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在千年古城平定,一道传承百年的宴席——“三八席”,不仅是舌尖上的极致艺术,更是维系人情、承载礼数的文化瑰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题 记</b></p> <p class="ql-block"><b>第四章:代价</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设计方案初步敲定,石守拙带着满脑子的灵感和一叠李振邦打印出来的三维效果图,返回了冠山深处的小院,开始着手进行泥料配比、釉料试验和制作样品。苗万良则开始面对一个更加现实和严峻的问题——钱。</b></p><p class="ql-block"><b>石守拙虽然被苗万良的诚意和共同的“匠心”追求所打动,但他对作品的要求极高,用料必须是最顶级的、产自平定特定矿脉的高岭土和釉矿石;工艺必须严格按照古法,拒绝任何偷工减料;烧制过程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成品率难以保证。因此,他报出的定制价格,是一个足以让普通人瞠目结舌的数字。</b></p><p class="ql-block"><b>当苗万良在家庭会议上,平静地宣布这个数字以及他决定接下这个订单时,整个“荣盛园”的后院,如同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b></p><p class="ql-block"><b>首先炸锅的是他的老伴,苗大娘。这位操持了一辈子家务、精打细算的女人,几乎是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尖利:“多少?!万良!你疯了吗?!那是多少钱啊!咱们‘荣盛园’辛辛苦苦干一年,刨去所有开销,能剩下几个子儿?你这一下子,要把家底都掏空啊!就为了……为了那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盘子碗?!”</b></p><p class="ql-block"><b>“那不是盘子碗!”苗万良沉声反驳,但语气明显底气不足,“那是……那是咱们三八席的脸面!是传给后世子孙的念想!”</b></p><p class="ql-block"><b>“脸面?念想?”苗大娘气得直拍桌子,“脸面能当饭吃吗?念想能付伙计工钱吗?眼下生意是好了点,可开销也大啊!添置东西、人情往来、哪一样不要钱?你这一下子把钱都砸进去,万一……万一后面生意有个起伏,你让这一大家子人喝西北风去?!”</b></p><p class="ql-block"><b>大儿子苗建国,性格敦厚,但也觉得父亲此举过于冒险,嗫嚅着劝道:“爹,妈说得有道理。咱们是不是……可以慢慢来?先定制一部分最紧要的?或者,找找其他家,看看有没有性价比高一点的……”</b></p><p class="ql-block"><b>“性价比?”苗万良猛地打断他,脸色涨红,“这是艺术!是传承!不是买菜可以讨价还价!石师傅的手艺,平定找不出第二家!用次一等的瓷器,那还不如不换!我丢不起那个人!”</b></p><p class="ql-block"><b>家庭会议不欢而散。但更大的阻力,来自后厨的核心团队。</b></p><p class="ql-block"><b>当苗万良在第二天晨会上,向赵劲松、李振邦等几个骨干徒弟透露这个决定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就连一向最支持他的赵劲松,也皱紧了眉头,半晌说不出话来。</b></p><p class="ql-block"><b>“师父,”赵劲松斟酌着词语,语气沉重,“我知道您对席面的要求高。可是……这个数目实在太大了。咱们后厨最近添置了不少新家伙,流动资金本来就不宽裕。这笔钱投进去,万一……我是说万一,后续采购顶级食材、应对突发情况,都会很吃力。这……风险太大了。”</b></p><p class="ql-block"><b>其他几位老师傅也纷纷附和,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现有的瓷器虽然参差不齐,但完全能用。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改善一下伙计的住宿条件,或者更新一下厨房里一些老旧的设备,都比投在“华而不实”的瓷器上要实在得多。</b></p><p class="ql-block"><b>李振邦的心情最为复杂。他亲眼见证了师父与石师傅碰撞出的艺术火花,他理解这套瓷器对于提升三八席整体文化品位和价值的重要性。从长远品牌建设的角度看,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笔极具前瞻性的投资。但是,作为一个亲眼目睹“荣盛园”日常运营、深知其财务现状的人,他也无比清楚这笔巨额支出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b></p><p class="ql-block"><b>“师父,”李振邦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客观而建设性,“我理解您追求完美的心。这套瓷器如果能做成,绝对是‘荣盛园’乃至平定饮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但是,我们能不能考虑分阶段进行?比如,先定制宴席中最核心的几套主盘和汤碗,缓解资金压力,看看市场反响,再决定是否继续投入?或者,我们是否可以寻求一些外部的支持?比如向县里的文化扶持基金申请一部分资助?”</b></p><p class="ql-block"><b>“不行!”苗万良的回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要弄,就弄全套!零零碎碎,成何体统?那还不如不弄!至于找政府要钱?我苗万良丢不起那个人!‘荣盛园’的事,‘荣盛园’自己扛!”</b></p><p class="ql-block"><b>他看着眼前这些面露难色的徒弟和家人,心中涌起一股悲凉和孤独。他理解他们的担忧,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个店好。但他内心深处那个声音却在呐喊:你们为什么就不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这是给祖宗传下来的基业置办一份能传世的“家当”!是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这笔账,不能光算经济账!</b></p><p class="ql-block"><b>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你们都别劝了!我意已决!钱不够,我就把城西那处老宅抵押给银行!那是我爹留给我的产业,我有权处置!”</b></p><p class="ql-block"><b>“什么?!抵押老宅?!”这下,连最沉得住气的赵劲松都失声惊呼。那处老宅虽然不住人,但地段不错,是苗家祖产,也是重要的后备资产。抵押它,意味着将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b></p><p class="ql-block"><b>“师父!三思啊!”李振邦也急了,“那是祖产!万一有什么闪失……”</b></p><p class="ql-block"><b>“闪失?”苗万良冷笑一声,眼中却闪过一丝疲惫,“做什么事没有闪失?守着老宅就能保一辈子平安?我苗万良这辈子,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想把师父传给我的这桌席,完完整整、漂漂亮亮地传下去!这套瓷器,就是这桌席的‘魂’!没了这‘魂’,席面再好吃,也少了风骨!这笔钱,我花了!这个险,我冒了!有什么后果,我一人承担!”</b></p><p class="ql-block"><b>说完,他不再理会众人的劝阻,拂袖而去,留下满屋子面面相觑、忧心忡忡的家人和徒弟。</b></p><p class="ql-block"><b>消息很快不胫而走。平定县城不大,尤其是餐饮圈,更是没有秘密。竞争对手“泰丰楼”的老板马金凤(马金宝的女儿,与苗万良素有旧怨)听到这个消息后,在自家店里当着伙计的面,毫不掩饰地讥讽道:“哼!苗万良真是越老越糊涂了!打肿脸充胖子!我看他这套瓷器烧出来之日,就是他‘荣盛园’资金链断裂之时!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b></p><p class="ql-block"><b>风言风语传到“荣盛园”,更是给原本就沉重的气氛,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苗万良将自己关在房里,一整日没有出来。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b></p><p class="ql-block"><b>为了一个看似“虚妄”的完美追求,押上整个身家。这笔代价,是否太过沉重?</b></p>