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城~重庆

大爱无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7月下旬,哈尔滨市考察团在主管工业副巿长的带领下,赴重庆考察工业企业,学习它们的经营管理经验。这次考察使我同重庆有了零距离接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在全国区位图。</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行政区划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简称渝,别称渝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它东邻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是连接西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枢纽。重庆下辖渝中区、江北区等25个区和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8个县,石柱、秀山、酉阳3个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彭水苗族自治县。总面积8.34万平方公里,人口3409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西部金融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俯瞰重庆市。</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的傍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历史悠久,巴人曾在此建立奴隶制国家,战国时期巴国定都于此。宋代为恭州,因赵惇先封恭王,后登基为光宗,“双重喜庆”典故升恭州为重庆府,得名至今。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和“陪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四川省辖地级市。1997年,重庆正式设立为直辖市。</span></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总长193公里,其中瞿塘峡、巫峡段都在在重庆辖区。瞿塘峡全长约8公里,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镇。它以“雄”著称,两岸山峰高达1000-1500米,崖壁如削,形成“夔门天下雄”的壮丽景观。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镇和湖北巴东县之间,全长46公里。它以“秀”著称,峡谷幽深曲折,两岸奇峰突兀,峭壁屏列,江流蜿蜓,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全称为抗战胜利纪念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文化符号。它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承载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记忆。纪念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含地下共八层。碑顶四周装有自鸣钟,碑石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有“小重庆”之称。古镇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宝轮寺等古迹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体验重庆传统民俗与巴渝风情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现在为区)境内,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足石刻分布于大足区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大多是唐、五代、宋代所凿造,明、清两代亦有开凿。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长江三峡瞿塘峡和巫峡段、渣滓洞、白公馆、周公馆、解放碑、磁器口古镇、洪崖洞、武隆天生三桥、大足石刻等。</span></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标志石。</p> <p class="ql-block">远观渣滓洞。</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监舍。</p> <p class="ql-block">摆放烈士遗照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考察工作结束后,我们在重庆市政府接待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重庆的红色旅游景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首先来到重庆市沙洲坝区歌乐山麓参观渣滓洞、白公馆2个监狱。这里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是红岩精神产生的地方。上个世纪有1本书《红岩》家喻户晓,有1个革命烈士江姐人人皆知。《红岩》的作者是渣滓洞大屠杀的幸存者,江姐(江竹筠)就牺牲在这里,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渣滓洞,讲解员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由于此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成为国民党囚禁、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2间为女牢。看着狭窄的房间,想到有几百人长年关押在这里,其环境的恶劣令人吃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讲解员介绍说,渣滓洞关押的主要有“六一”大逮捕、“小民革案”、“挺进报案”和上下川东起义失败后被捕的人员,最多的时候达300余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新年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在1个挂满烈士遗照的房间里,我们肃立默哀,心里向他们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远观白公馆。</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地牢。</p> <p class="ql-block">小萝卜头雕像。</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白公馆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渣滓洞,我们来到相距2.5公里的白公馆。这里原来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白公馆。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一监所。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大门终年紧闭,只有侧面开一扇小门与外界相通。狱内有牢房20间,主要关押政治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大门前一看,香山别墅赫然在目。这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旧式别墅,里面却是恐怖的监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监狱的大楼比渣滓洞要高大,带有浓厚的民国建筑风格,特别是青天白日的党徽格外的刺眼。解说员介绍说,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天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都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200多名政治犯关押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杀害了黄显声将军及其他一些政治犯。为了灭口,他们甚至残忍地杀害了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span></p> <p class="ql-block">大有农场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人员留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46年赴重庆谈判期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旧址居住和办公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46年重庆谈判期间在此圆桌宴请过许多民主人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渣滓洞、白公馆已是中午,我们回到宾馆午歺并短暂休息。下午2点,重庆市政府接待部门的负责人带着我们参观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和周公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原系同情中国共产党的实业家饶国模女士经营的大有农场,俗称“刘家花园”。办事处大楼外墙深灰色,是砖木结构非对称型两层建筑,利用顶楼作为第三层,坐北朝南,楼高17米,有大小房间54间,占地面积800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说员介绍说,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核心枢纽,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它的是底层是办事处机关办公场所,二楼为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办公室兼卧室,机要科及秘密电台设在三楼。另有礼堂、托儿所、招待所等设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南方局领导人在此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协调国共关系,巩固敌后战场,配合解放区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方局还在此接待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国际友人,宣传中国抗日方针,促成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赴延安,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6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办公、住宿了40多个日夜,接待国统区各方面人士。他在此重书《沁园春. 雪》赠送给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柳亚子将其发表在重庆的主要报纸,由此毛泽东在诗词方面的文采和造诣轰动重庆和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驻足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我思潮起伏。这座小小的院落,不大的楼房,竟然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神经中枢,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内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南方局妇女局成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我们来到周公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公馆位于渝中区曾家岩50号,是一栋中西合壁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此建筑原有为重庆地方人士赵少龙(赵佩珊)的私人住宅,1939年邓颖超以周恩来名义租用,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城内设立主要办公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1946年,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在此办公,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南方局和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均设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公馆的右侧为国民党大特务头子戴笠公馆,左侧是警察局派出所;周公馆院内还住着国民党官员刘瑶章、端木恺等,南方局的共产党领导人就在这左右夹击的独特格局中艰难地开展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也曾在此接见中外人士。1947年国共关系破裂后,周公馆被国民政府查封,中共人员撤离。</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的天有云卷云舒,但历史的记忆难以云淡风清。重庆,这座中国近代史上令人瞩目的城市,需要缅怀的事件和人物很多。我来到这座城市,不由自主地、全身心地、安静地瞻仰它,让英雄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1月27日于三亚崖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