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进士||朱仑南生平与家族关系考

中华朱氏家谱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hu9999.co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欢迎访问中华朱氏网</a>一、姓名与科第:文献异文的辨析</p><p class="ql-block">朱仑南,清直隶河间府盐山县人,其名在现存文献中存在 “仑南”与“爚南” 的异文记载。据《光绪明清两代进士题名录·康熙三年甲辰科》载,其为“第三甲一百五十七名,朱仑南”;而《盐山县志》《天津府志》及《博罗令朱公行状》则记为“朱爚南”,且明确其为康熙三年三甲一百二十五名进士,官广东博罗县知县。</p><p class="ql-block">结合清代进士题名碑的书写惯例与地方文献的传抄差异,可推断“仑”与“爚”或因字形相近,在传抄过程中产生讹误——“爚”(音yuè)属生僻字,传抄中易被简化为“仑”。而科第排名的差异,则可能源于不同版本《题名录》的统计口径不同(例如是否计入未参与殿试者)。综合来看,朱仑南与朱爚南实为同一人。</p><p class="ql-block">二、生平履历:科举与仕宦</p><p class="ql-block">朱仑南(爚南)的生平记载虽简略,但仍可依据其科第信息勾勒出基本轨迹: 科举经历:康熙二年(1663)中癸卯科举人,次年(1664)登甲辰科进士,赐同进士出身,位列三甲,是清初盐山县较早通过科举入仕的士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仕宦任职:据《盐山县志》《博罗令朱公行状》,其登第后授广东惠州府博罗县知县。虽具体政绩未详,但清代同进士出身者多任地方知县,其任职博罗应属常规铨选安排。</p><p class="ql-block">生卒年推测:《博罗令朱公行状》载其“甫四十始博一第”,结合康熙三年(1664)登第,可推其约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左右,卒年则无明确记载。</p><p class="ql-block">三、家族关系:盐山贾象朱氏的支系</p><p class="ql-block">朱仑南所属的盐山贾象朱氏,是明清时期河间府的地方望族之一,其家族世系可通过《朱氏族谱》《博罗令朱公行状》等文献梳理:</p><p class="ql-block">近世谱系:据贾象朱氏家谱,其直系世系可追溯为:九世祖朱万科 → 十世祖朱国兴 → 十一世祖朱允昌(字萧山,敕赠文林郎) → 十二世祖朱仑南(即爚南)。朱允昌育有五子,依序为:炅南、炯南、爚南(即仑南)、灼南、燝南。故仑南实为第三子。</p><p class="ql-block"> 家族迁徙:贾象朱氏原居盐山贾象镇,明末清初部分支系迁居山东无棣(今属滨州)。朱仑南的兄长炅南迁居无棣韩码头村,而仑南本人或留居盐山,后因仕宦定居广东,其支系后裔在盐山、无棣均有分布。</p><p class="ql-block">科第传承:贾象朱氏在清代有持续的科举传统,除朱仑南外,其家族后裔中亦不乏考取贡生、举人等功名者,是河间府典型的“科举—仕宦”家族。</p><p class="ql-block">四、余论:文献阙如与研究展望</p><p class="ql-block">目前关于朱仑南的记载,仍存在诸多空白:</p><p class="ql-block">1. 首先,其表字、别号均未见载于现存文献;</p><p class="ql-block">2. 其次,其仕宦期间的具体政绩与交游情况亦付之阙如;</p><p class="ql-block">3. 再次,其后裔的详细世系传承,尚未见于公开的谱牒资料。</p><p class="ql-block">若能进一步发掘盐山朱氏家谱的原始抄本或地方档案,或可补全其生平与家族的更多细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