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武汉的第三个七分之一

lixia

活动按计划如期进行。3日,咱们去给大武汉添堵。 走高速一个多小时便到了。路上还算畅通,大概是错过了出行高峰。 衎姑姑说:“听说园博园不好玩。” 我的想法是:就把那里当个大公园吧!走走转转,呼吸新鲜空气。地大则人稀,应该没那么拥挤。 那不正好?! 咱不愿给武汉添堵,更不愿给自己心里添堵! 到达东门。看起来不错嘛! 硕大的花树闯进视野。 有帅哥美女在拍婚纱照呢!美女笑意盈盈地凹造型,帅哥任由摄影师指示,有些不自然。 一路走过去,人流如织。很多人打扮得漂漂亮亮,以各种美姿拍照。旧式的房子,各种特色的店面,多是吃喝的地方。这就是汉口里。 我们注意到一手摇折扇的铜像坐在路边。忽然,“铜像”动了,好多人惊呼。哈!原来是真人化妆的,非铜像也!他摆出各种姿势专供游人一起拍照。 衎爸催着去买票,不及细看。 宽阔的广场,北面是售票处。 排队,购票。十几分钟。还算快。 入园,手拿地图,选个方向开始逛。 这是汉口里的背面。不同于入口处的繁华。 干净的行道,两旁翠竹挺立,走在其中,微微听到风吹竹叶沙沙声,凑近,隐隐有竹的青香。 衎衎不由自主跑起来了。 看到“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几个大字,就知道是昆明园了。 入口挺大气,可惜园内无景可赏。 这“武松打虎”的雕塑吸引了衎衎。 寻寻觅觅,边走边逛边聊。 看爷俩的背影,成了我新发现的趣事。 这是杭州园。 我们在园内选块大石坐下,吃零食,喝水,补给补给。 衎衎说不累,一遍又一遍地去垃圾桶那边扔掉我们制造的垃圾。 放眼望去,微缩的景观“三潭印月”在眼前,还有断桥,水边依依的杨柳。真有身在西湖的感觉。 好喜欢这干干净净的路,以及路旁高高的却并不粗壮的树,还有大片大片的绿色。 参观了长江文明馆出来,太阳很大,墙边一排高耸的银杏直插云霄,衬着微蓝的天空,明净,宁静! 寻找哈尔滨园区,经过这里。忘了园区名称。 有瀑布,水声不可能震耳欲聋,却也灵动。水边有石,踏石而过,有山野之趣。 衎衎忍不住戏水。 喜欢水。从小就看到池塘便挪不开步。 看!又捡了石块打水漂。 园内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凡而美丽。 经过山东太原,没有进去。惦记着哈尔滨呢! 终于到了哈尔滨园区!入口处的景观很特别。三个人都有在此留影,可惜阳光正烈,加之衎爸技术真不敢恭维,呵呵,不便上照。 往里走,是一个在水池中央跳芭蕾的少女。我都忍不住来了几个芭蕾舞姿。嘿嘿! 小道边的杨柳下,微风徐徐,柔柔的枝条把我软化了。来来,拍一张吧! 这张照片,修了又修,矮矬丑的形象才略有改观。哎,随了个不会拍照的,都没拍的兴致了。 木板与鹅卵石间隔铺就的人行道,古朴有意境。 小子没有叫累,兴致勃勃。 就这样走走走~~ 这一次我几乎很少操心,去哪儿,怎么走,都有他们父子,看地图,讨论。衎衎的方向感似乎比我都强。想起他四岁时,有模有样地拿张导游图跟我一起游武汉动物园,转眼间,那小人就长这么大了! 抬头,便可看见透过叶缝的阳光。 从乌鲁木齐园区出来,看到路边树上的果子。好大哦!是桔子,还是柚子? 挂满枝头,是秋的喜悦。 瑞士馆前的木马。我还不知道木马之于瑞士的意义。得补知识呀! 看到那几个大酒桶,我知道到了德国了。 之前衎衎瘦瘦的,好几个人说他像韩国小生。像不像?特意在韩国园前留个影。 后来完全变成走马观花啦! 从北门出来,广场更宽阔。树木,木椅,是个休闲的好地方。夏天应该蛮好乘凉吧。 广场还有刻着历届园博会举办城市的石碑,涨姿势了。 园内休息时已通过手机在网上订好了酒店。真是方便。 五点多到达酒店。干净舒适,还不错。就是网络不给力。 肚子饿啦!于是靠在床头搜搜搜! 选定这家特色餐厅。环境温馨。三层,不大,台子却翻得很快。 一个感冒一个嗓子哑一个长痘,一致决定吃清淡些。 菜品很合口味。不吃肥肉的娃吃了好多野猪肉。 清蒸的半条鱼,草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蒸的草鱼。 边吃边在想:那铁板的,那麻辣的,是不是别有一番美味?更够味?还有特色的鱼嘴、鱼泡,容我想象一番。嘿嘿! 衎衎直呼好吃,吃得好爽!还说明天再来吃。 楼梯口的摆设。 记性真是不好啊,记不清餐厅全名了,只有“老汉口半条鱼”这几个字印象深刻。 原计划饭后再去逛逛的,衎衎说饱了走不动了,怎么都不肯出去。 好吧,休息!为第二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