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避开被过度包装的古镇,来到了崇州市中心的罨画池。这一日的闲逛,让我触摸到了川西生活真实的脉搏。从罨画池出来,已是晌午。顺着池边漫步,一墙之隔,不经意间走进了一个露天茶社。竹椅随意摆放,盖碗茶飘着茉莉香。拣个位置坐下,任凭冬日的暖阳洒满全身。慵懒的斜躺在竹椅上,看银杏飘落,洒落在露天的地上和桌旁。这一刻,时间仿佛停下了脚步,没有行程要赶,没有景点要打卡,只有这一碗清茶,这一片阳光。旁边桌的老茶客眯着眼打盹,手中的物件滑落膝间,也浑然不觉。这种彻底的放松,是那些拥挤的城里给不了的奢侈。手机搜索当地特色餐饮,“代耳朵”这个名字跳了出来。跟着导航,坐着出租车穿街走巷,听土身土长的师傅摆本地的龙门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车开到了城边靠高速路旁一个饭店。远远就看见挤满了饭店的人群。大厅座无虚席,地上散乱的纸巾,诉说生意的火爆。招牌的凉拌耳朵早已售罄,据说店家只卖午市。这种任性的经营方式,反而透着地道的自信。随便点了几样家常菜,麻婆豆腐、圆子汤,卤耳朵和豆花,在最平凡的味道里尝到了久违的锅气。坐在嘈杂的食客中间,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本地口音,这才是最地道的川西生活图景。饭后步行漫游。这座小城的干净让人意外,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却有着恰到好处的热闹。广场上,老人们扬鞭甩陀螺,“啪啪”声清脆响亮;长椅上,三五成群摆着龙门阵,笑声阵阵;草丛边,长发女子抱书静读,自成一方天地。巨幅先贤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目光深邃,守望着这片他深爱过的土地。为什么陆游能在这里写下那么多诗篇——这里的慢,能让灵魂跟上脚步;这里的静,能听见内心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崇州自称“蜀中之蜀”,是中国地方志的鼻祖。这并非虚言——连小城都懂得用地方志记录自己的历史,其文化底蕴可想而知。走在街头,你能感受到一种沉淀下来的从容。这种从容,写在每个路人的脸上,融在每日的生活里。在回程的路上,回味着这一天的遇见。罨画池的雅,露天茶社的闲,苍蝇馆子的闹,广场上的乐——这些看似矛盾的画面,却在崇州和谐共存。真正的生活不需要刻意寻找,它就藏在每一个愿意慢下来的瞬间里。旅游的意义不在于去了多少地方,而在于你是否真正走进了那个地方的生活。在一个加速的时代,能找到一个让你愿意慢下来的地方,是一种福气。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半日的闲,足以慰藉一整年的奔波。到崇州,不把自己当景点,而是它真实的生活有诗意,更有烟火;有历史,更有当下,是一处有“诗和远方”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