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一、四呼
(一)根据发音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种呼音方式:
开口呼,齐齿呼,搓口呼,闭口呼
他们分别表达不同的感情
1、开口呼——顾名思义,嘴巴张开的发音方式。
大凡最后一个韵母为a的字,均为开口呼,
大家注意下定义,是最后一个韵母为a的。
比如 nian 最后一个韵母为an 含有a 为开口呼,
再如:阳yang 花hua等等,一定要看最后一个韵母。
注意:n、g不是韵母。
那么 a an ang ian uan等这样形式的都是开口呼。
有个特例,大家尤其注意下。
桥qiao最后一个韵母为o,那么这个就不是开口呼了。
hao mao xiao 等都不是开口呼,我们看的时候只看元音字母,不看非元音的哈。
这里,都含有a,但a不是最后的韵母,最后的韵母是o。
2、齐齿呼:一看名字就知道,是牙齿对齐的发音方式嘛。
什么情况下牙齿对齐?
大家读读e i 看读的时候不是上下牙齿对齐的。
那么最后一个韵母为e / i的就为齐齿呼了。
i in ing e en eng等都是齐齿呼。
3、闭口呼:所有的入声字均为闭口呼。
我们近体诗都是押平韵,所以闭口呼基本用不上,可以不用理会。
但是在学词的时候,有的要用入声字押韵,所以闭口呼照样用得上。
4、搓口呼:上下嘴唇搓起来的。
这个“搓”应该是撮字吧
比如:多 duo yu 最后一个韵母为o\u的都是搓口呼。
(二)四呼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1、开口呼:一般适合表达开心的感情,当然不是绝对。
但是开心的感情首选是开口呼。一般开心的感情 多用商。七阳一般适合表达开心的 激昂的 感情。
开口呼一旦用在表达悲愁的诗中,一般都是愁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直到把那种愁全部的宣泄出来为止。
2、齐齿呼:不温不火的。一般表达的感情也是淡淡的。
一般徵 音的韵部表达的感情就是这样的。 是淡淡的喜淡淡的愁。
愁不会愁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喜不会喜的“漫卷诗书喜欲狂”。
八庚和九青,一般表达的内容都跟情感有关。所以一般涉及到情的时候用这两个韵部的多。
八庚和九青在新韵里合为一个韵部
四支韵多以写感怀为题裁。
八庚韵则是更多的倾向于情感色彩。
一东二冬比较特殊,发音比较浑厚雄远,适合表达庄重的感情,一般不适合表达那种个人的小家子情怀。
3、闭口呼:所有的入声韵都是闭口呼,入声字是短音,有顿挫凝滞之感。押入声韵的诗词,都是表达痛苦、坚韧、感慨、愤懑等情绪的。
入声字已分化在新韵的各个韵部里!大家依然可在新韵里找到!
4、搓口呼:搓口呼的发音特点是 双唇相搓,脸上看不到一点舒张,
所以一般表达的感情很少有开心的。
不难发现 十一尤一般是表达忧愁的感情 十一尤是撮口呼,这样吟唱起来的时候面部表情和表达的感情就相协调。如此才能更有感染力。
特别是十一尤,几乎只要有愁,它便是首选韵部。
二、五音
首先 ,什么是五音?
五音,
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
“人合五常而生,声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因此五音也代指汉语的发音。
在汉代,五音配以五行对应了土金水木火,
各自对应自然界的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侯(春,夏,长夏,秋,冬)。
关于五音所对应的五行、方位、四季,这里就不给大家讲了,免得犯晕!
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
加一句哈,应该就是格律中的声律
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亦称作
亦称作五音!
阴阳是指阴平、阳平
宫音对应的韵母:ong
商对应的的韵母:a,an,ang
角音对应的韵母:入声,
徵音对应的韵母:
e,en,uo,eng,i,in,ing,,ui,o,un,ai
羽音对应的韵母:u,ao,ou,,iu,ei
四呼是发音的方式 五音是调 两者是两码事 但有联系。
以上的属于学术知识,了解就可以了。
我们学诗词,当然是想知道每个字适合表达的感情
那么具体到平水韵中其实就是各个韵部的感情
平水韵部 :
一东之韵宽洪,
二冬之韵稳重,
三江之韵爽朗,
四支之韵缜密
五微之韵蕴藉,
六鱼之韵幽咽,
七虞之韵细贴,
八齐之韵整洁,
九佳之韵舒展,
十灰之韵潇洒,
十一真韵严肃,
十二文韵含蓄
十三元韵清新,
十四寒韵挺拔,
十五删韵隽妙;
一先之韵雅秀,
二萧之韵飘逸,
三肴之韵灵俏
四豪之韵超脱,
五歌之韵端庄,
六麻之韵豪放,
七阳之韵宏亮,
八庚之韵清厉,
九青之韵深远,
十蒸之韵清淡,
十一尤韵回旋,
十二侵韵沉静,
十三覃韵萧瑟,
十四盐韵谦恬,
十五咸韵通变。
这些平水韵的韵部也都归并在了新韵里,大家也可以很容易找到的!
四呼和五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大家看下读“ 阳、江 ”等字的时候是不是嘴巴张开的?
这是四呼中的开口呼
开口呼与商有对应关系,但不相等。
读羽音的时候,注意下我们的口型:
上下唇合拢,形成撮口的样子 谓之撮口呼
大家试试 “鱼 、吁” 是不是这样子
o on ong,ong 是在读o的时候加上鼻音
读这个的时候依然是要上下唇搓起来的 还是撮口呼
读徵音,再读“枝 、诗、 滋”
是不是上下牙齿对齐
这种发音方式被很形象的叫做齐齿呼
呼是发音的方式 五音是调 两者是两码事 但有联系。
大家可以随便找出几首唐诗,大凡表达不开心的感情的诗,用开口呼的很少,不是说没有 而是很少,
并结合到我们写诗填词的时候,就是韵不是任意选用的。
宫音以轻快的、轻松的为主题的诗词,宫音,多数是宽洪和稳重,气势比较恢弘,就像钟声,气势很大气。一般写诗填词,大凡小家子的个人感情,很少有用宫的。
商音 喜庆一点的 快活一点的诗词,比较潇洒、飘逸点的,(就是豪放派的,一般的大喜或者激扬类的、振奋精神类的都用商。)
角音 短促的 相当于半拍 所以 整首诗不能太多的用入声字
徵音 平缓一类的 这个在诗词里用的最多的,(徵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是比较温和的,可以喜,但绝不是大喜;可以悲,但绝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大悲,是一种很温婉的大家闺秀般的感觉。)
羽音 以悲伤为主题的诗词
五音就到这里
三、五音与曲韵六部的关系
曲韵六部,即展辅收音,敛唇收音,穿鼻收音,抵腭收音,直喉收音和闭口收音共六部曲韵。
在南音的吐字中 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收尾
这个尾,就是一句、一段的最末字
对应到我们的诗词里就是韵脚处,收尾处的发音叫收音
在吟唱过程中,要求把韵尾唱出来,务必做到把字的音韵唱的完整
针对这个收尾,从明代开始诞生了“曲韵”这个概念
当时沈宠绥把戏曲用韵分为五类
传到了清代戈载在 《词林正韵》里进一步把这个收尾分为六类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曲韵六部:
直喉收音和闭口收音 在韵脚处用的不是太多,我们就先讲最常用的四个。
1、展辅收音:
辅是什么?
口角两旁部位称“辅”,那“展辅” 展从字面理解就做到是展开,展开口角两旁部位
大家试着展开下,笑的感觉。还有个细节,牙齿是怎么样的?
闭着牙齿对齐了,张大嘴巴、上下牙齿分开来,展开试试
再上下对齐牙齿 试试
上下牙齿分开自然,还是对齐自然?
当然是对齐自然。
上面讲到的五音中的徵,对应的是什么韵母收尾的?
i、 e是吧
我们读 i 、e收尾的字时是不是在进行展辅这个动作呢?
那么我们可以给展辅收音下个定义:
是指以i e 收尾,吐字后展嘴角的收音方式就称“展辅”。嘴角展开类似于微笑时候的样子。
2、敛唇收音:
从字面理解,敛是啥意思,收敛,收敛唇部,两唇微合
大家读读:喔喔、湖 ,很明显的敛唇收音方式对应的就是五音里的羽。
所以敛唇收音定义:以u或o收尾,两唇微合的收音方式。
3.穿鼻收音:
穿鼻,何谓穿鼻,发音的时候通过鼻腔,将余音收入鼻腔,以求得到共鸣。
横、阳,请大家读下试试,
不用鼻子发音试试,能读出来不?
——明显不能。
那么穿鼻收音的定义:是指以ng收尾,将韵尾收入鼻腔,求得共鸣的发音方式。
4、抵腭收音:
读“安” 试试,注意下舌尖的位置,读出声来,收声时舌尖在哪里?
“安” 收声时舌尖在上腭,这样的收音方式称之为“抵腭”收音。
所以抵腭收音的定义:是指以n收尾 收声时舌尖抵上齿龈的收音方式
en an in是抵颚音。也是前鼻音。收音时,舌尖抵腭,但音却留在鼻子前面,大家读一下试试。
eng ang ing ong是穿鼻音,也是后鼻音,就是收音时,音是停留在鼻子后面。
我们说这么多,又是五音,又是六部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我们写诗时候的选韵服务的。
既然说了是收音方式 自然是韵字了
说白了:韵字不是任意选用的,要和我们诗词的感情内容相协调起来。
先来看敛唇收音:大家说嘴唇敛起发音的方式适合表达开心的么?
适合忧伤一点的诗词。
麻烦大家找出平声韵部中的徵:四支、五微、八齐、九佳(半)十灰(半) 十蒸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半)八庚 九青 十二侵 “支、 真 、庚”大家读下 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收音方式?
支——展辅收音——微笑着收音的
真——抵腭收音——收声时舌尖抵上齿龈的收音方式
庚——穿鼻收音——将韵尾收入鼻腔,求得共鸣的收音方式
同样是徵,大家觉得相同么?
展辅发出的时候是微微的展开的,不是读“阳“时候的大张开嘴巴的,
所以徵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是比较温和的,可以喜,但绝不是大喜;
商呢?是穿鼻音,就是豪放派的,一般的大喜或者激扬类的、振奋精神类的都用商。
羽,敛唇收音,表达出来的感情绝不是轻松的 一般多是伤感类的。说到这个“宫”,宫音以轻快的、轻松的为主题的诗词,
宫音,多数是宽洪和稳重,气势比较恢弘,就像钟声,气势很大气。
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百度下“五行”,五行的介绍里有个对应关系
就是 “宫”对应的是君,君臣君臣,君——臣民之君也,凌驾于臣民之上的,
所以一般写诗填词,大凡小家子的个人感情,很少有用宫的。
再联系我们的收音方式,是穿鼻 收音的时候虽然嘴巴闭起来了,但是余音犹在,
就像寺庙里敲钟的时候一样,敲钟人的动作已经停下了,可是钟声依然回响。
刚说的徵,我们看到了,有抵腭的,有穿鼻的,有展辅的
穿鼻的收音方式相对而言比较接近于 “宫、 商” 了
而且大家读的时候注意下:i in ing,会发现 ing 读出的时候比in轻松 ,而in又比i轻松。
所以大家在选择韵部的时候可以根据感情的强弱程度来选择
有个小窍门:如果是悲伤的感情,那悲伤的强弱程度依次为:i,in,ing,
就是有鼻音的比无鼻音的更不伤感,后鼻音的比前鼻音的伤感程度又更低一点,这是由我们收音时候的轻松程度决定的。
这些知识不要求大家精通,说实在的,能弄懂已经不容易了。
写完一首诗词,要大声的读,反复的读,内在感情要和面部表情统一
哪里读着拗口了,就是不通了,不顺了,那就改吧!肯定有问题了•••
音律和谐,是诗词高手的基本标准!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吧。今天的课看起来有点繁琐,有点云山雾罩的感觉。大家下去慢慢消化吧,能掌握多少算多少。
今天的作业依然是以“秋”为主题,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自由选择韵部!
下星期一由我们的寒风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