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

美友1198053

中国人对中秋节,有一种特殊的执念。   除了春节,一定会要求家人团聚的节日,大概就是中秋了。团圆、赏月,说起中秋,总是充满幸福喜乐。   每个人从小都知道,圆圆的月亮就是团圆的代表、是故乡的代表。   “对影成三人”的月光,属于李白;“天涯共此时”的月光,属于张九龄;“但愿人长久”的月光,属于苏轼……这些月光,好像都一样,却又不太一样。  《古村星迹》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便道尽了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哀伤,虽是疑问,实为感慨。这份秋思怕是就落在每一个读诗人的心里了。 《守望》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据传,辛弃疾这首词是写给自己倾慕的女子。圆月当空,怀人之情愈发浓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是辛弃疾这样坚韧如铁的男子也难免化成绕指柔。   《三龙戏珠》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与亲人相聚本是喜事,却在苏轼笔下充满悲情,“明月明年何处看”,的确如此。正是因为无法预测下一次相聚是什么时候,才更要珍惜团圆的当下。  《土林岁月》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战争带来的不仅有国破的巨大仇恨,还有家亡的无边痛楚。古来征战尤为思乡,料想如今戍边将士们更应如是。  《边塞冷月》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传说中常住月上的仙子,长生不老,本该是件快活事。但独居广寒宫,不知她是否也会念及亲人。人间轮回,而她只能看着世间沧海桑田,空留余恨。  《月圆之夜》   摄影:孙实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果只看到思乡情悲未免有些狭隘,有悲有喜才应当是中秋节正解。人虽有悲欢离合,却也有来日方长。“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的怎会只是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