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再续华章——广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

何言何语

<p class="ql-block">  “汉代陶鸮形五联罐“并非常年展出,经常出差,在国家博物院出差很长时间了。去年年底回家了,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新时代广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临时展出。为此,为这件国家一级文物,走了一趟南汉二陵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在广州广钢新城地块出土的“陶鸮形五联罐”,以“鸮”(猫头鹰)为造型,是仿生造型文物的典型代表。这件文物因其独特的鸮形设计和巧妙的五联罐组合,体现了汉代陶瓷艺术的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眼前五只“鸮”,俗称“猫头鹰”。它们紧紧凑在一起,个个脑袋溜圆,睁着大大的眼睛,翅膀微张,乳毛丰盈。鸮头顶还停着小凤鸟,显得神秘又威风。五只鸮挨在一起,眼神里流露几分疑惑。</p> <p class="ql-block">  鸮首是罐的盖子,可以揭开,矮胖的身子则是罐身,可以转动自己的脑袋前后左右看。</p> <p class="ql-block">  陶联罐是古代的盛食器,主要流行于汉代岭南地区,有双联,三联,四联,五联等多种组合。陶联罐各小罐互不相通,让人享用多种食物的同时不会串味。</p> <p class="ql-block">  四大罐器底都有文字。</p> <p class="ql-block">  “青釉鸡首壶”,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东山大墓出土漆木器保护修复。1996年农林上四横路发掘的东山大墓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大型木椁墓。距今约2100年,该墓是继象岗山南越文王墓,西村凤凰山大墓之后广州发现的又一座大型西汉古墓。出土漆,木,陶,玉,竹各类文物430余件套。出土的漆木器有漆璧,案,耳杯等,出行仪仗俑等,含有“恶”“水”“工平”“工恶”“樊後”“东南_”“东南十八”“千秋万岁”等等300多个漆绘及刻画文字符号。为研究西汉南越国时期漆器制作,思想观念及书法艺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2017年8月_2018年2月对黄埔区茶岭遗址开展抢救性发掘,清理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阶段的墓葬174座,随葬物多为鼎,豆,罐,釜等,陶器以夹砂黑灰陶较多,另外还有少量褐灰砂陶和泥质红黄陶。</p> <p class="ql-block">  广州小谷围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这批青铜器由于长期受到埋藏环境的侵蚀,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绝大部分已通体矿化,有的表面堆积着各种锈蚀等,保护修复后,在考古现场保护,本体修复,腐蚀机理研究,在广州高温环境下加固材料选择等问题上,对广州地区脆弱青铜器的科技保护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深邃和当代的诉说,就是这样通过田野考古和研究阐释结合在了一起。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期盼广州考古继往开来,谱写华章。(2025.11.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