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橙黄橘绿时

李建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谈及人生,总不禁想起苏东坡那首《赠刘景文》:</p><p class="ql-block">“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p><p class="ql-block">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p><p class="ql-block">此诗如秋光入怀,不单描摹了季节的深意,更道尽生命在沉淀后的风骨与丰盈。残荷虽折,风骨未折;秋菊虽谢,霜枝犹挺。而一年之中最动人的光景,不在春之繁艳,亦不属夏之浓翠,偏偏落在万物敛藏的深秋——正是橙黄橘绿时。</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亦步入这般时节。岁月如秋,不喧不躁,却满载沉实的色泽与滋味。五十至六十四岁,有人称这阶段为“橘色世代”——如熟透的柑橘,外皮泛着暖阳般的光泽,内里蕴着酸甜交织的汁液,那是时光一寸寸酿出的余味,是生命在静默中沉淀出的醇厚回甘。</p><p class="ql-block">然而,并非所有步入橘色年华的人,都能安然品味这份静美。有人仍在职场奔忙,肩扛家庭重担,为子女前程未敢松懈;有人日日往返医院与家门之间,照料年迈双亲,在药瓶与体温计间守候光阴;也有人尚未细看秋色,便被病痛或孤寂悄然裹挟,从橘黄滑入灰白。这“橙黄橘绿时”,对许多人而言,是负重前行中的片刻喘息,而非诗意栖居的从容画卷。</p><p class="ql-block">我自知是幸运的。除却每年三个月陪伴九十多岁的母亲,尽一点反哺之心外,尚能与妻子并肩而行,看山川辽阔,听江河低语。行至幽处,便席地而坐,一壶茶,两把椅,话旧事,望流云。偶有所感,便提笔写几行字,不为传世,只为铭记这岁月赠予的温柔与清宁。</p><p class="ql-block">因此更觉,这橘色年华,不应只是退场前的余晖,而是以通透之心,重新选择生活——结交能同行山海的新友,重聚可促膝长谈的故人,在人情冷暖间,守住生命的温度。亦当拾起那些曾被搁置的喜好:读一本慢书,写一段闲文,听一曲老调,或只是静坐庭院,看一片叶缓缓飘落。这些微小的坚持,不是消磨时光,而是为未来独行的日子,积蓄柔软而坚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橙黄橘绿,原不只是秋日的色彩,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对生活的主动选择。它不回避凋零,却更珍视残枝上的霜华;它知晓前路渐短,却更愿把每一步走得温润而有光。愿我们都能在这秋意渐浓的岁月里,不惧叶落,不羡花发,活出属于自己的、暖暖的橘色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