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年华13:一名老兵的战火与青春

悦读人生

<p class="ql-block">作者:刘长利</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第十三节 枪林逐鹿:射术比武竞风流</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五,秋阳高照。为向国庆节献礼,更要拉开一九七八年军事大比武的序幕,全团射击大比武在团训练队靶场隆重举行。我作为特务连五六式冲锋枪射击技术骨干,有幸代表连队出征,肩负着为集体争光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射击训练的卧姿、跪姿、立姿三大姿势,早在当兵上半年我便已熟练掌握,曾创下九发子弹八十七环的佳绩。深知“稳”是射击的核心要义,我平日里想尽办法锤炼稳定性:无论阴晴雨雪,只要有空就端枪练习,甚至在枪管前端坠上砖头强化臂力,力求持枪时纹丝不动。</p><p class="ql-block"> 团训练队的靶场坐落于山脚下,四周茶树环绕,设施完备,环境僻静安全。特务连与靶场相距不足一千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我们参赛队员得以频繁前往实弹演练。每次练习,卧姿二百米、跪姿一百五十米、立姿一百米,各三发子弹,我几乎发发十环,成绩稳定得让连队首长和战友们满怀期待。尤其是连长陈法天,更是将我视作特务连的骄傲,每次碰面都投来赞许的目光,言语间满是鼓励,盼着我能在比武场上扬眉吐气。</p><p class="ql-block"> 比武当日,场面之宏大远超我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团首长端坐看台,全团官兵按建制席地而坐,气氛庄重而热烈。特务连共派出三名战士参赛,我是其中之一。然而开场不利,前两名战友相继失利:一人因过度紧张,一发子弹脱靶;另一人则不慎将子弹打到了别人的靶位上。全连的希望瞬间聚焦在我身上,我清晰地感受到肩头的重压,也瞥见战友们眼中的期盼。深吸一口气,我在心底暗下决心:务必稳住心神,打出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身后传来连长陈法天不服输的喊声:“我们特务连还有秘密武器呢!”想必是其他连队首长的挑衅使连长陈法天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这也更激起了我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全体注意,卧姿装子弹!”指挥员的命令下达,清脆的小号声嘟嘟响起。我迅速卧倒、装弹、瞄准,果断扣动扳机射出第一发子弹——这一枪至关重要,既能奠定优势,更能给其他射手造成心理压力。三发子弹一气呵成,我立即关闭保险,高声报告:“一号靶台射击完毕!”二百米外的报靶员随即举旗:“一号靶台,三十环!”</p><p class="ql-block"> 特务连的方阵瞬间爆发出欢呼,掌声与呐喊声划破靶场寂静!</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一百五十米跪姿射击,我依旧稳扎稳打,再次斩获三十环!</p><p class="ql-block"> 特务连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战友们的热情让我备受鼓舞。</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一百米立姿射击。此时烈日灼灼,我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汗水顺着眉骨淌进眼眶,视线被模糊成一片光晕。打到第九发时,身旁的射手们陆续完成射击,纷纷向指挥员报告。时间紧迫,我反复擦拭汗水,一次次瞄准,可一号靶心始终模糊不清。最终,我凭着平日积累的经验,果断扣动扳机射出最后一发。</p><p class="ql-block"> “一号靶台,二十八环!”报靶声落下,我的最终成绩定格在八十八环,位列全团第二名。第一名是我的莱芜同乡——一连的王兆期,他使用全自动步枪射击,打出了九十环的优异成绩,团首长当场宣布为他荣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这次比武,是我军旅生涯中唯一一次军事技术未能拿下第一名的遗憾。至今回想起来,心中仍阵阵作痛。不过后续我的手枪射击技艺愈发精湛,二十米之内发发命中、弹无虚发,从未出现过脱靶的情况,也算是弥补了些许遗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