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北路桥的东西两侧有老闸桥(垃圾桥)与新闸桥,早期闸桥北两侧还有粪码头,闸北区由此而得名。每到夏季会游泳的一帮“小赤佬”从高高的铁架顶上纵身一跃跳向苏州河,挺胸展翅的燕子式美绝了。 天潼路与浙江北路口,建筑物好像是东北角,现已不复存在。一辆8路“叮叮”有轨电车从浙江北路拐进天潼路,小辰光常照坐迭个电车去南京路,终点站是在东新桥大转盘调头。天潼路上还有一辆3路有轨电车呢!老早车费相当便宜,起板为3分、6分、9分、1角2分、1角5分最钜。 玉茗楼书场是当时天潼路上的地标性建筑,在闸北乃至上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中、老年人茶余饭后消遣最佳地方。后来改成闸北区图书馆。 天潼路888号近浙江北路,是白玫瑰理发店,东侧还有一爿五福馆饮食店,紧贴旁边是一爿竟成南货店哦,再旁边是办理粮油卡、票证的办公窗口与粮油商店,隔壁弄堂挂了一块闸山区粮食局革委会的牌子,记心还可以伐! 慎余里是个相当不错的石库门居住小区,一度成为上海顶级富豪与名流的聚居地。华成烟草公司老板戴耕莘、中国经济学名宿薛暮桥、前上海市委副书记孟建柱、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等政治家、豪商、艺术界名流都是从慎余里走出去的。 泰安里对面的唐家弄菜场曾经是浙江商人徐鸿奎的“徐家花园”。最早的唐家弄以天潼路为轴心,南自苏州河,北至海宁路,东抵河南北路,西迄浙江北路,也就是天潼路的起源。 山西北路北苏州路是最闹猛的菜场,三泰弄口的豆制品是要凭豆制品卡购买的。现在成为顶级地段的苏河湾。 河南路桥堍的这个建筑是天妃宫旧址,转弯角上曾经是山西北路地段医院与电子管厂,天后宫的北侧曾经先山西北路民办小学后换成山西中学。 七浦路的变迁与服装批发市场的形成,当年"看看逛逛南京路、买卖请到四川路",到七浦路"搬砖头"的商业模式直接影响了一代"土豪"。从小能在七浦路小学读书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年的邻居隔壁历历在目,243号裁缝店、245号咸菜作、247弄宝庆里、249号糖坊、253号麻袋店、255号粽棚店、257弄谦褔里、259号车木店、后弄堂慈溪龙山田央叶姓老板的恒大米店门面在山西北路转弯角子上,与马路对面的同乡老板开的大升兴南货店遥向呼应。 山西大戏院后成为电影院就更有回忆啦!带着红领巾排着队,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观看5分钱的一场电影,这是少年时代上学中最最开心的事啦! 这是山西北路安庆路口,还记得安庆路上又是一个很大的马路菜市场,旁边有扑克牌印刷厂与日历印刷厂。 建于1928年的南高寿里与早二年建成的北高寿里在安庆路上成为"对天门"弄堂过街楼建筑,南北互相对印。 建于1926年的"南、北高寿里"至今已有90高龄了。这些都是上海里弄生活的缩影,也是老上海的建筑风貌…… 到天目东路老北站、泰山电影院为至,以铁路为路南、路北分水岭,以前的闸北上只角也基本界定。 如今闸北已全部成为静安"上只角",安庆路角子上百年历史的康乐路小学今天在拆迁的地块上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