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年的川大,四年的大学时光

若予

这些发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我的大学时代。1978年初——1982年初,我在四川大学度过了四年时光。做人做事的底线和高标由此牢牢划定。 入学第一学期 我们班级的毕业展演 校庆日的诗词唱和 今日母校四川大学120年华诞,昔日同窗二十余人喜聚成都枕流雅筑茶园叙旧,席间多有学友诗词唱和,对母校和同学的高情厚谊颇为感人。予未能到场,特次韵张庆科赋诗一首,以为助兴。 风云百廿沐金阳, 同窗雅聚翰墨香。 蜀地名苑高岭雪, 三川涌浪清流江。 乔木幽兰各为才, 芳华大地锦绣章。 年年北雁南飞时, 更衣揖拜恩难忘。 以下为张庆科同学原诗: 川大双甲校庆中文系七七级聚会望江公园即兴 丙申秋晚近重阳, 枕流雅筑赏桂香。 盖碗轻敲峨眉雪, 落竹劲洒濯锦江。 百廿名园育英才, 双甲喜日写华章。 惟蜀雄才号川大, 江湖星散永勿忘! 游光中学兄作七律如下: 风鹏百世频奏凯, 龙虎争辉因有容。 前辈高华留懿德, 后贤业茂绍先宗。 文章彬蔚昱青史, 科技鼎新强国跫。 川大从来多俊杰, 功勋勒名碧云峰。 从北京专程回蓉参加校庆聚会的何毓玲席间作诗: 枕流雅筑竹林幽, 谈笑品茶乐悠悠。 走遍天涯啖美食, 家乡风味胜王侯。 豆花凉粉盐煎肉, 魂梦萦绕齿香留。 遙忆同学年少时, 青丝弹指换白头。 魏明口占小句: 也许你曾历风雨, 也许我也历风雨。 昨日相逢一笑间, 也无酷日也无雨。 青春飞扬 九里埂学农,工余戏水 女子百米接力赛后 野餐。女生攒了两三个月的粮票换来一只凉拌鸡 我们的《锦江》 许多人认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是个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黄金年代,我是赞同的。那种充满希望的激荡情怀,自由奔放的创造精神,勇于探索的追求和行动,充溢着几乎每个人的心胸。 当时的大学校园,是鼓风机,是苗圃。校园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校园里的声音会在第一时间传到社会。许多社会各届人士也经常到学校来与学生们交谈。记得许多有名无名的大学都办起了文学社,并自筹资金办刊物。各个学科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学创作当作回应和参与伟大年代的方式,真诚地思考着,用自己的方式自 由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些民间刊物一时间比正式的文学期刊更有号召力,在民众中激起强烈反响。 我们学校办的刊物是《锦江》。文学社的学生自己组成编发团队,轮流编刊,自己上街叫卖。印刷厂工人读了文稿,竟然同意未付款先开印。民众的呼应给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注入了勇气和责任,那时的我们时时感受到光荣与梦想。天真,单纯,勇敢,完全不计得失,甚至幼稚、鲁莽,都是我们具有的特征。 记得第二期有小说一篇《思念你,桦林》,作者龚巧明,这是冲破当时描写爱情禁区樊篱的最早的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比张洁著名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更早一点。 当时民众对我们刊物的喜爱是超乎寻常的,自行车、三轮车刚一架好,读者就蜂拥而至,我们根本来不及也用不着要求他们排队,接过钱就递书,或者先递书过去再收钱,几百上千本一会儿就卖光。 每当看见现在的文学刊物惨淡经营,我就想,为什么那时候一本装帧简陋、文学水平也并不高的学生刊物能那么受民众欢迎呢?这个就是大学问了,这里说不清。只是,文学与民众生活的血肉联系、文学的真诚性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因素吧。 第二期第三期封面 第三期部分目录 第二期部分目录 读我们的《锦江》 卖我们的《锦江》 赛诗 我是个喜欢收藏的人。大学生活的美好点滴,只要得着,就一直存着难以丢弃。1978年国庆,一班团支部草堂游园,书生意气,少年心性,留下笔墨文章,被我这怀旧之人保存至今。今日也翻检出来,张贴于此,与学友共忆同乐。 一、联句(首句;玉垒浮云变古今) 1. 何毓玲 玉垒浮云变古今, 百花潭水洗尘新。 杜公茅屋今何在? 笑指江山如画屏。 2. 肖红英 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水秋风又一新。 众人赋诗笔花落, 诗苑花苑春意深。 3.刘为民 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绣天府沐光明。 一代金凤飞草堂, 杜公为之拍案惊。 4.周裕锴 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城秋色草堂深。 少陵昔日断肠处, 同学挥毫动诗心。 5.马国金 玉垒浮云变古今, 帮风余党已廓清。 工部静观千载变, 若能言时也高吟。 二、命题诗《草堂秋色》 1. 胡红武 草堂秋色何处寻? 歌绕花溪笑笼亭。 金风卷却萧杀去, 尽留诗翁满目春。 2. 吴信讯 十月草堂笑迎人, 绿荷金桂掩溪生。 游客尽是春风面, 诗翁难赋《秋色魂》。 且随千军擂战鼓, 小掸玉鞭作先登。 浣水柔情织锦壮, 太白子美愧望尘。 3. 杨雪萍 如情似梦浣溪水, 低眸杜公踏歌回。 茅屋秋色胜春光, 恶竹斩尽新松翠。 4. 赵永庄 绿浪烟波醉我心, 只疑春神早降临。 诗仙绝句何处寻? 忽闻竹林欢歌声。 5. 张放 金秋草堂景胜春, 红色十一人如海。 杜甫笑看广厦回, “顽童”结队献花来。 6. 尹鸿 碧水陈叶萧风楼, 神工鬼斧化妙句。 秋色满目顿首吟, 春意盈怀挥毫记。 7. 周家奎 金风荡入草堂园, 叶绿花红芳香飞。 一派秋色谁曾见, 满目春艳游人醉。 三、对对联(两句上联任选其一:1.草堂书屋 诗圣曾留热肠句;2.锦水锦城锦绣里) 1.陈秋平 草堂书屋,诗圣曾留热肠句 林间花丛,同学正作绝世歌 2.何世平 草堂书屋,诗圣曾留热肠句 锦水画桥,伊人尤诵《丹心谱》 3. 周裕锴 草堂书屋,诗圣曾留热肠句 锦水花溪,少年高赋动地诗 4.罗琴 锦水锦城锦绣里 花溪花径花簇中 5.陈庄 锦水锦城锦绣里 金篁金菊金风中 周裕锴《咏菊二首》 其一 莲留气质桂留魂, 聚作秋篱花万盆。 任尔霜威凌草木, 馨香不灭是精神。 其二 虽誉黄花不独黄, 朱蓝青紫共秋光, 芳魂纵碾成尘去, 犹赠红梅万缕香。 一班团支部团日活动,在杜甫草堂赛诗 男女声四重唱《山楂树》 男女声四重唱《小杜鹃叫咕咕》 走在校园林荫道上 我班十朵向日葵 风华正茂,虎虎生风 毕业狂欢 小合唱创作组。创作的一组合唱获得省大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已近毕业的时候,有彩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