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李氏◉总80期2025年第22期】甘作“九二共识”的守灯人~~李民钦先生

木易(李传华)

下图为两岸和平使者李民钦先生 <p class="ql-block">  时光为证,山河为凭,我愿如长夜孤灯,静默燃烧,守护“九二共识”那一缕不灭微光。五十四载春秋流转,根脉深植于历史的厚土,两岸同源,血脉相连,风雨共济,同舟共渡。纵潮起浪涌,纵风云变幻,“一个中国”始终是我铭刻于心的信念,如灯不熄,如誓不改。我以初心为盾,以共识为剑,斩破迷雾重重,照亮前行征途,守护这片共有的蓝天,直至地老天荒,灯火长明。</p> 下图为李民钦先生与宁德市领导合影 <p class="ql-block">  我这一生,如候鸟掠过无数春秋,羽翼沾满岁月的风尘。年少时背起行囊,自故土启程,跋涉山河,远渡重洋,只为传递一句深埋血脉的言语:我们本是一家人。五十四载流转,鬓边已覆霜雪,脚步却始终未停。有人问我所求为何?我只微笑不语。因答案不在唇齿之间,而在血脉深处——那是祖先种下的根,是长江黄河在骨血中奔涌的回响。走过繁华都市,也穿行寂静乡野;在异国礼堂讲述“九二共识”的深意,也在偏远村落与乡亲围炉夜话,茶烟袅袅中话着同源的往事。我不为掌声,亦不逐名利,只是想让对岸的兄弟姐妹知晓,纵隔千山万水,那一声“堂亲”从未疏远。我们说同一种话,祭同一祖先,除夕夜里包的饺子,褶子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有时伫立海峡之滨,看浪来潮去,恍如命运浮沉。风急时,浪扑向礁石,碎作飞沫;可潮退之后,那石依旧矗立,根深蒂固。两岸之情何尝不是如此?风波虽起,割不断的是血缘,拆不散的是亲缘。这份情,非政治所能界定,亦非时光所能磨灭。我常忆儿时,祖母在昏黄灯下讲家族旧事,言及曾祖父那辈自福建渡海而去。她轻声道:“血浓于水,水再宽,也连着两岸的土。”彼时懵懂,如今方懂,她诉说的不是过往,而是命脉,是生生不息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重逢的泪水——老兵踏上故土,伏在老屋门框上失声痛哭;失散数十载的亲人相拥而立,连指尖都在颤抖。那一刻,哪有什么“统独”之分,只有“回家”的本能与深情。我始终相信,只要血脉里的牵挂未断,和平的种子便不会枯萎。或许有人笑我理想太过炽热,可若没有理想,现实岂不陷入无边的暗夜?我不惧被人称作天真,只怕世人渐渐遗忘,自己究竟从何处启程。五十四年来,我以脚步丈量乡愁,用言语播撒理解。纵使只让一人听见、动容,这漫漫长路,便不曾白走。</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年事已高,两鬓染霜,可心中那团火仍未熄灭,仍愿做那执炬前行的守夜人。生命不息,两岸统一的火把便永不熄灭。因为我知道,海峡的风终将吹散历史的迷雾,而血脉的长河,永远奔流不息,穿越山海,归向同一片故土。</p> <p class="ql-block">  注:笔者李传华根据两岸和平使者李民钦口述,于2025年11月整理</p> 下图为李民钦先生在福鼎等地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