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的尽头 —— 秘境山岩

老韦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川西高原藏区、横断山脉腹地、金沙江、原始父系社会遗迹、戈巴文化习俗、树葬、人迹罕至的风景......,这一系列夺人眼目的字眼,勾勒出一个与现代文明社会迥然不同的场景。数月以前,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得知了“山岩”这个地方——川西往西,一路走到尽头,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行政区划设置的山岩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八月底九月初,和朋友规划了一趟川西甘孜藏区的拍摄行程,三个拍摄目的地:甘孜县绒坝岔大草原青稞收割场景、白玉县亚青寺、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山岩,历时八天,行程2400公里。<br><br>  这一辑专门介绍山岩这个地方。<br><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亚青寺出来后,按原计划到白玉县城住一晚,休整一下,再补充些物资。山岩之旅,就从白玉县城说起。</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多次进入藏区,不管是四川这边还是西藏那边,不同的旅程总会有不同的缘分降临。从成都出发之前,在网络上只能找到关于山岩片言只语的介绍,以及几篇数年以前去山岩的帖子,完全不能形成出行攻略,鉴于以往的经验,只能边走边问了。到了白玉县城,去邮局为在亚青寺结识的一位觉姆代寄包裹,顺便和邮局藏族小哥聊天,向他打听去山岩的路况,没想到热心的小哥不但详细介绍了路线,还通过他的朋友找到山岩乡书记的电话,一联系,书记姓颜,正在白玉县城里开会,非常的热情,约好了晚上到我们住宿的酒店里来见我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这个就是缘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我们住的察青松多酒店,是县林业局开办的,新开业一年,条件很不错,完全没有想到远离大城市上千公里的高原大山深处,还有这样好的宾馆。晚上,颜书记如约而至,非常干练魁梧的丹巴汉子,在白玉工作多年,今年上半年乡政府换届才到了山岩乡当书记。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山岩的情况,一再强调路况不好,说他们乡里明天正好有干部要从县城回去,让我们跟着乡里的车走,确保安全。这下完全打消了我们对于未知旅途的种种顾虑,放放心心的睡了出门几天以来的一个好觉。</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第二天早上,乡里的车如约而至。司机是一位高大帅气的藏族小伙,姓周。简单交流几句,上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说下去山岩的线路:从白玉县城东面出来,甘白路(甘孜至白玉)走十公里到绒盖乡向南分路,上巴白路(巴塘至白玉),沿巴白路向南走大约九十公里至盖玉乡,再向西分路,进入山岩公路行车五十五公里至乡政府,这个是网上查询到的资料。也就是说,山岩乡距离白玉县城155公里左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甘白路段全柏油,十公里一晃而过,从绒盖乡分路进入巴白路后,就全是土路了,因为前一天下雨,立马进入越野模式。巴白路,最早是一条林区公路,白玉县因为远离内地,交通不便,所以保留有川西高原最好最大的原始森林,巴白路就是当年林场的运输道路,由于多年的禁伐,道路缺乏维护,如今的路况可想而知。<br>  周师傅很有心,走一段就停下来,关心一下我,看看对路况是否应付得过来。只是他不知道,其实我也是一个走过无数烂路的老司机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到了盖玉乡,正在修建水电站,看样子规模还不小,也许三五年后,这里会形成一个大山深处繁华热闹的小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出了盖玉乡不远,就到去山岩的分路口。周师傅特意停车,给我们介绍山岩公路由来。我们在路口比人还高的野草堆里找到当年修路立的路碑,上面详细记载了山岩公路修建的历史。<br>  山岩公路是97年竣工的,历经近二十年的风雪洗礼,据周师傅介绍,前几年路况是很糟糕的,尤其是雨季和冬季,塌方、冰雪对行车危害很大,一年中有好几个月根本不能通行。去年国家花了大力气,又对55公里的全路段进行了修整、拓宽,现在除了山高路险的自然条件外,正常行车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去年,还沿着公路把电线架设到了山岩乡,但是只通了三天的电,线路就被塌方毁坏,至今都还时时发生倒杆,所以一直也不能送电进去。</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山岩公路往里走,要翻越两座四千米以上的大山,当地人叫做小年拉山和大年拉山,沿途茂密的原始针叶松林密密麻麻挂满了松萝,一路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上到垭口,环顾四周,高山草甸、怪石嶙峋、山路盘旋、经幡飘扬,55公里的山岩公路,开了两个小时,终于见到了峡谷环伺之中的神秘之境——山岩。</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到达山岩乡政府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周师傅把我们介绍给了乡长,又是一位帅得不能再帅的藏族小伙子,高大英武,29岁的泽翁彭措。泽翁乡长一边安排人做饭,一边给我们介绍情况。他也是和颜书记一样今年上半年换届选举才来到山岩当乡长的,以前在白玉县的政法部门工作。<br>  从乡长口中,我们得知,一年之中也没有多少人进到山岩里面来,主要是地势偏僻、交通不便,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信号,再加上国家鼓励当地人外迁,到条件好一些的地方去生活,所以现在还留在山岩居住的人已经不多了。现在是夏季末尾,在高山牧场放牧的人陆续赶着牦牛回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还可以看到他们。要来早的话,几乎都看不到人。<br>  乡政府的房子是今年才修好的,按乡长的说法,乡上所有的部门、人员都在一口锅里吃饭,虽然地处偏远,但是这里的乡一级行政设置还是完备的,有乡政府、人大主席团、纪检委、财务、乡小学、乡卫生院,全部人员有十余号人,都在一起办公、一起吃饭,隔个十天半月派人去县城,汇报本乡工作,带回新的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年轻人居多,有本县的,有外县的,也有汉族干部,还有一位大学生招聘村官从山东来到白玉的小伙子,分到山岩乡工作已经快五年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为我们做饭的厨师规格高啊,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还有卫生院长!第一次享受这么高的待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吃过饭,泽翁乡长找来一位当地的藏族老村支书,带我们去看树葬。<br>  “树葬”,是藏地留存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盖玉乡、山岩乡一带的一种独特习俗。过去,由于交通和医疗的极度落后,这一带地区常常发生小孩子在生了重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夭折的情况,人们相信孩子的肉体虽然消亡了,但是灵魂还在,于是就把孩子的躯体包裹成初生婴儿状,装入木箱,捆绑在溪水边一棵大小适中的树上,让他的灵魂随着树木的生长而继续长大。藏民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这种美好的愿望是对逝去亲人的人们最好的心灵慰藉。随着解放后国家民族政策的落实,偏僻的山岩乡通了公路,有了乡卫生院,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已经极少出现孩童早逝的情况了。老支书告诉我们,现在看到的树上最近的树葬木箱也是在二十年前挂上去的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天,转眼就下起大雨点,我们赶紧往回走。刚走到乡政府门口,太阳又出来了。<br>  乡政府一墙之隔就是山岩乡小学,也是和乡政府一起新修的校舍。今天是开学的日子,颜书记专门从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新书包,我把车上带的笔记本、铅笔、画笔也拿出来,由乡长和校长分发给大家。学校有19个孩子,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四岁半。学校加上校长一共三个老师,因为接受教育的时间晚,所有的孩子都在一个课堂上课,教授一些基础的藏文和汉文,这几天因为有老师外出办事,泽翁乡长也常常来给孩子们上课。<br>  过去,藏民因为意识不到读书识字的用处,尽管在学校读书吃饭住宿的费用都是全免,仍然不愿意送孩子来上学,而是早早就让自家的孩子下地去放牧和劳动。乡上为了敦促村民送孩子读书,做了不少的工作,现在村民都是主动送孩子来学校,连四岁半的孩子也送来给老师管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会儿功夫,天又变了!山岩乡地处横断山脉腹地、金沙江峡谷边的半山腰上,海拔3600米左右,峡谷底部的江面海拔在2600米,加上四周茂盛的原始森林,使得这里的气候就像孩童的脸一样多变,江水和森林吐纳的水汽不断升腾,半坡上的山岩常常笼罩在云雾之中。趁着躲雨的时机,在乡政府大院的走廊上,把附近的大人小孩都拉过来拍照。难得有外人进来,再加上半天时间跟大家也混了个脸熟,被我拍摄的每个人都是自然真实的状态,一组山岩村民的肖像作品很快就完成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天还没黑,趁着雨停的间歇,拿着相机在周围转转,也不敢跑太远,怕雨一会又来了。<br>  乡政府门口的坝子上,聚集了十几头牦牛,都是藏族女孩曲珍家的,曲珍和她的妈妈正挨个给牦牛挤奶。先用一根绳子轻轻拴上牦牛的两只后脚,防止它突然踢脚伤到人,然后用一个小木桶放到牦牛身下,人就蹲在牦牛身边给牛挤奶,接满小桶倒到旁边的大桶里,牛奶拿回家做奶酪、酥油和奶渣,这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因为交通偏远,几乎不会拿出去卖。新鲜的牦牛奶非常好喝,前两天在甘孜县绒坝岔的藏族朋友家里喝到,一口气喝了四大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天很快就黑了,泽翁乡长给我们安排了乡政府的接待房,再一次享受高规格待遇,人大主席(我现在知道她的名字叫格桑卓玛)带着人去给我们收拾房间。在藏区比较偏远的乡镇,大都设有接待房,以方便外来的人员住宿,只是因为平时无人使用,需要收拾之后才能住人。我们到的这天,恰逢一位乡干部的生日,于是晚上大伙就在乡政府的厨房里忙活开了,开车的周师傅厨艺最好,基本上由他掌勺,七手八脚的弄了几个菜,我们坚持从乡政府设的小卖部里买了两件啤酒,一起在乡政府办公的会议室里吃了一个难忘的晚餐。为了欢迎我们,乡长特批开动柴油发电机发电,这样吃饭的时候才有照明。大家边吃边聊天、喝酒、唱歌,完全忘记了我们是身处高原大山深处,仿佛是在朋友聚会上一般。</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吃完饭,大家分工收拾之后,都聚在厨房的炉台四周烤火。九月初的山岩,夜晚已经很冷了。外面依然是浓云密布,原本想拍摄星空的计划,看来是要落空了。但是接下来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引起了我的好奇,大家都纷纷跑到乡政府三楼上,拿出手机在窗户玻璃前面排成一排,格桑主席告诉我他们是在等手机信号。原来每到晚上,三楼窗户靠近悬挂国徽的地方,有时会出现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这个信号是从峡谷对面西藏贡觉县的信号塔传来的。通过不停的刷手机的飞行模式,就会连接上,得以和外界进行联络。我也上去试了一下,还真是连通了,赶紧和家人报了平安。<br> 看着黑黢黢的走廊上这一群年轻的乡干部们,一个个双眼紧盯着手机,和遥远的亲朋好友通话,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曾想到,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生活在远离网络的环境里。前年的世界荷赛新闻奖里有一张获奖照片,拍摄的是一位难民在黑夜的海岛上高举手机搜寻信号的画面,没想到相似的情景,却在这里重现。明亮的手机屏幕,在黑夜里宛若星辰,虽然室外的星空没有拍到,但我却拍到了最令人感动的的夜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山岩的夜是纯净的。温润的空气,宁静的山野,一觉睡到大天亮。峡谷里风起云涌,牦牛和马儿在山坡上四处游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吃过早饭,泽翁乡长在小黑板上写了三句藏语,配上汉语标注的发音和汉语意思,因为乡上有外来的汉族干部,乡长要求他们每天学习藏语三句话,以方便和藏族村民沟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学校的孩子们陆续到校了,外出的老师还没有回来,乡长当起临时代课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年纪最小的那个四岁半的男孩哭着鼻子不肯进教室,乡长不知从哪里摸出一个棒棒糖才把他安顿下来。<br>  上完课,乡长安排周师傅做向导,又找了一位藏族乡干部当翻译,陪我们去村子里采风。而他则带着干部们下乡去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现在来介绍一下山岩原始父系社会遗风和我们比较陌生的戈巴文化。<br>  来山岩之前,搜罗了网络上能够找到的关于山岩的资料来看,有三个地方十分的吸引我,一是山岩是目前中国仅存原始父系社会痕迹的地方,二是家族之间以戈巴组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三是有传说显示山岩人的祖先来自遥远的西藏阿里古格王朝。我是带着这三点疑问来到山岩的。<br>  昨晚和泽翁乡长以及乡干部们的聊天会,说到一些关于这三个方面的片言只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山岩的父系社会体现在家庭的亲属关系是以父亲一方的血脉关系来延续和继承的,男子成年以后在家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女人出嫁就和原来的家庭脱离了关系,转而绝对的服从忠诚于夫家,对丈夫而言,老婆家的亲属和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且,一旦嫁过来的女人接连生了两三个小孩都是女孩的话,男人就有权再娶一个老婆。老支书说了几位过去曾有两三个老婆的男人的名字,可惜我都没记住。不过由于现在大部分的村民在政府的鼓励下外迁,搬到白玉、巴塘、新龙、甚至康定的都有,在那些地方,是不允许一夫多妻现象存在的,所以,这个仅存的原始父系社会习俗,也在急剧的消亡之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戈巴”类似于家族,有父系血脉关系的人家,特别是亲兄弟之间,他们的房屋是连成一体修建的,共用一堵高大厚实的山墙,每家之间内部还有通道贯通,一个戈巴由几家人或者大一点的有数十家人组成,相互之间的房屋修筑看似零散分布,其实是互为犄角,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从自家的屋内给其他家提供及时的支援。每家的房屋墙体四周分布着数个孔洞,就是用于架设枪支的枪眼。一个戈巴组织有一位由大家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首领,负责协调戈巴内部事物,调解内部纠纷,与其他戈巴之间联络。历史上,山岩偏居大山深处,历朝历代都难以辖制,形成了这里的民风彪悍。不过随着外部社会意识形态的逐渐渗入,以及山岩原住民外迁至其他地方,特别是有矛盾的戈巴之间外迁时,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分别迁往相距甚远的不同地域,或许两三代人之后,戈巴组织将不复存在,山岩人也将融入现代社会之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去年跑了一趟西藏阿里大北线,深深被古格王朝的历史所吸引。古格王朝从7世纪建立,统治后藏数百年,将藏地文明推至一个全新的高度,却在300余年前的17世纪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之巅。古格因何而灭亡?数十万的古格人又去了何方?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没有想到,这次的山岩之行,却窥见到一丝古格历史的痕迹。也许,三百年前的那个夜晚,当古格城墙被攻破之后,有一支人马,拖家带口,一路逃奔向东,不停的翻越大山,直到越过金沙江这道天堑,才感觉到安全。于是就在这里安顿下来,休养生息,繁衍至今。他们的房屋修建如碉楼,他们相互以父系血脉相维系,以家族戈巴为社会基础单元,这一切,难道是为了防范可能追杀而来的强敌?时间洗尽铅华,历史退去了色彩,追寻古格的余晖,在山岩,我从一户户普通人家的平凡生活中,依然难以找寻到答案。</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乡政府所在的色德村不大,大部分有条件的人家都外迁出去了,留下的房屋里大多无人居住,有些在高山牧场放牧还没有回到村里。我们在周师傅和藏族翻译的陪同下,四处转了转。路上,周师傅还给我们介绍了山岩的另一处美景所在:巴巴沟。距离山岩三十余公里,但是要返回山岩公路从巴白路进去,里面的神山海子,风景如画,勾起了我们的兴趣。上午在村里转完后,我们决定从返程的巴白路上去寻找巴巴沟。中午,离开山岩乡,半路上碰到泽翁乡长下乡回来,互道珍重,挥手作别。</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山岩公路原路返回,走上巴白路,按周师傅的指点,往巴塘方向大约十公里处,公路右侧有支路进去,完全是密林深深的小路,仅容单车通过。数公里过后,就见一个小巧精致的海子,碧绿如玉,静静的躺在路旁,两侧是高耸入云的峭壁,车子熄火之后,四周安静得出奇,偶尔传来林间的鸟叫,仿佛在提醒着我们,这里是它们的乐园。屏住呼吸轻轻的按动着快门,生怕惊扰了眼前这仿佛睡梦中仙女一般的海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继续往前,一阵激烈的盘山回旋之后,越野车攀上一个垭口,其实应该是一个堰塞湖大坝,垭口的两边依然是高高耸立的绝壁,前方骤然出现一个纯蓝色的长条状海子,岸边巨大的针叶松树扑倒在水里,水面蓝得几无一丝的杂色。去年曾在阿里见过太多的措,各色各样,自以为从此对湖泊的美景有了免预力,但却还是被这眼前的蓝给镇住了。阿里的措,一望无际,辽阔壮美,而眼前这山岩的海子,精巧纯净,如小家碧玉一般婉约动人,自是另有一番风韵。</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巴巴沟出来,右转上巴白路,继续前行大约一百公里至巴塘,就上了返程的318国道。自此,山岩之行划上圆满句号。<br><br>  回想去之前对山岩充满了未知,待踏上白玉县境内时一路有缘相助。每一趟旅程,如同一场修炼,真心向往,专注前行,一路自有莲花开。</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特别感谢同行摄友的陪伴,感谢山岩乡颜书记的精心安排,感谢一见如故的泽翁乡长,感谢热情周到的周师傅,感谢山岩乡的各位朋友们(人大主席、纪委书记、小学校长等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老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9于成都</span></p>

山岩

乡长

乡政府

周师傅

戈巴

我们

白玉县

白玉

古格

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