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把孔子的一句话“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放到亲子关系的建设中,就知道一方面孔子的思想是真的伟大,另一方面亲子关系的建设中,重点到底在哪里。重点就是问题。凡事先找到问题,发现症结所在,答案自然而然就有了。现代人有个问题,是先要答案,结果发现这个答案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研究出来一套方案(不是答案),对每一个人都适合,却忽略了生命的个体化和独特性。张三的答案怎么会解决李四的问题啊?所以,先看看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才是关键。这一点,教育专家要向老中医学习,知道不同的人抓不同的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上”就是你这个父母亲,中国人生文化的家庭概念中包括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有责任。做父母亲的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做爷爷奶奶的疼爱有加,自己有一套办法。这样,一个家庭至少三套四套方案,就留有空隙。小孩子机灵得很,好了,我可以钻空子。妈妈说我就找妈妈的妈妈,爸爸批评我就找爸爸的爸爸。这个就是乱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这句话是一个条件句。上好礼。这是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才有民易使,也就是容易管理。孔子没有把话说死,他只是说容易,还是会遇到困难。关键是“上”,是你这个父母亲和妈妈的妈妈爸爸的爸爸。我们讲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老家几十年前建土砖屋,上梁的时候,那是很隆重严肃的事情,还要放鞭炮,搞一点祭祀。你做父母亲的,是“上”,你就需要好礼,不是礼貌的礼,而是根据一套人生的原则来体现自己的生命力。你喜欢读书,自然不需要督促孩子读书。你喜欢跑步,孩子就会跟着你奔跑。你一天到晚骂社会骂人生,孩子还没有出生就有戾气。教育、亲子关系的建设,其实没有理论,就是你这个“上”以身作则,你要做好了,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孩子出问题的家庭都是父母亲这个“上”首先出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夫妻两个三天两头吵架,气鼓卵胀的,你的孩子就觉得婚姻非常可怕。你对你的老母亲很好,搀扶着散步,你的孩子就会发现人生的短暂和温暖的必要性。所以,这个“上”才是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麻烦的孩子,只有困惑的父母。</p><p class="ql-block">哪里有培养不好的子女啊,都是父母亲不会做父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读《论语》,心结就没有了。不是没有心结,而是你有了智慧。智慧就是发现的力量,就是一种超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