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简介</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衡山毛泽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其势好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落花流水,反革命势力极度恐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攻击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糟得很”,阴谋镇压农民运动,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极力压制农民革命斗争。</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康王庙标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驳斥国民党反动派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对农民运动的攻击和责难,推动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同志于1927年到湖南做了32天的农民运动考察工作。元月中旬,经湘乡来到衡山,先后到白果、福田铺、宋桥和县城等地进行了考察。在县城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住宿了五天四晚,召开农运干部调查会,还分别到县农协、总工会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召开了座谈会,了解建党、农运和农民武装等情况,并在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向学员作了重要讲话,热情赞扬衡山农民的革命举动好得很,深刻地批判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并在这里起草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力地推动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为中国革命胜利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康王庙,始建年代不详,为庙宇式建筑,原有正殿、偏房、戏台、拙庐等,1949年后被拆除,仅存偏房。现存建筑坐东南朝西北,单檐硬山顶封火墙,木板楼,青砖地面,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有门厅、天井、前后正厅、左右次房、过厅等9间,系当地中共衡山地方工作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所在地,1969年按原貌复原重建,配套“湖南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陈列衡山农民运动史。198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妇女儿童教育基地,现已成为湖南红色旅游景点之一。</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衡山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建筑群</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衡山县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建筑群</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衡山县毛泽东考察湖南省农民运动建筑群</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康王庙简介牌</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br>衡山县烈士陵园</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 衡山烈士纪念园坐落于衡山县巾紫峰北峰口,分为烈士纪念广场、烈士纪念碑、文化墙、英名墙、烈士事迹陈列馆,忠烈阁、烈士墓等部分,占地面积约50亩。纪念园中记载有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烈士方伯务;有与电视剧《潜伏》主角余则成经历类似的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少将谢士炎烈士;有电影《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正的原型文立正烈士;还有刘东轩、周书屏、李实行等烈士,他们的背后,都有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衡山是一方红色的热土,近代以来衡山的仁人志士、猛士豪侠和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目前,全县已核定革命烈士298人。他们中有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烈士方伯务,有与电视剧《潜伏》主角余则成经历类似的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少将谢士炎烈士,有电影《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正的原型文立正烈士等;同时,还有刘东轩、周树屏、李实行、刘吉友、丁云丰等一批英雄的衡山儿女,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衡山的辉煌历史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烈士们波澜壮阔的革命事迹,人民不会忘记。</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衡山县各界人士在衡山县烈士纪念园祭奠革命先烈</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br>毛泽建烈士陵园</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 毛泽建,又叫毛达湘,是毛泽东同志的堂妹,与毛泽东共曾祖父。1905年10月5日出生在韶山冲东茅塘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出生时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她的父亲便给他取乳名叫菊妹子,她家非常贫困,曾依靠讨米,挖野菜度日,在她6岁时,毛泽东的父母把她收做养女,在她14岁时,毛泽东的父母相继过世,她被迫嫁到杨林肖家做童养媳,过着饱受煎熬的生活。2年后,毛泽东回家乡教育亲人干革命,再次将他接回家中,帮她解除了不合理的婚约,并带她去长沙读书,从此毛泽建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毛泽建的直接培养和教育下,毛泽建迅速成长为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夏,毛泽建赴衡阳考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一面读书,一面干革命,这时她改名为毛达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还被学生公推为湘南学联女生部部长,她与湘南学联干部,省立男三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的陈芬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志同道合,相知相恋,于1925年结婚,1926年8月,毛泽建在省立衡阳女三中尚未毕业,便被党派遣到衡阳县工作,担任衡阳县委妇运委员,农民运动讲习所负责人,游击队队长,出色地领导了全县的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1927年8月,毛泽建和陈芬到衡山县工作,陈芬任县委书记,毛泽建任妇运委员,并负责通讯联络工作,还担任游击队总指挥。她率领游击队在衡山县城、南岳、白果等地武装斗争,声威远震四方,令人闻风丧胆。1928年3月,毛泽建和陈芬到耒阳县工作,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年关暴动,成立了耒阳苏维埃革命政府,陈芬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建任妇女联合会主任,领导开展了插标占田运动和游击战争。1928年5月,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安全转移,毛泽建不幸被捕,7月被转到衡山县女子监狱。在狱中的一年多时间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毛泽建始终坚贞不屈。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在衡山县城马王庙坪英勇就义,年仅24岁,马王庙坪在现在的衡山县交通局那个地方,这座纪念塔上的“2”和“4”就是表示她牺牲时年仅24岁。这座塔高8.2米,喻意为她牺牲于1929年8月20日,墓座两边的1905年和1929年分别是她出生和牺牲的年份,下面的齿轮、稻穗、刀分别代表工人、农民、战士。两边的6株雪松代表毛泽东家里为革命牺牲的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毛岸英、毛楚雄(毛泽覃之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毛泽建烈士陵园位于衡山县城西南郊,开始修建于1968年12月,竣工开放于1969年8月,前临湘江,后依南岳衡山72峰之一的巾紫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雄伟壮观。它座西北朝东南,整个地势由东南往西北逐级升高。整体由麻石和汉白玉构建而成,依次为入口、走道、墓坪、纪念塔和墓座。2005年毛泽建诞辰100周年时整个陵园全面维修,耗资130多万元,总占地面积13980平方米,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198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毛泽建陵园不仅是人们平时休闲、锻炼、旅游的风景胜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许多学校将它作为德育基地,每年清明节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扫墓,这里也是举行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的一个地方。</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毛泽建烈士墓纪念塔正面照</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毛泽建烈士生平展厅</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毛泽建烈士墓团体祭奠照</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br>岳北农工会旧址</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 湖南省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位于衡山县白果镇岳北村,距县城约60华里,旧址为土木结构,单檐悬山顶,面阔5间,进深4间,共有正厅、过厅、左右次间厢房等18间房屋,正厅前有天井,建筑面积402平方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衡山岳北农工会成立于1923年9月16日,是湖南第一个农民革命组织。1923年,在党的派遣下水口山工人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等同志回家乡组织农民进行革命。同年九月十六日,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正式宣告成立,会员发展到4万余人,声势浩大,广大农民革命热情高涨。成立大会上,选举刘东轩为农工会委员长,谢怀德为副委员长,彭桂峰为委员,李渭璜为秘书长,岳北农工会成立后,领导农民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一、是在政治上打击地主、土豪和劣绅。二、是在经济上进行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阻谷平粜运动,禁止当地的土豪劣绅将本地粮食运往外地买高价。这些斗争,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使广大农民大长了威风,增长了革命斗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农工会的迅速发展使土豪劣绅惶恐不安,时任湖南省省长的赵恒惕更是对农民这种革命看成眼中钉,同年十一月,他派亲兵营开赴岳北,捕杀农工会干部、群众,焚烧农工会旧址及农民领袖住房,血腥地镇压了岳北农工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岳北农工会是湖南农运的先声,也是全国第一个工人和农民联合革命的组织,她的成立揭开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序幕,1927年,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时,高度评价了岳北农工会的革命精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于1924年重修,197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全面维修,对外开放,旧址内设有辅助陈列展览室。现在这里已成为我县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也是衡阳市唯一一处历史上党史事件发生地,是一处珍贵的革命纪念地。</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br>唐群英故居</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 唐群英,衡山新桥人,生于1871年12月8日。她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是参与创建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英勇善战的女子北伐队长,“二等嘉禾章”获得者,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我国女权运动创始人。她于1912年发起的第一次女子参政运动,时人叹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她是“南社”著名女诗人。一生办过五种报纸、12所学校,为中国和世界妇女运动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功勋。1991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同志为她题词:“唐群英 一代女魂”。1995年,唐群英与秋瑾、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蔡畅、邓颖超、帅孟奇等同列为“中华百年女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唐群英故居——是吾家,是“三吉堂”的辅房,也是唐群英的书屋,坐落在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故居修复后,二00二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在故居右侧建立了群英纪念园(顾秀莲为之题写了园名),收录刊刻了康克清、周铁农等国家领导人及马鹤凌(马英九之父)等海内外名人名家纪念唐群英的诗词;在故居后面增设了咏梅阁,主要陈列唐群英女士的生平事迹展览。这里被定为衡阳市第一批爱教基地,衡阳市妇女“四自”教育基地,县内各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故居接待各类观众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港台、日本和美国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参观。</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唐群英故居游客</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唐群英故居游客</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br>文立正故居</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 文立正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庙湾组。<br><br> 文立正(1911-1945),原名文立征(徵),字国遒,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人。抗日名将、著名革命烈士、铁道游击队政委、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r><br> 历任山东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政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尼山支队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区二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br><br> 1945年2月遭敌伪突袭,壮烈牺牲,时年34岁,是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及影视剧《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正的原型。<br> <br> 文立正故居坐北朝南,后依天柱峰,前临村级公路,左右为居民,其中一棵古老樟树枝桠覆盖,遮阳蔽日,使故居增色不少。现尚存原屋3间,原大门亦保存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房。<br> <br> 文立正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4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br><br>图片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