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母亲怀抱六个多月的哥哥来到益都县(现青州市)大马山部队驻地,成为一名随军家属,在大马山又有了我和弟弟。</p><p class="ql-block"> 1976年,董老师也携儿女随军来到大马山,和我们家成为邻居。董老师纤细高挑的身材,俊俏的脸庞,乐观开朗的性格,说一口亲切的淄博话。她被安排在部队小学当老师,后来升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部队小学教师少,琐事多,董老师经常加班加点。印象最深的是,董老师下班路过我家时,看到母亲在厨房忙碌,总会驻足问道:“小汤,今天做什么好吃的呀?”父亲在部队时特别能干,种了很多菜,董老师有时在我家拿点菜回家做,有时直接在我家吃。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些,但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谐融洽。一碗热汤,一碟小菜,盛满了邻里间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弟弟在家门口逗猫时,不小心被猫抓伤了眼睛,血顺着脸颊流下来,把我们都吓坏了,弟弟更是大哭不止。董老师闻讯赶来,二话不说抱起弟弟就往卫生队奔去。医生检查后发现,是猫指甲嵌入眼睑,幸亏没有伤及眼球。医生为弟弟清洗处理了伤口,董老师又把弟弟护送回家。父母下班后得知此事,对董老师感激不已。</p> <p class="ql-block"> 董老师善良正直,气质温婉,知书达理,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小时候我经常会说,我长大了一定也要像董老师一样,当一名老师。师范毕业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与受董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董老师在我心中早已不只是邻居,更是我人生方向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董老师不仅教书育人,还有一双巧手。那时候每逢过年,我就会让董老师用花布给我做新衣裳。虽然董老师缝制技术不是很高,一件衣服拆了缝,缝了拆,不知折腾多少次才能缝好。但看到我穿上新衣裳开心的笑脸时,董老师瞬间也有了成就感。董老师虽然不是裁缝,但一针一线都缝着她的爱,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暖的衣裳。</p> <p class="ql-block"> 1985年2月,我们全家随父亲转业回到龙口,董老师家也搬到了青岛,她在青岛一所小学继续当老师。虽天各一方,但我们都非常想念彼此。1991年暑假,董老师学校组织教师到蓬莱阁旅游,路过龙口的时候,董老师舍弃了游玩的机会,下车来到我家和我们相聚。</p><p class="ql-block"> 2018年五一,董老师全家来龙口了。董老师变化不大,身材保持的还是那么好,心态也年轻。出去玩的时候,背个深红色的双肩包,很时尚,根本看不出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晚宴,刘剑姐演唱的《军港之夜》,姐夫演唱的《小白杨》,把聚餐气氛推向高潮,长辈们轻拍节拍,眼中泛着温暖的光。那顿饭,吃的是菜,品的是情,回忆的是我们在大马山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 2019年腊月二十五,我要去青岛开会,问父亲是否愿意同去?父亲听说要去青岛,立马来了精神,大声说:“能去。”中午父母、哥哥和董老师一家欢聚一堂,邻里情深,仿佛回到大马山袅袅炊烟中。</p><p class="ql-block"> 去年10月,我和哥哥携父母再次去青岛看望董老师。董老师看到我们很高兴也很激动,只是因为刘叔叔的离开,让她难掩忧伤。再就是母亲因老年痴呆症愈发严重,已彻底不认识她,这让董老师也感到难过不已。</p> <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我还是那么喜欢董老师,我俩也很聊得来。董老师时常会关心我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嘱咐我,要好好照顾父母,多制造让他们见面的机会。董老师给我电话、微信时,经常说她特别想念大马山,想念在大马山的日日夜夜,想念我的父亲母亲及我们兄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仍选择在大马山的快乐生活。</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董老师,您放心吧,我会尽全力守护好父母的安康。您也一定要多保重,照顾好自己!愿我们还能常相聚,多重逢,续写大马山的温情故事。因为有您,我的记忆里,永远住着一位如春风般温暖的老师,和一段永不褪色的邻里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