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之旅

兰海泉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风从海面吹来,带着些许凉意,我沿着码头缓步前行。那座红顶的灯塔静静矗立在尽头,像一位守望者,沉默地注视着这片海域。远处的桥如一条细线,横跨在灰蒙蒙的天际之间,与海面融成一片静谧。栏杆上贴着蓝色的标识牌,微风吹起我的衣角,也拂动了长发。我轻轻搭在栏杆上,望着灯塔的方向,仿佛听见了百年前的汽笛声,从南澳的深处悠悠传来。</p> <p class="ql-block">沿着步道继续走,视野逐渐开阔。海风愈发清冽,吹散了城市的喧嚣。我想起此行的目的——不只是看海,更是寻找一种久违的宁静。南澳的海不似三亚那般明媚张扬,它更像一本泛黄的日记,写满了潮起潮落的故事。灯塔、桥梁、栏杆,都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时间的坐标,标记着来往者的足迹与心绪。</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开阔的岸边,我看见了一座巨大的铁锚雕塑,锈迹斑斑却依然挺立。底座上刻着两个金色大字:“启航”。一对中年夫妇正站在前面合影,笑容灿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启航不只是出发,也是回归——回到初心,回到对生活的热爱。我也走过去,在“启航”前驻足片刻,仿佛自己也正准备扬帆,驶向某个未命名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群游客正在步道上拍照,有人挥手,有人比着胜利的手势,笑声随风飘散。红色的灯塔在他们身后静静伫立,成了最温暖的背景。我不由放慢脚步,融入这轻松的节奏里。旅行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不是打卡,而是感受;不是赶路,而是停留。</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红外套的女士倚在栏杆边,墨镜遮住了眼睛,却遮不住嘴角的笑意。她手里拎着一个花纹包,身旁立着一个熊猫造型的望远镜。我忍不住也凑过去看了一眼——海面平静,桥影朦胧,什么也没看清,但心里却莫名欢喜。原来有时候,望远镜望的不是风景,而是心情。</p> <p class="ql-block">我也学着举起手,像在向大海打招呼。阴沉的天空下,海面泛着微光,远处灯塔的轮廓清晰可见。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孩子,用最简单的方式与世界对话。不需要言语,只需一个动作,就能把内心的自由释放出来。</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处观景台,我看见一个熊猫望远镜静静地立在栏杆旁。一位女子正伸手轻触它,像是在确认它的存在。她穿着米色毛衣和白蕾丝裙,帽子被风吹得微微倾斜。她没说话,只是望着海,眼神温柔。我站在不远处,没有打扰,却觉得我们共享了同一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她转身走向一座白色拱门,上面写着“汕头南澳”,还有“相约十五运”的标语。她举起手机,指向远处的灯塔,仿佛在记录一段注定不会遗忘的时光。我也掏出手机,拍下了她的背影——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那一刻南澳的模样:安静、真实、带着一点点诗意的忧郁。</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岩石上,一群人正围在一起合影。他们手拉着手,站在浪花飞溅的礁石上,笑容灿烂得像是穿透了阴云。我坐在一旁的石墙上,看着他们,忽然觉得南澳的美,不仅在于山海,更在于人。是这些带着温度的笑容,让这片土地有了心跳。</p> <p class="ql-block">沿着长廊桥慢慢走,海浪在脚下翻涌,拍打着岩石。游客三三两两走过,有的拍照,有的静立远眺。山丘在远处连绵起伏,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海湾。我靠在栏杆上,任海风吹乱头发,心里却异常平静。</p> <p class="ql-block">在“I ♥ 南澳”的标志前,几个年轻人正笑着摆pose。我也走过去,站在他们旁边,让别人帮我拍了一张。那一刻,我不是过客,而是参与者。南澳不再只是一个地名,它开始有了我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走进总兵府旧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两门古老的炮静静卧在榕树下,树根如龙蛇盘绕,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深深的痕迹。一位男子站在炮前,双手张开,像是在拥抱一段沉睡的往事。我轻轻走过,不敢高声,生怕惊扰了百年前的守军之魂。</p> <p class="ql-block">离开海岸线,我在一处石碑前停下。上面刻着“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色标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这不仅是一块碑,更是一份承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守护。南澳的美,正因为这份克制与尊重,才得以长久。</p> <p class="ql-block">最后回望这片海,我站在“四海”牌前,拍下一张照片。四海为家,四海升平,南澳虽小,却让我看见了世界的辽阔。这一趟旅程,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只有细水长流的感动。它教会我:最美的风景,往往不在终点,而在你愿意停下来凝望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南澳,不说再见。因为我知道,只要心还向往自由,我总会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