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河是于都人对赣江支流贡江在于都境内的称呼。在这里的河面有300米宽,自东北向西南绕城而过。
如今,在当年红军渡江的8个渡口,全部架起了桥。长征大桥、红军大桥、于河大桥等成为于都人民缔造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于都,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今天,我们循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新来到于都。过去的痕迹已难以找寻,我们只能在历史的时空中,与那些先烈们彼此凝望,只有静静流淌的于都河,似乎在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七十年前的故事……
于都是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央苏区西部边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之一。
“送红军,到江边,江上穿呀穿梭忙;千军万马渡江去,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红军,革命成功早回乡……”这是当年红军离开于都时乡亲们唱的送别歌。
1934年9月,红军有关部门集中调集各路船只,于都老百姓为了搭浮桥帮助红军渡过于都河,从山上砍下毛竹编成竹排用船拖到渡口,还搬来了门板、床板。有的老人,甚至送去了自己的寿木。周恩来为此曾动情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短短几天,中央红军和红军主力部队86000余人聚集于都准备渡河,白天架设浮桥,调集船只,到了晚上,老百姓就拉红军战士住在自己家里……。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陵新田打胜仗。”
这是陆定一同志长征歌词中的第一首,是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的真实写照。 今天是9月18日,9.18事变8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中国人民必须世代不忘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当年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河畔这座标志性建筑前,举行我们的重走长征路出发仪式。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做新时代的毛泽东的战士。 王立华大校作我们团队的“总政委”,向被推选和任命的两个“军团”——“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三军团”授旗。 行前合唱几首“壮行歌曲”,找找当年红军踏上征程的感觉!
瞧瞧我们的合唱指挥的身姿,是不是很具专业范儿?不过说实话,曾经的“钢八连”连长还真是个天才指挥——感觉他应该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不管怎样,眼目前儿他就是个天才指挥家,他生动活泼的表情、节奏鲜明的手势、高大俊朗的身姿,可以充分调动我们每个人的“音乐细胞”,并且整齐划一,使我们的演唱水平提升了不止一个百分百……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
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 整装待发……。 队伍绕场一周出发了!场内有好些个围观群众纷纷“配合”我们,向我们挥手告别……。 80年前,刚刚结束长征后,美国作家斯诺通过宋庆龄介绍到延安,在窑洞里听毛主席介绍长征等革命经历,很快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他在书中赞叹: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中央红军8万6千人撤离中央苏区后,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全州、灌阳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嘴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 界首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与全州县的交界处,是桂北水陆交通枢纽、湘江的重要渡口,也是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纵队渡过湘江时最重要的一个渡河点。 在渡口旁边,有个名叫“三官堂”的古建筑,当年这里是一个小寺庙,红军长征进驻界首镇后,渡江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当时红军总部要求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界首通道两侧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地域,坚决阻击住敌人,掩护中央纵队从界首渡口渡过湘江。
红军通过搭设的浮桥过江,敌军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用机关枪对着过河的红军进行扫射,数千人被枪弹击中倒在河里,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在几年时间里,这里的村民就不喝湘江的水,也不吃湘江的鱼。如今在当地口口相传的诗《血色湘江》中“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也是由此得来的。 解放后,当地群众称三官堂为“红军堂”。里面有当年战役战斗的情况介绍以及历史图片。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在这里红军损失惨重,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面对静静的湘江,想到当年数万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如今红军将士的魂灵安在何方?我们为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 矗立在兴安县城郊的“湘江战役纪念馆”正在进行扩建,将建成一座“纪念公园”。 展馆解说员在做介绍。 展馆大厅。 红军强渡湘江战役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陈湘树领导的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总后卫(被称为“誓死后卫”),与比自己多几十倍的敌人浴血奋战,鏖战四天五夜,成功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帮助红军渡江。陈师长本人在弹尽负重伤后以扯断自己的肠子的方式拒绝被俘……令人震撼、唏嘘不已! 先烈们把他们该做的、能做的一切都做了,连生命都奉献了……
我们该如何继承先辈的遗志? 《我们的长征》
长征之路,是艰苦的路;
长征之路,是辉煌的路;
长征之路,是胜利的路!
寻着艰苦,我们想体验一回;
梦着辉煌,我们想风光一把;
盼着胜利,我们想追求一下!
于是,我们出发重走长征路,
寻找先辈的足迹,
汲取先辈的灵感,
探寻先辈的方法,
上路吧,行动起来!
把想法变成现实,
让理想不断升华!
永远高举毛泽东的旗帜,
我们的长征现在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