们提出的拍摄要求。<br><br>下午登高拍门源的油菜花海。上山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奶奶级的影友,胸前挂个轻便的照相机,走走停停,认真观察四周景物,不断按动快门。我好奇地问她:“多大岁数了?” 老奶奶说七十六了。我并不惊奇,因为前几年去坝上也遇到过七十多岁的拍片人。他们出来拍片,并不在乎片拍得好不好,主要是玩得开心。我在想,当我这个年龄时,是否家人也允许我出远门去玩?<br><br>听说门源的油菜花有60多万亩,眼前花海一望无际,壮观无比,特别是油菜花与青稞相间,色块分明,非常亮丽。可惜云层太厚,光线不足,留下小小遗憾。一会儿,又下起了雨,我们只好匆匆收镜下山去。当晚宿于门源县城。 第二天凌晨4点钟,原约定上山拍日出的,我一看窗外还在下雨,觉得没戏,倒头继续睡,没想到早晨5点后雨奇迹般地停了,看到同伴拍回虽然没有光影,但有雪山、云雾和油菜花的片子,心里还是非常后悔。<br><br>上午放晴。今天我们从门源前往祁连县城。蓝天白云、空气清爽。阳光下,油菜花田黄橙橙金灿灿的,铺满大地,延伸到远处的祁连山下。花海中,不时可见养蜂人在摆弄他们的蜂箱,旁边还停靠有大卡车。一打听,原来他们是从陕西跟过来的养蜂专业户,这个季节青海油菜花盛开,他们就驻扎在这里。这些养蜂人一年四季跟着花海走,花季在哪里,他们就把蜂群迁移到哪里,蜂蜜现产现售,以此谋生。这场景,成为我们创作的好素材。一个上午,大家停停走走,拍得直呼过瘾。<br><br>中午在峨堡镇休整。我俩走进一间清真餐馆,各点了一碗牛肉荟面。吃过午饭,在镇上闲逛,武汉团友薇薇大姐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两大块西瓜,说到处在找我们。接过大姐的西瓜,大口吃起来,又冻又甜,好爽啊! 路边碧绿的草地,点缀着各种颜色的小花,有紫色黄色红色,仿佛是铺在大地上的一块美丽的织锦,引来许多游客拍照留念。 下午路过阿柔大寺。据说这是祁连山县境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黄教格鲁派寺院。不知怎么,整个寺院静悄悄的,我们也只是作短暂停留,七点前到达祁连县城住地。<br><br>在酒店住下,我们慢呑呑地打理着疲惫的身子,没想到记错了晚饭时间地点,下楼没有发现其他团友,马上打电话给指导老师。还好,县城不大,打车只花了两块钱就到了饭馆。今晚的菜明显比昨晚要多,可能与团友昨晚饭后在微信群里发了光盘照片引起关注有关,当然都是马铃薯、鸡蛋炒西红柿等一般菜色。感觉米饭很特别,松松的,没有一点粘性,也没有饭香味,这是高原上沸点低带来的夹生饭。 第三天,我们四点半起床,前往卓尔山,拍摄油菜花点缀下的村庄。我们到达山顶时,观景台前长枪短炮早已摆开阵势,瞄准东边的山头和山下薄雾中的油菜花田。可惜天道未必酬勤,天空无云,空气又欠通透,期盼中的灿烂朝霞终究没有出现。还好,清晨柔软的阳光打在起伏的高山草场上,勾勒出美丽的线条;阳光下的村庄、麦田和油菜花田,呈现出一幅幅秀美的田园画卷。我们不断调整机位、变换镜头,拍下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应该来了好几百个摄影人,听说一男一女两个色友为了争抢机位,大打出手,男的一气之下把女色友的相机和三脚架扔到了山下,成为一段不愉快的小插曲。累了半个上午,回到宾馆,洗了个热水澡,倒头就睡,为下午的创作储备体能。<br><br>中午上街找了间川菜馆,点了三个菜:西红柿炒蛋、麻辣豆腐和炒芥兰,量很足。边吃边与老板聊起当地回民妇女的头饰。原来,已婚女子,必须戴头巾,街上所见,大多为黑色缕花丝巾,或包头,或披肩。这几天接触到的回民男子,则头戴一顶白帽或绿帽,总的感觉,回民挺爱干净的。 下午3点,去冰沟采风。这里是祁连山山地牧场,青稞和油菜花间杂,远处又有村庄作衬托,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基础。拍着拍着,大家在花田里玩起了人像摄影,这与团里半数为女同胞有关。5点回到宾馆。<br><br>下午6点,团里组织重上卓尔山拍落日。我们与一位长沙的团友约好单独行动,打车回到下午采风时选好的一个拍摄点拍落日。最后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他们没有拍到好的日落,而我们拍到了更壮观的油菜花场景。送我们上山的回族大叔非常厚道,依时回来接我们下山。与他交流中了解到,他已58岁,小孩才10多岁。同伴马上留下他的联系电话,说好等他女儿考上大学,要发动捐款给予资助。 <p>第四天,上午8点从祁连县城出发,翻越海拔4120米的大冬树山垭口,经过大通河谷草地,进入广阔的草原地带,我们离青海湖越来越近了。</p><p><br></p><p>河谷草地,水草丰美,牧民在这里搭建帐篷,驻点放牧。袅袅升腾的炊烟,给牧场增添了悠闲与宁静,从每个牧民家庭的帐篷前停放的小车可以看出,现代牧民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我还注意到,一个牧民的帐篷前摆放着一张台球桌,看来,他们的业余生活也很时尚。</p><p><br></p><p>下午5点前,我们到达青海湖边的黑马河镇宿营地。放下行囊马上出发前往湖边创作。当地的群众在湖边搭有一排排的帐篷,还有白塔、经幡,因为不用收费,聚集了不少游人。团里的美女纷纷当起模特,以湖边丰富的元素玩拍人像,我则利用湖边经幡作前景,拍些游人、情侣等小景。</p><p><br></p><p>原定8点撤场的,大家显然都玩过了头,迟迟不愿回到车上。人好不容易齐了,刚上路又遇到堵车。原来,七月正值青海湖旅游旺季,可以观赏环湖自行车比赛,又有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这个地方湖边开设有露营烧烤项目,很适合旅行者的需求,所以这些车都是奔着这个来的。看那车流一时动弹不得,大家纷纷下车步行赶路。夜幕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车一部接一部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车灯照亮了整条公路。迎面吹着高原上爽爽的凉风,看着道路两旁临时搭建的餐馆生意异常火爆,到处都是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人群,嘈嘈杂杂,好不热闹。我一边走一边在想,大家这个时候不约而同来到青海湖畔,好像是赴一场盛大的PARTY,我为没有缺席这场盛会而心中莫名兴奋。我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专车才赶上我们,于是坐车回到住地。</p> 第五天,临时决定增加茶卡盐湖这个景点,为此我们早晨5点就出发了。茶卡盐湖位于黑马河镇以西80公里处,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盐湖处在一个盆地的中间,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整个湖面,湖水清盈,水天相连,云水相融,辽阔空旷,仿佛是一块神奇的魔镜打翻在地,照出游人清晰的身影,让人如痴如醉,故有“天空之镜”的美誉,是拍摄人像绝佳之地。盐湖旁停靠着一辆小火车,听说铁路正在维修,小火车也暂停运营了。景区内,用盐巴垒起一条大堤,上面两组铁轨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一排歪歪斜斜的电线杆很随意地安插在一旁,在一望无际的盐湖上呈现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午回到黑马河。下午沿着青海湖往东,以青海湖、油菜花和环湖骑行等素材,边走边拍。每年七月上中旬油菜花盛开的时候,青海都要举办国际环青海湖自行骑比赛,总里程360多公里,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自行车爱好者加入其中,有自行车联盟作后盾,包括租车、食宿和紧急援救,一般三至四天可以完成环湖骑行全程。这个时节,景色绝美,气温10至25度之间也非常舒适。我们在骑行队伍经过的地方架起相机拍摄。团友老翁下车时忘带三脚架了,干脆将摄影包摊在地上,垫着相机在拍,玩得可起劲了。晚上宿于湟源。 最后一天,参观塔尔寺和土族民族风情园。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依山而建,汉藏结合,规模宏大,据说酥油花、壁画、堆绣为其三绝。由于停留时间不长,我们无法一一品读塔尔寺的精彩。我们去的那天刚好是周末,从西宁过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特别多,高速公路出口被堵了几公里长的车流。去塔尔寺前,导游特别提醒我们要尊重民族风俗,不要随便拍照。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许多藏民并不刻意抵制,于是放心抓拍了一些有趣的镜头。 <p>青海,美得“一塌糊涂”的地方,美得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方,无奈行程短促,只能走马观花,期待下次与你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