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苏东坡

戴 骏

<p class="ql-block">溪的美,鱼知道。那流泪倾诉的依赖,难分离。</p><p class="ql-block">风的柔,山知道。那留在千年的故事,难忘记。</p> <p class="ql-block">  在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最引人入胜的是风光如画的西湖。而游西湖,赏美景,赋诗词是历代文人墨客最有雅兴的事情。其中最为经典,最为贴切,遣词最妙的恐怕是那首:<span style="color:rgb(0, 0, 0);">《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span></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span></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span></p> <p class="ql-block">  把西湖的阴晴拟人化地比作美女西施的浓妆淡抹。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西子湖”。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距今900多年时任杭州太守的苏轼。相传,杭州百姓为感谢太守苏轼,浚湖筑堤,造福一方的政举,抬猪肉送于苏轼。苏轼让家人按他的方法烹制,后来百姓取名为"东坡肉"。</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从他的文学艺术综合成就来看,他的文章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把词从诗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豪放词派,使宋词得以和唐诗元曲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p><p class="ql-block"> 当欧阳修第一次阅读苏轼的文章时,为他的才气所震撼。他为大宋朝能出现苏轼这样的才子连呼:“可喜,可喜”!在欣喜之余,欧阳修感慨地说:“老夫当避路”,意思是,放他出一头地也!今天的我们应该为欧阳修900多年前阅卷时的那双慧眼感叹,为苏轼能碰到欧阳修这样善于识才的伯乐感到庆幸。更要为欧阳修"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的高风亮节,击节叫好。</p><p class="ql-block"> 宋初的书坛缺乏引领时代风气的书法大家,而苏轼的出现就使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宋朝的文人们更愿意写出属于自己的那份闲情逸致,在书中流露出属于自己率真性情,这就是尚意书风的思想基础。苏轼的书法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浓郁的书卷气,而这个书卷气是来自于他那种洒脱的人格与深厚的学养。步入仕途的苏轼怀有一腔报国的热忱,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是他的谋划确与当朝宰相王安石的设想存在着很大差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相传,苏轼在刚刚进京考试的时候,有一个看相的人说:“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就是说:“你呢,是一个大学士,但是你的后半生恐怕都要在发配之中”,果然,后来是这个样子了。因为,在政坛里面,苏轼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所以无论新党和旧党,他都不讨好。苏轼因“乌台诗案”发配黄州,他叹息自己:“自笑平生为口忙”。但是,放逐的艰辛生活使他的思想和文风发生了剧烈变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轼作为宋代书坛尚意书风的开山之人,经其一生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但是,在他需要明确指出一个他心目中最好的书法家时,苏轼却偏偏没有提及王羲之和王献之,而是把这个唯一的选择献给了唐代的颜真卿。</p><p class="ql-block"> 苏轼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总体评价时,他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认为,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绘画,至善至美,能达到他们的程度,天下所有之能事,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在苏轼的眼中,颜真卿是最符合儒家道德传统的正人君子。他曾说:“吾观鲁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因此,他在书法标准之外更看重的是一个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苏轼在暮年回首多年经历作最后总结时,他情不自禁感叹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公元1101年8月24日,苏轼病逝于常州,终年64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从政治抱负看,我们的苏轼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他在仕途上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但是,逆境反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音律家。苏轼是中国古代最先提倡:“提高书家知识修养的人”。他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主张书家要从对书法形成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书家的学识修养直接决定了他的书法境界,因此,这就很好地解答了,为什么苏轼的书法无一点俗气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苏轼书法中所充盈的文章学问之气,淋漓尽致地从笔墨之间散发出来,这种浓郁的文人气息,自宋以来一直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道路900多年,直到今天。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