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间楼的美
悠然而恣意
朦胧而古朴
是树下聚首叙旧
是花间邀友品茗
是庭中拾掇忙碌
似水流年,难改从容淡定
斑驳沧桑,犹存峥嵘俊逸
是画,朴实恬静
是诗,悠远绵长
百间楼的美
多变而深邃
精致而典雅
春看草长莺飞,桃红轻染
夏看池荷娉婷,淡笑浅吟
秋看梧桐丝雨,孤高飞雁
冬看廊阁飞雪,素裹妖娆
繁花点点,溢尽四季纯香
烟雨菲菲,沾湿一袭素裙
是酒,回味醇香
是歌,余音绕梁
暂别喧嚣纷杂
置身窄弄长巷
任阳光在肌肤间游走流淌
凭诗意在心田里轻舞飞扬
一纸白笺,轻书过往的清雅婉妙
几多感慨,遐想曾经的驿亭人语
行摄所至,为求泼墨真迹
眠舟宿柳,从此无关风月
网上有此一说:乌镇是大家闺秀,西塘是小家碧玉,那么南浔,就是留洋归来的十三姨。南浔位于浙江湖州,南浔古镇现存很多中西合璧的深宅大院。
在南浔更有古朴依旧,留存已长达四百年的百间楼,美仑美奂、安然宁静的百间楼是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 百间楼就在南浔老镇原来最繁华的商业街,与市河并行的东大街东头,市河的一条支流上。南起东大街的东吊桥,北至栅桩桥,长约不足半里。河道水面宽阔,贴水两条石板长街。 百间楼隔岸沿河蜿蜒而建。沿街房屋大多为前店后宅。大户人家还有前、后花园,一般人家为一个天井的两进屋。 各楼之间以券门相隔;利用空间,凡沿街商铺门面或骑楼,或廊檐,夏季可遮阳,雨天可避雨,方便行人;沿河石驳岸整齐,户户设河埠,方便船家商人上下船,装卸货物和出行,又便于日常汲水和洗涤;一幢幢楼间封火山墙高耸,三叠式马头墙,琵琶式山墙,高低错落。白墙、青瓦、沿廊、水埠、花墙、券门,曲水,小桥,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如诗如画的秀丽景色和水乡风光。 据介绍,百间楼系明万历中南浔人董份所建。 董份,字用均,号浔阳山人,嘉靖十六年举人,二十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纂修会典,转右春坊、右中元,管国子司业事。 明世宗斋居西官时,亲点其出任翰林学士,旋转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份为茅坤好友。董份有一子叫董道醇,经入托媒欲娶茅坤之女,茅坤想能将女儿托付给南浔董家,也算是一大福分了,但还是开了句玩笑:“我女儿娇生惯养,在家时有侍妇百名,若嫁到董家怕无法居住。” 谁知这句玩笑开大了,董份也不会示弱,反讥茅坤说:“那我再造一百楼屋,让这l00位侍女每人居住一间,可否?”董份是说到做到的人,到儿子娶媳妇时,果真建造了一百间楼屋。这才有了从明代保存至今的南浔百间楼。 晚霞或者晨曦笼罩下的百间楼,层叠的楼影绚丽和富有光彩,加之水中倒影,给人呈现出不一般的美感。 在这里一边架起脚架拍摄,一边与南浔当地人交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当地人习惯于在河中洗涤衣服等,这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间楼主要由民居组成,商业气息不浓厚,偶尔也有人家经营饭菜,提供喝茶和住宿服务。 对于古城爱好者来说,可以通过寻访百间楼真正体味历史沉淀的味道,感受时光的尘埃,那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足以引发遐想,从而荡涤灵魂。 陈文生 文并摄
文中部分内容引用和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