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的耀州窑系和存量不多的酱釉器

藏百汇

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演续千年,终于民国。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铜官,宋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耀州窑是影响中国制瓷业最大的窑系之一:耀州窑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金后至元时期耀州窑瓷器一般施半釉,挖足浅,足较宽,似玉环底足,足内心有乳 状凸起。 元以后胎釉发生了变化。宋前多灰白、灰黑、元前期胎呈土白、土黄、黄白色,底足露胎部位呈土黄色、棕黄色、棕红色。 除了流行广泛的青釉外,耀州窑还烧黑釉、酱釉、茶叶沫釉、白釉及少数白地黑花瓷。 后期和明代变化很大,姜黄釉瓷已降为少数,胎釉更为衰落,胎多呈土白、土黄色,底足露胎部位往往为棕红、棕褐色;青釉除姜黄色外,还见黄色、黄褐色、青褐色等;器外少见满釉。多施釉不到底,腹下露胎现象; 独特风格的底足特征:耀州窑在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即不同于其他窑系的平底,改为宽矮圈足(玉璧型底),这种玉璧型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则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则挖足渐深,玉璧足渐窄,晚唐时圈足演变为细窄的玉环底。在整个唐代,该窑底足都做大底,器底露胎。 此器为金代酱釉礶。存量极为稀少,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长按二维码关注藏百汇。欢迎您分享收藏的知识,感受真品的历史价值。 我把真品好品分享给你,你有想法请告诉我。 健康生活、生态环保、美茶美品、独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