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如疯

老残

<h3><font color="#010101"> 所有逃离北上广的想法都是自欺欺人。或许,深圳六平方米的鸽子笼,都胜过乡村的前庭后院。蜗居是一种很深刻的病,不在乎身栖何处,不在乎面积大小,只在乎自己和城市的距离,霓虹灯打在脸上的迷离和梦幻,比如,城市的街道上冷不丁车窗落下,两个对你说hello的美女的倩影,就足以成为做牛做马留居城市颠扑不破的真理,你会设想并意淫城市某咖啡馆和她们的下一次艳遇。而在乡村,你只能选择青蛙或母牛约会。城市的暗河,光怪陆离,但涌动无限的活力和可能。<br><br> 今天有朋友问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想去杭州投资,房价还有上升的空间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后G20的影响,一线城市的意淫,让杭州的房价像吃了春药,坚挺得可怕,但我不知它会不会在药性过后,突然疲软下来。当然,投资杭州永远比投资临安要好,但不是现在这个时候。房价不温不火,或略有下滑的时候,大胆买进,现在这个时候,则是卖出的时候。投资选杭州,居住选临安,幸福人生就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临安房价一直温和,一直是价值的洼地,像一个恋人,对你敞开胸怀,可人们总是不喜欢投怀送抱,而是喜欢追逐魅惑而虚无的背影。杭州疯了,临安还没疯,总有一天,她也会疯。趁她脑子还正常,和她谈一场和房子有关的恋爱吧!<br><br> 另一个问题也和投资有关,保险公司业务员给一个朋友出了一道题,你现在投30万,30年以后回报100万,问我值不值。靓丽的数据回报,漫长的让我几乎丢失自己的30年时光。这让我想起80年代末期的一个故事,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对我说,他这辈子的梦想是存够5万元。我当初被这个天文数据吓坏了,哥们,你好有野心啊!二十年以后,他早就下海,一次偶遇讨论什么是财务自由,他说,现在年纯收入50万,大约能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现在如果旧话重提,大概这个数字会跃升到100万了。<br><br> 八十年代万元户多牛,没有几个富人能拿得出1万元,但现在能拿得出30万元的穷人比比皆是,这30倍的递增,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警示和思考呢?而对于保险公司开出的30年3倍的回报,我只能呵呵了。在这里,我没有任何贬损保险公司的意思,在人民币毛草纸一样贬值的当下,一切都不保险,保险本身也不保险。这才是人们深层次焦虑的原因,他们对未来的确定性根本无法把控,不知道堆砌在泡沫上的房产哪一天轰然倒塌。<br><br> 中国的房价就像一个蓄满洪水的水库,水位早就超过了坝体,靠沙袋和泥浆扛着,决堤是迟早的事情。不是中国人有钱,而是房子作为不动产成了唯一的保值手段时,人们会失去理智前赴后继往里冲,去接最后一棒,去做风口浪尖的勇敢的沙包,直到房市像股市一样崩塌,直到飞流直下三千尺。股市崩盘无数次,一次次被打回原形,而房市一次次总是螺旋式上升,房地产不倒的神话,更加剧了人们的投机和侥幸心理。一些理性的人们,捂住钱袋不往火场里冲,却被迅速贬值的人民币又一次沦陷为穷人,又一次证明你是错的,贫富分化愈演愈烈。我总感觉中国人走进了一场和房事有关的战争,我们一不小心和周边的邻居朋友甚至亲戚,成了目标不明的敌人。不投房产怕拉下,投了房产怕倒下,坑沿上的鸡蛋左右为难。中国经济在虚高的房顶上运行,像一条悬河,也像一把悬剑。悬而未决的生活,最磨人,让我想起那些森林里的采集者,一边辛苦劳动,为生存寻找那些无毒的蘑菇,一边担心蛇吐莲花,虎嗅蔷薇,死亡之吻及致命的爪子何时温柔地搭上你的肩膀。<br><br>  最后,我试图把两个沉重的咨询合并成一个轻盈的答案: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情,如果你手里的钱买不起多余的房子,买不起保险,你可以什么都不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哎哎,这个海子哎,又绕回来了,还是绕不开房子。诗人尚且不能脱俗,庸俗如你我者,还是迎着子弹般挺立的房子,勇敢前进吧!至少,在我牺牲之前,先找几张高大上的城市美图,仔细看看,自己的家应该鸟窝般停留在城市的哪个枝桠。或者,在城市的某一块大理石上,以涂鸦的方式,写下墓志铭,以表达对城市的眷恋:我们明明可以做一个过客,却幻想自己是主人。对你的爱,是我一生最潦草的痛!</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