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 天宝山<br> <br> 天宝山又写作天保山,旧称苏家崮。清咸丰年间,为避匪祸,近处村民在山上构筑围寨,贼寇屡次来攻,在危急时刻,似有天公相助,其他山寨具破,惟此山寨巍然屹立,村民遂改名“天保山”现名天宝山及天保山的谐音。周围方圆20多平方公里,峰峦起伏,山清水秀,花果遍地,风光旖旎。在八十年代末,其中的九间棚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把一个坐落在山顶上的小村庄建设得花团锦簇,有模有样的,引得四面八方前来参观学习,一时间名闻遐迩。然而天宝山的出名,最早却是因为它是山东黄梨集中产地之一,素有黄梨之乡的美誉。其间最负盛名的,要数天宝山西麓的大峪沟,民间曾有评价说:“两个济宁州,赶不上一个大峪沟”</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摘梨用的舀子</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 观音山<br> 观音山整个山体从不同角度观看分别呈现出孟母教子、卧佛、猛虎回头等不同的形象。九鼎莲花山为一巨型崮顶之上分布着的九座山峰,造型各异,山峰间的平缓崮顶之上有文冠果生态园和一望无际的黄草地。观音山绵延数十里,山体为金银花、各类果树、马尾松、侧柏、槐树等覆盖,是全国金银花主产区,分布着众多的金银花GAP标准化种植基地、生态园、种植园等,百年以上的老果树不可胜数,“山楂王”、“柿子王”为其中的代表。九鼎莲花山下是著名的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家乐旅游点——油篓村,村庄建设风格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烟波浩淼的大一型水库——昌里水库紧邻油篓村,山上山下风景形成了独特的“天上人间”格局。旅游区内还分布着著名的115师会议遗址、罗荣桓住所等众多革命历史遗迹,这些与苏家崮战斗遗址、苏家崮革命烈士陵园、郑玄公园、郑玄墓、汉墓群等共同构成了郑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革命文化底蕴。<br><br> 观音山绵延南北十数里,峰峦叠翠,山高谷幽,景色优美秀丽,生态植被保存完好。从此处观赏,观音山顶两崮中间的巨石(俗称“挂心橛子”)恰如观音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因此得名“观音峰”。<br><br><br></font></b></h3> <h3>昌里水库</h3> <h3><b><font color="#ed2308"> 观音山下桃峪村高干会议</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桃峪高干会议旧址位于平邑县郑城镇桃峪村东山的半山腰上的一块小平地。</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 平地上立有一块石碑,正面镌刻着“桃峪高干会议旧址”八个大字,背面记述着召开会议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1940年前后,日军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日军的“扫荡”次数不断增加,时间一次次延长,并安设据点,构筑封锁线。此时,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为了认真执行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研究山东面临的斗争形势,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更好地开展抗日斗争,山东分局于1940年9月上旬在桃峪村召开扩大会议。朱瑞、罗荣桓、陈光、彭雪枫、肖华和赵镈、张霖之等参加了会议,研究部署了下一步任务。山东分局扩大会议结束后,罗荣桓、陈光又在桃峪主持召开了一一五师各支队、师直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鲁南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高干会议,罗荣桓在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铁的模范党军”意见,并提出了五条具体要求:(1)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完成党所给予的任务;(2)普遍深入地建立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要成为爱护根据地与民主政权的模范;(3)实现高度的政治团结,建立无产阶级的友谊,自觉地遵守纪律,不断地求进步;(4)灵活、机动、果敢、坚决,发扬我军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5)坚持严肃、紧张、精细的工作作风,坚定不屈不挠的革命立场。这些要求,对于加强山东八路军建设,提高部队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毛泽东关于“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结合鲁南实际情况,总结提出了“插、争、挤、打、统、反”的六字方针。插,就是插入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空隙地带,隐蔽地由边缘区伸入腹地;争,就是广泛发动群众,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挤,就是挤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势力;打,就是打击日军和汉奸武装;统,就是同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驻鲁南的东北军疏通团结,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反,就是反“扫荡”,反摩擦。会议还按照八路军总部的要求,部署了对一一五师及山东纵队的整编工作。桃峪会议历时3周。会议结束后,各地党政军组织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并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对顽军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同时对部队进行整训、整编工作,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次会议对夺取山东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font></b></div> <h3><b><font color="#ed2308"> 桃峪高干会议旧址位于平邑县郑城镇的桃峪村,在桃峪村林化吉家的一棵大梨树旁的两间草房内。<br> <br> 一九四○年九、十月间第一一五师在桃峪召开的为时三周的第一一五师高级干部会议。罗荣桓和陈光主持了会议,会议的出席者有各支队和师直机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鲁南区党委的负责人。山东分局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这是第一一五师入鲁以后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br> 罗荣桓在会议上作关于第一一五师在山东工作的总结报告。他说,第一一五师进入冀鲁边、苏鲁豫、鲁西、鲁南等地区后,开辟了根据地,给这些地区输送了近三百名党政干部,帮助建立了一批县级政权,扩大了我军的力量,建立了两个军区,六个军分区。在统一战线中,执行了党的政策,增进与友军的团结,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各个击破顽固势力,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创造了顺利的条件。他还用“争、插、挤、打、统、反”这样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开辟上述各根据地的经验。<br> <br> </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